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域空间及其影响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城市不断向周围空间扩散,并逐步发展成规模庞大的城市群。法国城市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就预言,城市群是城市化成熟地区城市地域体系组织形式演进的趋向,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将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新的城市不断涌现,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逐步由分散孤立到形成网络,甚至成群发展,群体城市化和产业集群现象更加突出,以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城市群在全球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大城市群正成为这场竞争的主角。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群现象也不断出现,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更为突出。这实际上是区域城市间通过频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长期交互作用,产业在功能、空间上紧密联系的结果。这种城市群体化现象对带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及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渐形成以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的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布局。然而,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群甚或以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城市群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成渝地区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深化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带动、促进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甚至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合作、竞争的环境中去,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作为研究主题。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采用空间分析、计量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等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系列对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措施。这对于深入认识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优化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促进我国城市群经济更好地发展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第1章,绪论部分。本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2章,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基本理论。本章对城市群及相关概念涵义进行了界定,对城市群经济空间城市等级组合理论、城市群经济空间城市职能相关理论、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城市群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基本理论进行了探索,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章,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机制。本章从产业聚集效应驱动机制、产业扩散效应驱动机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驱动机制、基础设施网络发展驱动机制、政府宏观调控行为驱动机制等方面对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第4章,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现状及问题。本章从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城市群职能结构、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城市群经济空间功能联系等方面对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第5章,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机制。本章从产业聚集与扩散、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设施网络发展、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等方面对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第6章,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机遇及主要障碍。本章分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面临的系列机遇,并指出其还面临行政体制分割制约以及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约束等问题和障碍。第7章,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措施探讨。本章从加强统一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双核城市辐射作用,整合城市群完善城镇体系结构;发挥产业带动功能,促进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经济空间互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方面对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全文在认真探索城市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产业的空间联系及功能联系入手,清晰地对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内涵、本质特征、动力源、支撑条件、景观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某些结论,从产业集聚、产业扩散的全新视角,对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演进机制进行了分析,深入地分析了中心城市产业集聚、核心城市经济空间拓展、城市体系结构形成等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演化过程,构建了一个集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四位一体”城市群经济空间分析框架。在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方面,本文形成了以下看法:指出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存在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职能结构紊乱、城市空间结构不尽合理、特大城市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弱等系列问题;指出在空间分布上,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H型布局及组团发展的特征;指出产业集聚、扩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政府宏观调控是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的作用机制;指出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不仅面临着若干重大机遇,譬如国家层面规划推动、新的重化工业时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位确立、区域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建设等,而且还存在行政体制分割制约、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约束等主要障碍;提出促进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的系列措施。譬如加强区域统一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发展成德绵乐、重庆、川南等城市群,培育现有条件较好的中等城市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发挥产业带动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
  • 1.1.2 全球经济竞争态势背景
  • 1.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视角
  • 1.4.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6.1 主要创新
  • 1.6.2 不足之处
  • 2. 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基本理论
  • 2.1 城市群涵义及相关概念
  • 2.1.1 城市群涵义及特征
  • 2.1.2 城市群经济空间涵义及特征
  • 2.2 城市群经济空间城市等级组合理论
  • 2.2.1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 2.2.2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 2.2.3 菲尔布瑞克的城市等级组合理论
  • 2.3 城市群经济空间城市职能相关理论
  • 2.3.1 城市职能涵义
  • 2.3.2 劳动地域分工与城市职能
  • 2.4 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 2.4.1 增长极理论
  • 2.4.2 点轴理论
  • 2.4.3 中心-边缘理论
  • 2.4.4 圈层理论
  • 2.5 城市群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2.5.1 城市群的空间相互引力模型
  • 2.5.2 零售引力模型和断裂点理论
  • 2.5.3 乌尔曼(E.L.Ullman)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3. 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机制
  • 3.1 产业聚集效应驱动机制
  • 3.1.1 作用机理-内部市场效应及价格指数效应
  • 3.1.2 内部市场效应及价格指数效应机理模型分析
  • 3.2 产业扩散效应驱动机制
  • 3.2.1 作用机理—价格竞争效应
  • 3.2.2 价格竞争效应机理模型分析
  • 3.2.3 产业扩散与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形成
  • 3.3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驱动机制
  • 3.3.1 工业化、城市化对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的推动
  • 3.3.2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阶段
  • 3.4 基础设施网络发展驱动机制
  • 3.4.1 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3.4.2 信息、电气网络等与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3.5 政府宏观调控行为驱动机制
  • 3.5.1 市场自组织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
  • 3.5.2 调控的必要性及作用
  • 3.5.3 宏观调控手段及调控重点
  • 4.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现状及问题
  • 4.1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总体现状及特征
  • 4.1.1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
  • 4.1.2 总体现状及特征
  • 4.2 成渝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 4.2.1 城市首位律分析
  • 4.2.2 位序-规模分析
  • 4.2.3 成渝城市群城市规模动态变化特征
  • 4.3 成渝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分析
  • 4.3.1 城市职能类别分析
  • 4.3.2 城市产业同构度比较分析
  • 4.4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分析
  • 4.4.1 H 型城市总体空间格局
  • 4.4.2 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团发展特征显著
  • 4.5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功能联系分析
  • 4.5.1 城市群经济空间功能联系内涵
  • 4.5.2 成渝城市群区域城市流分析
  • 4.5.3 成渝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结构分析
  • 5.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机制
  • 5.1 产业集群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的互动发展
  • 5.1.1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经济空间互动机理
  • 5.1.2 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
  • 5.1.3 产业聚集、扩散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拓展
  • 5.2 工业化、城市化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形成
  • 5.2.1 工业化、城市化助推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5.2.2 工业化进程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阶段
  • 5.3 基础设施网络发展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5.3.1 交通运输网络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5.3.2 信息、电气网络等与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5.4 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推动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成
  • 5.4.1 地方政府联动的推动作用
  • 5.4.2 川渝两地政府层面合作推动
  • 6.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机遇及主要障碍
  • 6.1 发展机遇
  • 6.1.1 国家层面规划推动机遇
  • 6.1.2 新的重化工业时代机遇
  • 6.1.3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立
  • 6.1.4 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加快建设机遇
  • 6.2 区域行政体制分割的制约
  • 6.2.1 削弱城市之间的联系
  • 6.2.2 导致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难建立
  • 6.2.3 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阵
  • 6.2.4 区域内政策不协调
  • 6.3 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约束
  • 6.3.1 经济发展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存在相当差距
  • 6.3.2 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突出
  • 6.3.3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区内外交通落后
  • 6.3.4 非国有经济比重较低,老工业基地改造资金不足
  • 6.3.5 核心城市辐射效应不明显,地区发展差异大
  • 7.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措施探讨
  • 7.1 加强统一规划,促进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协调发展
  • 7.1.1 加强统一规划的战略意义
  • 7.1.2 统一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 7.1.3 从总体上对成渝城市群进行规划
  • 7.2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城市群经济空间整体发展
  • 7.2.1 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 7.2.2 构建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
  • 7.2.3 构建跨区域协调机构
  • 7.3 发挥双核城市辐射作用,整合城市群完善城镇体系结构
  • 7.3.1 重庆、成都双核城市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
  • 7.3.2 对现有城市进行整合、提高城市间的聚合
  • 7.3.3 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 7.4 发挥产业带动功能,促进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经济空间互动发展
  • 7.4.1 突出比较优势,构建特色工业
  • 7.4.2 合理布局区域产业
  • 7.4.3 产业空间调整与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相结合
  • 7.4.4 有效整合产业园区资源,促进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
  • 7.5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支撑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
  • 7.5.1 加强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
  • 7.5.2 加强信息网络、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推动淮海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J]. 淮海文汇 2017(05)
    • [2].推动淮海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J]. 淮海文汇 2017(01)
    • [3].近期国内外城市群研究进展综述[J]. 天津科技 2018(03)
    • [4].国内外城市群理论发展演进及研究动向[J]. 区域经济评论 2018(01)
    • [5].构建“文化自信型”城市群:发展不能丢文化的魂[J]. 智慧中国 2018(04)
    • [6].国内城市群治理研究综述:文献述评与未来展望[J]. 理论与现代化 2018(02)
    • [7].略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01)
    • [8].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长株潭城市群策略研究[J]. 今日财富 2018(17)
    • [9].两圈引领 四区凸显——山东省住建厅党组书记李力谈城市群格局构建[J]. 山东画报 2017(03)
    • [10].崛起的城市群[J]. 中华儿女 2017(08)
    • [11].黄三角富豪群[J]. 齐鲁周刊 2017(33)
    • [12].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培育与人口就近城镇化:机理、关系与演化[J]. 海派经济学 2017(03)
    • [13].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5)
    • [14].基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视角的济南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J]. 东岳论丛 2013(12)
    • [15].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20(03)
    • [16].资源型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及演化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18(05)
    • [17].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对策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18].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着力点——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J]. 开放导报 2018(06)
    • [19].发挥城市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J]. 全球化 2019(05)
    • [20].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演变、规律总结及发展趋势[J]. 开发研究 2019(03)
    • [21].中国十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影响力比较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7(23)
    • [22].区域发展 城市群将是城镇化主体[J]. 新经济导刊 2018(Z1)
    • [23].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研究[J]. 西部金融 2018(04)
    • [24].推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J]. 中州学刊 2018(07)
    • [25].我国东西部城市群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J]. 经济界 2018(05)
    • [26].城市群层级体系协同发展路径探析[J]. 江南论坛 2017(11)
    • [27].加快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对策建议[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3(05)
    • [28].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设计[J]. 改革与战略 2012(10)
    • [29].加快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对策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 [30].湖南“3+5”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J]. 法制与社会 2009(16)

    标签:;  ;  ;  ;  ;  ;  ;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