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联机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联机,超长连接管,性能衰减
联机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赵德印,陈卫星,张旭,梁爱云[1](2017)在《超长连接管多联机性能衰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联机属于直接膨胀式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室内控制灵活等特点。但是由于多联机依赖庞大的连接管网络直接输送制冷剂至被空调区域,其性能受安装方式、位置、服务区域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能力、能效产生衰减。本文通过在焓差试验室实际测试,研究一套额定制冷/热量为15.5/18.0kW的多联机在超长连接管下的实际性能,相关数据可以为多联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7年04期)
杨兵[2](2016)在《变频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及可靠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频多联机是目前中央空调市场主流的产品之一,近年的发展更是非常迅猛。目前多联机的可靠性方面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是从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设计及系统选型方面对多联机可靠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试验的方法,先进行控制及制冷系统设计,通过一些理论计算分析,再配合大量可靠性实验来验证。这个过程虽然很耗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从控制、制冷系统、结构等几个方面展开可靠性实验,具体如下:控制策略:对于变频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其中对于可靠性影响最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及试验验证,主要有机组的启动、除霜的运转、对油的控制、相关的系统保护、压缩机的驱动的设计。除此之外控制逻辑决定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的设定主要是围绕以压缩机为主的制冷系统进行,保证系统没有回液、没有回油,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转,在系统缺少冷媒的时候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停机,不会使压缩机过热损坏。通过试验证明控制的策略及方案可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选型方面: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等主要部件。在这些部件里面,压缩机是设计的核心,系统的回路、控制的方案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压缩机而展开的。回路中的一些保护是以压缩机的运行范围而设定,压缩机的驱动要保证压缩机最大限度稳定运转,不过流、不退磁,控制逻辑是系统运行的大脑,其设定同样是围绕压缩机进行,保证系统没有回液,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转,在系统缺少冷媒的时候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停机,不会使压缩机过热损坏。结构设计方面,通过软件进行应力分析,初步设计好结构之后,再进行应力、噪声等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对钣金、铜管等结构部件进行优化。本文主要从控制策略为主的几个方面进行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并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确认。在控制策略方面采用了逐级递增的压缩机启动方式,系统能够有效稳定的启动,除霜的过程采用智能控制有效地避免误除霜,提升了除霜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采用定时回油循环,保证系统运转过程中压缩机不会缺油,对于压缩机的保护从温度、压力、电流叁大方面进行,采用了先限、后降、再停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系统运转又能有效进行保护,提高可靠性;系统的零部件选型主要是采用不重新发明轮子的方式,选择市场经过大量应用的零部件,以保证可靠性。结构方案主要是从噪声、振动、应力叁个方面进行,采用了先建模、测试、改善的方法进行,有效地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姜益强,田浩,董建锴[3](2014)在《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多联机空气源热泵常规除霜时间长、室内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多联机热泵相变蓄能除霜方法。针对提出的新方法,设计系统流程和试验方案,并在模拟室内外环境条件下完成试验研究。相对于常规除霜,新的除霜方法可以有效缩短33.7%的除霜时间,显着改善机组的除霜性能和室内供热环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4年08期)
余柯,陈明非[4](2013)在《上电修品质誉全球——上电修百万千瓦等级给水泵联机试验台首次出厂联机试验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一节前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航都路80号某实验室内,数名巴基斯坦人与陪同的中国人员各个神情紧张而专注,他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台试验区域内高速运转的水泵设备,以及控制台显示屏中跳出的连串数字,而另外一些中国人则在从容熟练地调整着设备的运转参数,并及时测量和记录运转过程中的各项数据。1个小时,2个小时,3个小时……整整8个小时过后,实验室终于平静下(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期刊2013年06期)
丁聪,毕月虹[5](2012)在《数码涡旋多联机冬季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冬季某天室外温度变化基本稳定的特点,研究数码涡旋多联机制热工况下的运行特性,主要包括送风温度随着回风温度的变化规律,设定温度和开机率对系统的小时平均供热性能系数HHPF的影响,为多联机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2年04期)
秦富童,刘冰峰,刘东玉,何荣茂[6](2012)在《基于数据仓库的通信干扰试验数据联机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技术进行研究,采用SQL Server 2005工具在通信干扰试验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通信干扰试验数据联机分析应用系统,实现用户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从中获取有用信息,为试验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孟建军,张文强,张华[7](2009)在《水源多联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对于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多热源的利用,水源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本文对采用R410A制冷剂的变频控制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动态运行特性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文中还探讨了水源多联式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的试验评估标准。最后本文结合作者的设计经验提出了水源多联式空调制冷系统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1-02)
涂虬,毛守博,国德防,何建奇[8](2009)在《多联机空调系统压缩机贮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研究了压缩机排油量和系统回油对压缩机贮油量的影响。前者由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决定,后者主要取决于系统运行模式。系统运行模式对制冷剂流速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回油效果和压缩机贮油量,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制冷时回油效果较制热时好。为制定多联机回油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9](2009)在《海信日立多联机性能试验室获国家权威机构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经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审核评定,海信日立多联机性能试验室通过了国家标准规定有关性能试验要求,被授予合格证书。2008年12月2日,(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09年01期)
肖向前[10](2008)在《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在多联机空调试验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以及在多联机空调试验室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分布式和服务器/客户端式等两种网络结构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期刊2008年01期)
联机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变频多联机是目前中央空调市场主流的产品之一,近年的发展更是非常迅猛。目前多联机的可靠性方面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是从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设计及系统选型方面对多联机可靠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试验的方法,先进行控制及制冷系统设计,通过一些理论计算分析,再配合大量可靠性实验来验证。这个过程虽然很耗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从控制、制冷系统、结构等几个方面展开可靠性实验,具体如下:控制策略:对于变频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其中对于可靠性影响最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及试验验证,主要有机组的启动、除霜的运转、对油的控制、相关的系统保护、压缩机的驱动的设计。除此之外控制逻辑决定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的设定主要是围绕以压缩机为主的制冷系统进行,保证系统没有回液、没有回油,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转,在系统缺少冷媒的时候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停机,不会使压缩机过热损坏。通过试验证明控制的策略及方案可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选型方面: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等主要部件。在这些部件里面,压缩机是设计的核心,系统的回路、控制的方案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压缩机而展开的。回路中的一些保护是以压缩机的运行范围而设定,压缩机的驱动要保证压缩机最大限度稳定运转,不过流、不退磁,控制逻辑是系统运行的大脑,其设定同样是围绕压缩机进行,保证系统没有回液,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转,在系统缺少冷媒的时候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停机,不会使压缩机过热损坏。结构设计方面,通过软件进行应力分析,初步设计好结构之后,再进行应力、噪声等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对钣金、铜管等结构部件进行优化。本文主要从控制策略为主的几个方面进行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并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确认。在控制策略方面采用了逐级递增的压缩机启动方式,系统能够有效稳定的启动,除霜的过程采用智能控制有效地避免误除霜,提升了除霜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采用定时回油循环,保证系统运转过程中压缩机不会缺油,对于压缩机的保护从温度、压力、电流叁大方面进行,采用了先限、后降、再停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系统运转又能有效进行保护,提高可靠性;系统的零部件选型主要是采用不重新发明轮子的方式,选择市场经过大量应用的零部件,以保证可靠性。结构方案主要是从噪声、振动、应力叁个方面进行,采用了先建模、测试、改善的方法进行,有效地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机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赵德印,陈卫星,张旭,梁爱云.超长连接管多联机性能衰减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7
[2].杨兵.变频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及可靠性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6
[3].姜益强,田浩,董建锴.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特性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4
[4].余柯,陈明非.上电修品质誉全球——上电修百万千瓦等级给水泵联机试验台首次出厂联机试验成功[J].装备制造.2013
[5].丁聪,毕月虹.数码涡旋多联机冬季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2
[6].秦富童,刘冰峰,刘东玉,何荣茂.基于数据仓库的通信干扰试验数据联机分析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
[7].孟建军,张文强,张华.水源多联机的试验研究[C].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8].涂虬,毛守博,国德防,何建奇.多联机空调系统压缩机贮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试验验证[J].制冷学报.2009
[9]..海信日立多联机性能试验室获国家权威机构认证[J].机电信息.2009
[10].肖向前.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在多联机空调试验室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