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后心室肌波长的整复性变化对心室纤颤发生的影响

急性缺血后心室肌波长的整复性变化对心室纤颤发生的影响

论文摘要

前言心室纤颤(以下简称室颤)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后的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多重子波学说(Multiple-wavelet Hypothesis)为基本理论依据,采用整复性(Restitution)指标,通过动物实验来阐明:(1)急性缺血发生后,一旦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较正常心肌更加容易转变为室颤;(2)波长(WL)的整复性对于预测室颤的发生优于动作电位时程(APD)和传导速度(CV)各自单独的整复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雌雄不限,体重13~16千克,以3%戊巴比妥钠1ml/kg腹腔麻醉,其后行经口气管插管术,连接呼吸机。采用心脏外科的方式开胸,切开并悬吊心包,暴露心脏.将64导心外膜标测电极置于左心室游离壁,将双极刺激电极(大头导管)置于64导心外膜标测电极旁,靠近室间隔侧。分别对正常的和急性缺血的心室肌以25V为输出功率的程序化刺激(SISE),S1刺激周期从250ms开始,以10ms的幅度减少直至发生室颤;每次给予S1刺激时S2刺激周期从150ms开始,递减直至S2无法夺获心室。S2无法夺获心室的最长的S1-S2间期就是在S1为心动周期(Cycle Length,CL)时的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当室颤发生,则立即予10J直流非同步除颤将其转为窦性心律。由心外膜标测系统分别建立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CV)及波长(Wave Length,WL)对于舒张期(Diastolic Interval,DI)的曲线,称之为整复性曲线(Restitution Curve)。分别测量15条实验犬正常和急性缺血后心室肌的APD、CV及WL的整复性曲线的斜率及室颤阈值。分析正常和急性缺血后室颤阈值和3个斜率值的变化特点及差异。结果对诱发室颤的PI值进行比较,发现室颤阈值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对APD、CV及WL三组分别比较正常和急性缺血组的斜率,WL整复性曲线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讨论急性缺血1~2小时内,诱发室颤的PI较正常有所升高,说明诱发室颤的阈值降低。所以一旦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非常容易转变成室颤。单独APD或CV整复性曲线的斜率并不能独立评价心室肌颤阈的高低,而应通过将APD和CV的整复性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但以往没有阐明这两个量关系的相应研究。本研究开创性的将APD和CV结合起来,产生的乘积WL与DI建立曲线从而得到WL整复性。由动物实验可以得出WL整复性曲线可以有效的评价室颤阈值,即急性缺血时,WL整复性曲线斜率变陡,室速容易诱发室颤。因此WL整复性可以对室颤的发生与否做有效的预测。结论1、急性缺血发生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更加容易诱发室颤;2、当急性缺血发生后,波长(WL)整复性曲线斜率显著性的变陡,其显著性分别优于动作电位时程(APD)和传导速度(CV)整复性。因此,波长(WL)的整复性(Restitution)对于预测室速转变为室颤的可能性优于动作电位时程(APD)和传导速度(CV)各自单独的整复性,可作为评估患者室颤发作可能性大小的有效指标。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中文论文摘要
  • 英文论文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四、附录
  • 综述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伊布利特对犬心室颤动和心外膜细胞不应期整复性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06)
    • [2].基于虚拟仪器的压力传感器仿真系统[J]. 山西电子技术 2011(02)
    • [3].急性缺血后心室肌波长的整复性变化对心室纤颤发生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09(05)
    • [4].激活天门冬氨酸受体对大鼠心脏电整复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4)

    标签:;  ;  ;  ;  ;  

    急性缺血后心室肌波长的整复性变化对心室纤颤发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