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气田天然气开发先导试验区上古生界沉积相研究

延长气田天然气开发先导试验区上古生界沉积相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是一个致密型低渗透气田,储层发育、天然气成藏条件好。论文是在对地质背景及盆地演化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资料、岩石鉴定资料及测井曲线特征分析,标定、制作测井相模板,并进行单井相划分,建立连井沉积相剖面,以主要砂体分布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沉积相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规律,为岩性地层圈闭和有利区带预测提供地质依据。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确定和选取主要标志层;先对大段,再对小段,以沉积旋回为基准,以可容纳空间转换面、岩性岩相变化面来确定分层界线,参考邻井地层厚度,逐步横向追踪对比,达到全区“闭合”。地层划分对比结果表明山西组、石盒子组地层厚度相对稳定,本溪组、太原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本溪组地层厚度为东厚西薄。延128井区(南区)北部是沉积中心。延气2井区(北区)南部是沉积中心,尤其以研究区东南部为重要沉积区。2.根据岩性特征、不同相(亚相、微相)沉积测井响应特征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区本溪组确定为障壁海岸沉积环境,研究区主要发育障壁岛、泻湖沉积亚相,障壁沙坝和泻湖泥沉积微相;山西组和盒8段发育浅水背景下河控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决口扇和分流间湾微相。3.在本溪期和太原期沉积之后,海水退出该区,结束了该区晚石炭世本溪期海侵初期发育的泻湖、障壁、潮坪沉积相填平补齐沉积和早二叠世太原期海相频繁快速海侵和缓慢海退的浅水陆棚、潮坪和三角洲沉积相沉积,进入早二叠世山西期开始发育陆相湖泊-河控三角洲沉积相。4.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暗色泥岩、煤层和生物灰岩为烃源层;障壁沙坝、滨海冲积平原辨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主水道、决口扇、河口坝等砂岩作为储层;上覆分流间湾、河间洼地的暗色泥岩作为盖层,形成自生自储成藏组合。下石盒子组天然气藏属于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以下伏的煤系作为烃源层;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扇、河口坝砂岩作储层;上覆上石盒子组的泥岩作盖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天然气勘探现状
  • 1.2.1 天然气勘探历程
  • 1.2.2 近几年勘探成果与认识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范围及层系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1.4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2章 地质概述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1.1 区域构造
  • 2.1.2 区域地层
  • 2.1.3 区域地质演化
  •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2.1 研究区构造
  • 2.2.2 研究区地层
  • 2.2.3 研究区地质演化
  • 第3章 地层对比和划分
  • 3.1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 3.1.1 标志层法
  • 3.1.2 沉积旋回对比法
  • 3.1.3 邻井对比
  • 3.1.4 厚度对比法
  • 3.1.5 密井网解剖发
  • 3.1.6 区块统层
  • 3.2 地层标志层的确定
  • 3.3 各亚段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 3.4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分析
  • 第4章 沉积相(亚相、微相)分析
  • 4.1 沉积微相分析
  • 4.1.1 岩相分析
  • 4.1.2 测井相分析
  • 4.2 沉积环境判别依据
  • 4.2.1 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判别依据
  • 4.2.2 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判别依据
  • 4.3 沉积相构成
  • 第5章 沉积微相时空演化特征
  • 5.1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5.1.1 本溪组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5.1.2 山西组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5.1.3 盒8 段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5.2 砂体的垂向叠置与沉积微相演化特征
  • 5.2.1 本溪组
  • 5.2.2 山西组
  • 5.2.3 盒8 段
  • 第6章 有利相带分析与评价
  • 6.1 储层特征
  • 6.2 有利相带分析与评价
  • 6.2.1 本溪组
  • 6.2.2 山西组
  • 6.2.3 盒8 段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邯峰矿区石炭系本溪组岩性组合规律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22)
    • [2].豫西偃龙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的结构特征[J]. 西部探矿工程 2018(10)
    • [3].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J]. 沉积学报 2019(05)
    • [4].禹州地区本溪组铝土矿中镓的分布及控制因素[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7(04)
    • [5].周口店太平山地区本溪组沉积环境及意义[J]. 科技资讯 2011(14)
    • [6].沙墕一带本溪组岩相古地理与成矿关系的探讨[J]. 煤 2008(01)
    • [7].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潮汐-三角洲复合砂体沉积环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8].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气藏地质特征[J]. 云南化工 2018(09)
    • [9].叠后稀疏脉冲反演在煤层预测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5(11)
    • [10].龙东井田本溪组灰岩富水性评价[J]. 煤炭工程 2011(09)
    • [11].豫西偃师龙门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含铝岩系矿物学特征及其原岩分析[J]. 地质论评 2016(05)
    • [12].浅谈交口县冯家港矿区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J]. 太原科技 2009(05)
    • [13].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石炭系本溪组储层特征[J]. 石化技术 2015(08)
    • [14].本溪组铁质泥岩钻探施工工艺在兖州矿区施工中的应用[J]. 煤矿现代化 2013(03)
    • [15].本溪地区本溪组上段沉积环境分析[J]. 科技视界 2013(07)
    • [16].山西本溪组铝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探讨[J]. 西北地质 2011(04)
    • [17].汾西县南庄铝土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J]. 华北国土资源 2015(04)
    • [18].豫西偃师南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条件[J]. 地质找矿论丛 2008(02)
    • [19].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J]. 沉积学报 2019(02)
    • [20].延长东部本溪组沉积特征[J]. 地下水 2016(01)
    • [21].东山煤矿太原组、本溪组、峰峰组水力联系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22].延安气田石炭系本溪组低渗储层压裂工艺优化[J]. 辽宁化工 2018(04)
    • [23].平泉地区本溪组和刘家沟组厘定[J]. 中国地质 2014(03)
    • [24].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本溪组铁质鲕粒成因探讨[J]. 沉积学报 2013(03)
    • [25].秦皇岛石炭纪粪化石[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0)
    • [26].华北克拉通南缘石炭系本溪组铁-铝黏土矿物质来源:以河南三门峡大安铝黏土矿床为例[J]. 古地理学报 2020(05)
    • [27].汾西县羊马坪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03)
    • [28].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本溪组砂岩储层微观孔隙多重分形特征[J]. 地质科技通报 2020(06)
    • [29].豫西偃龙地区铝土矿豆鲕成因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9(05)
    • [30].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本溪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13)

    标签:;  ;  ;  ;  ;  ;  ;  

    延长气田天然气开发先导试验区上古生界沉积相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