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甲烷通量研究

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甲烷通量研究

论文摘要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仅次于CO2,约为25%。大气甲烷可以被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但森林土壤在全球甲烷核算中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取决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相对活性。目前,甲烷氧化菌的研究集中在环境对氧化能力的影响和自身氧化能力上。大气甲烷氧化过程为高氧化能力低亲力氧化,具体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受到一些因子,如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pH、氮肥等,以及植物通过自身对生境的作用或化感作用影响土壤甲烷氧化。本文从甲烷氧化菌的分类出发,对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的机理、生态分布及甲烷氧化的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观测方法等作出综述。通过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大山冲森林公园4种林分(马尾松-石栎、青冈-石栎、南酸枣-石栎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地表进行为期1年的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的林分表现出不同的源或汇特性,马尾松-石栎针阔叶混交林和南酸枣落叶阔叶林表现为大气甲烷的汇,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人工林杉木纯林表现为大气甲烷的源;按通量由小到大排序为马尾松-石栎林<南酸枣-石栋林<青冈-石栎<杉木纯林,分别为57.86±45.65(ug CH4·m"2·h-1),-3.15±23.57(ug CH4·m2·h-1)、39.98±28.89(ug CH4·m-2·h-1)、90.65±62.35(ug CH4·m-2·h-1),表明如果将树种改变,则可引起土壤甲烷排放的巨大变化。土壤CH4通量有显著明显的季节差异,且四种林分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夏秋低、冬春高,但具体数值大小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CH4通量与5cm土壤温度与表现为负相关,在温度20℃以上时土壤吸收CH4。而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甲烷通量存在一定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马尾松-石栎林、南酸枣-石栎林、青冈-石栎和杉木纯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505、0.243和0.495),因为土壤含水率同时受坡度、降水量、气温和植被的影响,作用机制复杂,难以用线性回归进行解释,亟待进一步研究。土壤甲烷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孔隙含水率与土壤甲烷通量存在一定关系,其中与5cm土壤温度对土壤甲烷通量影响最大,而土壤甲烷通量的变化受三者共同影响。土壤甲烷通量与土壤WFPS呈正相关,虽然相关系数不高(r2=0.08),但回归方程极显著(y=201.2x-63.6,p<0.01);表明土壤WFPS增加时,部分水分以液体形态占用气体扩散传输的路径,即土壤孔隙的空间,降低土壤通气性,使土壤氧化甲烷能力下降,而产甲烷能力增强。研究区土壤pH低于甲烷氧化菌的最适pH,对甲烷氧化菌的生理活性起到限制作用,同时H+离子使土壤释放出A13+等金属离子对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过程起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之间土壤容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人工林杉木纯林群落与马尾松-石栎针阔叶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是不同林分之间甲烷通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甲烷氧化菌的分类
  • 1.3.2 甲烷氧化过程
  • 1.3.3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甲烷通量的影响
  • 1.3.4 生物因素对甲烷通量的影响
  • 1.3.5 土壤类型或土地利用方式对甲烷通量的影响
  • 1.3.6 甲烷通量的空间变异
  • 1.3.7 甲烷通量的季节变异
  • 1.3.8 地表甲烷通量的观测方法
  • 2 试验地概况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样地概况
  • 2.2 实验设计与采样点布置
  • 2.3 气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 2.4 其它影响因子测定
  • 2.5 主要仪器设备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甲烷通量的变化规律
  • 3.1.1 不同林分甲烷通量的变化规律
  • 3.1.2 甲烷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 3.1.3 不同坡位土壤甲烷通量差异
  • 3.2 环境因子对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3.2.1 土壤温度
  • 3.2.2 土壤含水率
  • 3.2.3 土壤通气性
  • 3.2.4 土壤pH
  • 3.2.5 土壤质地
  • 4 结论与讨论
  • 4.1 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4.2 森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 4.3 土壤温度对森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4.4 土壤含水率对对森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4.5 土壤通气性对森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4.6 土壤温度对森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4.7 土壤酸碱度对森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 5 创新点、主要问题与研究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主要问题
  • 5.3 拟解决措施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甲烷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电催化甲烷氧化转化制酸和酮技术取得进展[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01)
    • [3].不同水分条件下格陵兰岛冻土活性甲烷氧化菌群落分异规律[J]. 土壤 2020(01)
    • [4].基于甲烷氧化菌的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3)
    • [5].基于甲烷氧化菌的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20(02)
    • [6].摇瓶法培养甲烷氧化菌吸附甲烷氧化菌素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7].甲烷氧化菌合成四氢嘧啶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20(06)
    • [8].湿地变形菌门甲烷氧化菌群的缺氧能量代谢[J]. 土壤学报 2020(04)
    • [9].内蒙古岗更诺尔湖泊退化情景下好氧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研究[J]. 微生物学报 2019(06)
    • [10].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7(06)
    • [11].甲烷氧化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18(04)
    • [12].一株奶牛粪便中甲烷氧化菌的分离与鉴定[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06)
    • [13].低氧生境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缺氧耐受机理及种群结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6)
    • [14].围封年限对内蒙古草地甲烷氧化菌氧化能力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1)
    • [15].甲烷氧化菌分类及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03)
    • [16].甲烷氧化菌在勘测油气藏方面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16(03)
    • [17].甲烷氧化菌应用于煤矿甲烷防治途径探讨[J]. 煤炭技术 2016(10)
    • [18].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15(04)
    • [19].甲烷氧化菌在填埋场覆盖层的工程应用(Ⅰ):分离与筛选[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7)
    • [20].一株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3)
    • [21].甲烷氧化菌在填埋场覆盖层中的工程应用(Ⅱ):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8)
    • [22].好氧甲烷氧化菌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5(14)
    • [23].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 城市地理 2015(02)
    • [24].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21)
    • [25].微生物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反应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2)
    • [26].太湖局部区域沉积物甲烷氧化功能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9(07)
    • [27].甲烷氧化菌与光合菌协同培养高产单细胞蛋白[J]. 饲料研究 2019(11)
    • [28].垃圾填埋场覆盖黄土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2)
    • [29].渗滤液耦合矿化垃圾制备甲烷氧化菌菌液[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6)
    • [30].土壤大气甲烷氧化菌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4(08)

    标签:;  ;  ;  ;  ;  

    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甲烷通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