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安全管理初探张彬

核电工程安全管理初探张彬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省116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核电工程越来越多。核电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安全要求高、物流密集、涉及单位众多、接口繁杂、场地集中等特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可能会引起工程的延期,有的风险则会引发工程负债过多,从而引起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核电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对于核电工程建设来说,安全管理是保障该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需加强核电工程的安全管理。论文主要研究了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施工企业核电工程的主要安全风险

1.1施工环境风险

1.1.1自然环境因素

①气候条件。核电项目大多建设在沿海地区,南方沿海地区多发台风、暴雨,且常年潮湿,夏季高温难耐;北方沿海地区冬季则持续寒冷。这些气候条件会对项目中的某些作业造成不利影响,也会给仓储工作造成压力,同时对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地质条件。核电项目的选址都是经过详细周密的勘察并进行大量细致的考证工作而最终确定的,但每一个厂址都可能会有一些不利于施工的地质特点,如地形地貌、地基条件等,这对负挖、爆破等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1.2社会环境因素

①经济环境。核电项目建设周期长,需要资金多,受外界经济市场的影响较大。各种材料的价格、银行利率、外币汇率等因素变化都会引起核电项目造价的变化和资金的运转困难。②政策法规环境。国家在核电项目建设的审批上非常谨慎。尤其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国家在建的核电项目都需停工进行安全检查,同时相关部门提高了拟建核电站的设计标准,对新审批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

1.2技术风险

1.2.1设计因素

①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一旦在工序过程中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统一,就会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②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设计基础资料和工程勘察文件可能受到技术经济条件和工程勘察手段的限制,导致资料和文件的准确性不符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或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甚至导致重大错误。③设计文件的时效性。设计进度的延误,往往会造成施工急需的图纸及文件不能及时提供。④设计专业的协调性。核电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核能、电气、热控、仪控、土建、安装、调试等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相关文件的准确性。

1.2.2施工因素

①施工单位技术能力。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项目的管理能力、经验、工程技术条件、施工力量与装备等,以保证项目具备技术实现的基础条件。②工程变更。由于核电项目规模大、工期长,涉及互相影响和制约的专业众多,受政策法规影响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1.3施工活动风险

施工单位在相关施工活动过程中的问题;①施工单位违规施工。违反施工顺序、未按图纸施工、越点施工等,不但可能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而且造成的返工或停工也会影响工程进度。②施工单位过程施工文件问题。相关文件不符合设计要求、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将导致相关工程不具备开工条件。

1.4施工管理风险

①施工质量不合格。由于施工单位技术能力不足、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或其他外部原因,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将导致返工或停工,延误工程进度。②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事故隐瞒不报、处理滞后或不作为等,会使本应已经解决的问题积压下来,甚至让事故进一步恶化。③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单位质量自检力度弱或业主、监理对其监督力度不够,都可能造成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问题不够重视、处理不够严谨,为质量埋下隐患。

2提高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培养合格的人员队伍

拥有一支合格的工作人员队伍,能够极大程度上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核电工程相关企业应通过严格培训、操作实践,培养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保障核电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运行人员是整个队伍的重要人员,也是进行核电工程操作的重要主体,该类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核电工程能否运行和效率高低,因此,该类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际上,运行人员是经过严格培训、选拔,并由国家相关部门、核电行业主管部门、核电工程资格审查委员会组织进行审查和考核后确定的。通过上述审核和考核,能够选择具有较高素质的运行操作人员,从而保障核电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

2.2构建核电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规程体系

在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事业的背景下,为了保障核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应构建核电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从而为核电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在构建该体系时,应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核能领域的国际合作、核事故和核损害赔偿等内容。同时,还应完善规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技术规程、管理规程,其中技术规程应覆盖核电工程的各个系统、各个状态。完整的规程体系能够为核电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保障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规程体系中应明确技术和管理的相关职责,理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2.3营造核安全文化的氛围

核安全文化是核电工程安全的重要标志,而核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每个工作人员的参与。以核电站为例,其与其他常规电站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核能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中,核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营造核安全文化氛围,核电工程相关组织应对核电工程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要做好内部核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和培训工作,通过状态报告、良好实践等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2.4事故的管理

核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国家和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加强事故的管理工作,通过纵深防御等手段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损失和危害。就事故管理来说,其主要包括两个体系,即事故规程体系、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具体来说,完整的事故规程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各种各样的预计事故覆盖,有机结合征兆导向的规程、事件导向的规程,从而保障发生事故情况下机组的安全性。同时还应结合核电工程的设计,对核电工程运行实时状态、设计基准事故,以及一些极限事故等工况进行全面考虑,并在模拟机上进行事故规程的验证,进而保障核电工程安全有效的运行。应急响应体系是指事故发生时,对事故做出的应急对策,为了发挥应急响应体系的作用,还应加强组织和管理方面关于事故规程的补充,从而保障有效管理和控制事故,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总之,事故规程体系能够为运行人员提供执行命令,实现控制和保障机组安全的目的。应急响应体系能够给人员提供安全可行的指导,加强应急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保障核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核电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为了保障该工程的建设质量,应加强该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核电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要想提高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效能,应掌握安全管理理念、培养合格人员队伍、构建相关安全法律体系、事故规程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等,从而保障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佚名.核电厂的安全管理三要素[J].中国设备工程,2018,405(20):201-202.

[2]何波.核电厂电气安全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6):11-12.

[3]肖泳.浅析核电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方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202.

标签:;  ;  ;  

核电工程安全管理初探张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