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草耐低温机理及安全越冬技术研究

龙须草耐低温机理及安全越冬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针对近年来因种植区域扩新而出现的龙须草安全越冬问题,本研究从生态恢复的角度,通过野外调查和田间试验,探究了龙须草一年生幼苗和二年生成年苗在不同低温下的越冬存活率、低温半致死温度、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POD、CAT、SOD)等,以明确龙须草耐低温能力和耐低温机理,并从增施钾肥、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三个视角研究了龙须草耐低温能力和耐低温机理的调控效果,进而构建了龙须草安全越冬栽培管理技术,为龙须草在湖南省荒山坡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龙须草低温适应能力十分有限,最多不超过0℃,其半致死温度为-2.9℃左右。合理增施钾肥能明显提高龙须草低温适应能力,降低龙须草半致死温度1~2℃。2在7℃和2℃胁迫下,龙须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和进一步降低温度而不断降低;保护酶活性在短时低温下活性变化大,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活性变化小。3种酶中POD与CAT活性变化敏感,SOD活性不敏感。3在龙须草第一营养生长期间增施钾肥,对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存在影响,2℃胁迫48h下,与对照施钾相比,优化施钾的叶绿素含量少降低了13.5~15.7%,其POD和CAT活性分别减少了10.1~19.6%和4.8~15.0%。4刈割高度对龙须草的安全越冬影响不大,但刈割时期影响很大,其最适宜的刈割时期为当年12月初至翌年1月底。增施钾肥对于刈割时期较早的龙须草而言,具有提高龙须草越冬能力的作用。5合理增施钾肥能明显地提高龙须草叶片的全N、全P和全K含量,促进龙须草植株健壮生长,进而提高龙须草耐低温胁迫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 保护酶系统与植物抗寒性关系
  • 2.3 农艺措施对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
  • 3 本研究主要内容
  • 3.1 龙须草耐低温机制研究
  • 3.2 龙须草低温生态适应性研究
  • 3.3 龙须草越冬技术体系构建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地点及时间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时间
  • 2 供试材料
  • 2.1 供试龙须草
  • 2.2 供试土壤
  • 3 试验设置
  • 3.1 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复合试验
  • 3.2 施钾与刈割时期复合试验
  • 3.3 施钾与温度处理复合试验
  • 4 测定仪器与试剂
  • 4.1 仪器
  • 4.2 试剂
  • 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 龙须草叶绿素含量测定
  • 5.2 龙须草保护酶活性测定
  • 5.3 龙须草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
  • 5.4 龙须草地上部全N、P、K含量测定
  • 5.5 龙须草越冬存活率测定
  • 5.6 试验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龙须草低温适应性分析
  • 1.1 低温条件下龙须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变化
  • 1.2 龙须草低温半致死温度
  • 2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1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 施钾对低温条件下龙须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3.1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3.2 施钾对低温条件下龙须草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4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4.1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4.2 施钾对低温条件下龙须草CAT活性的影响
  • 5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5.1 低温对龙须草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5.2 施钾对低温条件下龙须草SOD活性的影响
  • 6 刈割对龙须草越冬的影响
  • 6.1 刈割时期对龙须草越冬的影响
  • 6.2 刈割高度对龙须草越冬的影响
  • 6.3 施钾对不同刈割时期下龙须草越冬的影响
  • 7 施钾对龙须草地上部全N、P、K含量的影响
  • 7.1 施钾对龙须草地上部全N含量的影响
  • 7.2 施钾对龙须草地上部全P含量的影响
  • 7.3 施钾对龙须草地上部全K含量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1 龙须草耐低温机理调控
  • 1.1 通过改变龙须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来调控
  • 1.2 通过改变龙须草叶片保护酶活性来调控
  • 1.3 通过改变龙须草低温适应性来调控
  • 2 龙须草安全越冬特性调控
  • 3 龙须草安全越冬技术体系的构建
  • 3.1 整地
  • 3.2 育苗
  • 3.3 移栽
  • 3.4 田间管理
  • 3.5 刈割时期
  • 3.6 老苗复壮
  • 3.7 防寒防冻措施
  • 4 研究展望
  • 4.1 选育龙须草耐寒品种
  • 4.2 探究龙须草生理生态机理
  • 4.3 科学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 5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5.1 首次对龙须草低温适应能力进行了探究
  • 5.2 首次探究了龙须草耐低温机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6个山楂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J]. 林业科技 2017(04)
    • [2].以低温半致死温度评价葡萄抗寒适应性[J]. 中国果业信息 2013(07)
    • [3].取样部位、时间对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 2019(01)
    • [4].三种金花茶低温半致死温度研究[J]. 北方园艺 2016(06)
    • [5].万寿菊9个品种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6(06)
    • [6].越南安息香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适应性[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03)
    • [7].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4)
    • [8].葡萄嫁接苗根系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3)
    • [9].12个核桃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J].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3)
    • [10].电导率法测定猕猴桃的半致死温度[J]. 北方园艺 2019(04)
    • [11].采样时间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J]. 河南科学 2019(05)
    • [12].栓皮栎和滇青冈幼苗对温度的耐受性研究[J]. 林业科技 2015(05)
    • [13].黑龙江地区果桑抗寒性初探[J]. 林业科技 2017(03)
    • [14].9个杜鹃品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5)
    • [15].不同来源地油棕种质资源耐寒适应性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5)
    • [16].10个香橼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抗寒性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02)
    • [17].彩叶乔木树种“金叶榆”的抗寒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6)
    • [18].应用电导法测定晋扁系列扁桃抗寒性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3)
    • [19].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比较及耐寒性评价[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6)
    • [20].越冬期间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越冬表现研究[J]. 核农学报 2016(08)
    • [21].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7)
    • [22].自然低温胁迫下香樟和广玉兰的抗寒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8)
    • [23].香橼优良单株半同胞家系子代抗寒性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2(01)
    • [24].取样部位对6个草莓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9(12)
    • [25].条纹锯对高温胁迫及胁迫后恢复方式适应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 2012(09)
    • [26].一叶兰抗冻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
    • [27].用半致死温度法鉴定北疆不同时期主栽棉花耐寒性[J]. 中国棉花 2020(01)
    • [28].山葡萄种质资源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研究[J]. 北方园艺 2014(21)
    • [29].两种枸杞的抗寒性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12)
    • [30].广玉兰新品种‘碧翠’的抗寒性评价及抗寒性指标筛选[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0(01)

    标签:;  ;  ;  ;  ;  

    龙须草耐低温机理及安全越冬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