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过滤法净化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废气的试验研究

生物过滤法净化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废气的试验研究

论文题目: 生物过滤法净化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废气的试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吴卫军

导师: 马广大

关键词: 生物过滤法,挥发性有机废气,填料

文献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仅次于颗粒污染物的又一大类气态污染物。生物法净化VOC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与传统净化工艺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文分别以一号陶粒、二号陶粒、拉西环和活性炭作为填料,以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气体作为目标污染物,驯化、筛选出优势降解菌,对滤塔进行挂膜,试验研究了生物过滤塔的净化性能,分别研究了入口体积负荷、气体停留时间、入口浓度、填料特性、滤塔停运后恢复时间及增加一种污染物浓度等对滤塔净化效率的影响。对生物过滤塔的压降进行了分析。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滤塔填料的体积去除负荷随入口体积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入口体积负荷越高,体积去除负荷越偏离100%去除线。气体停留时间增长,滤塔的净化效率增高。入口浓度升高,滤塔的净化效率下降,表明生物过滤塔对低浓度和中等浓度的VOCs降解效率较高,对高浓度VOCs的降解效果不理想。活性炭填料滤塔的净化效率最高,但压降也是最高的;二号陶粒填料滤塔在挂膜性能、净化效率、抗负荷冲击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实际应用中更适宜作为滤塔的填料。滤塔停运再恢复运行后,净化效率的恢复经历一个由快到缓的过程,并且拉西环填料的恢复时间比活性炭填料长,停运恢复后二者的净化效率均能基本上达到停运前的水平;增加“三苯”中一种污染物的入口浓度,另两种污染物浓度基本不变时,甲苯入口浓度的增加使“三苯”净化效率的降低最小,二甲苯入口浓度的增加使“三苯”净化效率的降低最大。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种类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

1.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

1.5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净化技术

2.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传统净化技术

2.1.1 燃烧法

2.1.2 吸收法

2.1.3 吸附法

2.1.4 冷凝法

2.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净化新技术

2.2.1 微波催化氧化技术

2.2.2 膜基吸收净化技术

2.2.3 纳米材料净化技术

2.2.4 非平衡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2.2.5 生物净化技术

3 课题研究的方案及内容

3.1 试验方案的确定

3.1.1 目标污染物的选择

3.1.2 生物法去除VOCs的工艺选择

3.1.3 试验工况的选择

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 生物过滤法净化含苯、甲苯、二甲苯混合废气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法

4.1.1 优势菌种的筛选

4.1.2 试验装置

4.1.3 测试项目和分析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体积去除负荷与入口体积负荷的关系

4.2.2 净化效率与入口浓度的关系

4.2.3 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4.2.4 填料的影响

4.2.5 停运后的性能恢复试验

4.2.6 滤塔的压降分析

4.2.7 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变化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4.2.8 气相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沿填料层深度的分布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

5.3 展望

5.4 国内应用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不同结构的分子筛协同低温等离子体降解甲苯的研究[D]. 陈扬达.华南理工大学2016
  • [2].超重力吸收法治理甲苯废气基础研究[D]. 张自督.中北大学2014
  • [3].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氧化降解甲苯的研究[D]. 李静.北京化工大学2017
  • [4].纳米光催化网降解工业甲苯气体[D]. 杨访.华东理工大学2015
  • [5].低浓度甲苯尾气吸附回收实验研究[D]. 吕振波.天津大学2016
  • [6].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二甲苯废气的实验探究[D]. 徐孟孟.浙江工业大学2015
  • [7].生物滴滤法处理甲苯和硫化氢混合废气的研究[D]. 陈英.北京工业大学2013
  • [8].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降解甲苯的实验研究[D]. 戴绍龙.浙江大学2015
  • [9].废润滑油吸收法治理二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D]. 余成洲.重庆工商大学2009
  • [10].低温等离子体驱动纳米光催化净化室内低浓度甲苯新技术研究[D]. 孙如宝.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相关论文

  • [1].生物过滤法净化有机废气[D]. 秦娜.北京化工大学2010
  • [2].细菌与真菌两段生物滴滤塔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_s)的试验研究[D]. 徐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3].真菌过滤塔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D]. 曹晓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 [4].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D]. 刘永慧.大连理工大学2002
  • [5].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生物法净化的研究[D]. 王正鹏.武汉理工大学2002
  • [6].生物法降解低浓度甲苯废气的菌种选育及动力学研究[D]. 邓献存.浙江大学2003
  • [7].生物滤池法处理低浓度甲苯有机废气的研究[D]. 黄永炳.武汉理工大学2003
  • [8].生物滴滤法净化含二甲苯有机废气的试验研究[D]. 汪凤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 [9].生物过滤法净化乙苯废气的试验研究[D]. 王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 [10].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D]. 郑曼曼.南京理工大学2004

标签:;  ;  ;  

生物过滤法净化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废气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