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赌博即将结束?

一场赌博即将结束?

一、一场赌博快要揭盅?(论文文献综述)

黎紫书[1](2020)在《流俗地》文中研究表明归来(之一)大辉回来了。这种事,怪不怪呢?光天化日,一个死人,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这不是普通的大街。五兵路是锡都的主干大道,一路上景点特多。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叠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作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三宝洞南天洞灵仙岩观音洞,栉比鳞次,各路神仙像是占山为王,一窟窿一庙宇,里头都像神只住的城寨,挤着满天神佛。大辉就出现在

郭常顺[2](2012)在《城市接管中的社会动员(1949.5-1952.12) ——以江西城市接管为例》文中指出江西是解放军南下江南后较早解放并接管的省份。本文以“1949年5月至1952年12月江西的城市接管”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动员的角度,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综合历史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展开研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章:论述江西城市接管的历史背景。即从国共两党入手,探讨江西解放前全省的形势,主要包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江西经济社会”和“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两个部分,意在揭示揭示江西城市接管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江西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方天的“应变”已是回天乏力。第二章:论述中共日益发展成熟的表现。即中共领导人成功探索出城市接管和改造之路,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为今后成功管理城市积累经验;随后组织南下干部队伍,在民主党派和进步学生的配合下,为城市接管奠定坚实基础。江西城市接管不仅具有实施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成功的可能性。第三章:论述江西城市接管中的社会动员过程。主要从政治动员、军事动员、经济动员、文化动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政治动员,主要内容有“成立军管会和各级人民政权,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对不同的部门进行适当地接管”两个方面;其次是军事动员,主要内容有“支前、剿匪和镇压反革命,稳定社会秩序”和“处理散兵游勇,禁烟禁赌和抗美援朝运动,净化社会风气”两个方面;再次是经济动员,主要内容有“努力复工复业,大力发展经济”和“大力进行民主改革,整顿经济秩序”两个方面;最后是文化动员,主要是“接管旧教育机构”和“对旧政权留用者进行思想改造”两个方面。第四章:论述江西城市接管中社会动员的特点和成效。从江西的省情出发,揭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群众基础好,便于动员;城市规模小,人口较少,便于接管和解放较早,示范意义强三个方面,经过四年的努力,最终收到了“社会秩序日益安定;社会生产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成效。结语:概述江西城市接管给我们的经验。主要是以党的政策为指引,结合江西实际情况,充分发动群众;紧紧围绕中心,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思想教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接”住城市,而且能够“管”好城市,体现出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严志辉[3](2009)在《美元国际地位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美国持续数十年的经常项目逆差显着扩大。持续恶化的美国经常项目状况及其累积的巨额净外债不仅会严重影响美国宏观经济的运作与均衡,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及美元的国际地位,也会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及其他国家持有国际储备的选择和配置,最终影响到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运行与失衡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扩大的基本原因,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扩大本身也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而美元的国际地位则是支撑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本文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运用数理模型及数据模拟等研究方法,首先从国际货币体系及本位货币的演变对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经常项目失衡的特点进行归纳与比较,分析货币国际地位对各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形成及其持续性的影响。论文重点研究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地位变化,以美元资产的风险溢价作为美元国际地位的测度指标,将美元纳入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探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性问题。本文共分为7章。第1章为导论,阐述写作的背景、意义、主题和篇章结构。第2章以文献评述的方式概括性地评述国内外有关经常项目余额的决定理论、美元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产生的原因、能否持续的争论。第3章回顾美元国际地位的确立并以美元享有的负风险溢价测度美元国际地位。第4章对不同时期美国及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经常项目失衡及其持续性进行了探讨。第5章构建纳入美元国际地位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简称USD-CAS模型),探讨美元国际地位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第6章探讨美元国际地位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及其前景。第7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就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未来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美元国际地位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扩大的重要决定因素和根本原因。但在不同时期,美元的国际地位所支撑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可持续的规模是不同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由美元支撑的经常项目赤字规模极为有限。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则使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规模扩大并持续增加。(2)美元的国际地位对美国经常项目持续性的决定性影响主要归因于美元资产对世界其他资产存在负风险溢价,即国际投资者宁愿接受负收益也愿持有美元风险资产。这就使美元在国际市场享有并会过度使用其特殊的优势地位。以致尽管长期以来美元的风险溢价水平持续下降,但流入美国的资本却大幅增加。(3)本文建立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分析框架,即USD-CAS模型。其中,投资的风险调整收益率、资产的风险溢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客观因素决定了美国最优债务水平和经常项目赤字可持续水平,而投资者风险偏好这一主观变量也影响着美国最优债务规模和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水平。(4)美元国际地位的强弱主要通过美元资产净收益率的高低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元资产的风险偏好程度体现,美元资产的收益率越高,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元资产的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可持续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水平更高。假定世界其他国家的风险偏好不变(1-γ=1)、美国经济增长率能够保持在3%以上,美元资产的收益率不低于3%上的话,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可持续的水平为GDP的6.2%。如果上述条件改变,特别是美元的国际地位显着下降的话,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水平则会随之降低;而在极端情况下,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则是不可持续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以美元资产享有的“负风险溢价”作为美元国际地位存在及其变化的测度指标。(2)深入论证了美元国际地位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扩大的重要决定因素和根本原因,以及美元国际地位享有的“负风险溢价”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增加的正相关关系。(3)构建并运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USD-CAS模型)研究了美元国际地位变化对可持续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规模的影响。

徐慧兰[4](2009)在《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社会心理解剖研究是通过与知情信息人访谈的形式,全面地获取死亡者生前的相关信息,从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重新构建死亡者死亡状况以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综合的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自杀行为是人类社会最为复杂的行为,对于自杀死亡危险因素的探讨一直是医学乃至社会学界感兴趣的话题,是预防自杀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由于自杀者死亡后难以获取真实信息,致使自杀死亡的原因以及危险因素研究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地开展,而且15~35岁人群是我国自杀死亡的高峰群体,自杀死亡成为这一群体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因此,本文拟采用社会心理解剖方法,从社会人口学变量、躯体与精神疾病状况、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应激方面以及家庭、社区环境综合探讨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目的:描述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自杀行为特征;从社会人口学变量、躯体与精神疾病状况、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应激方面以及家庭、社区环境综合探讨自杀死亡的相对危险;比较不同性别各危险因素对自杀死亡的作用;为农村社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象与方法根据单纯随机抽样原则,从湖南省88个县中随机抽取5个县,对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建立的死亡登记信息系统中ICD-10编码为X68~X84,Y89,且死亡时年龄为15~35岁、死亡日期为2005年9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的所有自杀死亡者进行了社会心理解剖研究。自杀死亡者共121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8例,均被当地医院或公安部门确认为自杀死亡。对照样本来自于农村社区一般人群,按1:1匹配相同性别、相近年龄(±1岁)的配对原则,在自杀死亡者生前居住的邻村随机抽取了常住居民121名作为对照样本。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社会心理解剖方法,对于每一对配对个体,分别与4名知情信息人访谈,细致而周密地获取自杀死亡者以及对照者相关信息。知情信息人为个体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或邻居,每次访谈2~4小时。本研究均获得信息人的知情同意,并且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内容与工具1、一般情况,包括:(1)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生育状况、宗教信仰、既往自杀未遂史、躯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史等。(2)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庭其他成员的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史以及吸毒、赌博、酗酒、卖淫/嫖娼、犯罪等社会病态行为问题、家族自杀史、家里储藏农药情况。(3)社区情况:包括社区是否存在接受教育困难、交通不便、就医困难、贫富差距大以及吸毒、酗酒、赌博、迷信、犯罪、虐待配偶或儿童等病态行为问题。2、自杀死亡者自杀行为特征:具体包括自杀的日期、时间、地点、自杀方式、自杀的隔离性、自杀意愿的透露、自杀计划、后事安排、遗言、遗书或有关日记、过去自杀未遂史以及自杀者院前救治情况等。3、社会心理应激:采用Paykel生活事件量表以及Duke社会支持量表对个体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评定。4、人格特征的评定:采用Dickman冲动量表、Moos应对技能量表、Beck绝望量表以及Spielberger特质焦虑量表对个体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应对技能、绝望水平以及特质焦虑水平进行评定。5、使用DSM-Ⅳ轴Ⅰ临床定式访谈诊断问卷研究版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并采用DSM-Ⅳ轴Ⅴ大体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个体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的损害程度。统计分析方法通过SAS 9.13建立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混杂因素以及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下,进行自杀死亡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和性别的交互作用的分析,PhReg程序被使用。结果:(1)66.1%(80/121)的自杀死亡者服农药自杀,主要为甲胺磷高毒农药,9.9%(12/121)采取了自缢的方式,7.4%(9/121)为溺水方式,5.0%(6/121)为跳楼方式,男女自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28,P=0.560);自杀高峰月份为5~7月份;女性自杀日期在上旬的4号有集中趋势(r=0.305,P<0.01),男性自杀日期无集中趋势(r=0.061,P>0.05);女性自杀时间在上午10点有集中趋势(r=0.277,P<0.01),男性下午4点有集中趋势(r=0.202,P<0.01);自杀死亡者57.0%(69/121)选择在死者家中自杀,且59.5%(72/121)自杀死亡者自杀现场无人。(2)29.8%(36/121)的自杀死亡者自杀前明确地告诉亲人或朋友自己的自杀意愿;32.2%(39/121)的自杀死亡者在自杀前作了后事安排;57.0%(69/121)自杀前有自杀计划;28.1%(34/121)留有遗言、遗书或有关日记;15.0%(18/121)的自杀死亡者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有自杀未遂史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x2=4.998,P=0.0025)。(3)51.2%(62/121)的自杀死亡者被发现后已经死亡,未送往医院实施抢救;59人自杀事件被发现后,被送往医院抢救,其中10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49人被发现后获得初次救治的时间中位数为30分钟。(4)121例15~35岁自杀死亡者有63人符合DSM-Ⅳ轴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总现患率为52.1%(63/121),男女自杀死亡者精神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7,P=0.244);最主要的精神障碍为心境障碍(现患率为27.3%),其次为精神分裂症(现患率为19.8%)和物质使用障碍(现患率为5.8%)。对照样本中有4人符合DSM-Ⅳ轴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障碍现患率为3.3%(4/121),对照样本男女精神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85.7%的农村自杀死亡者生前一年内发生过一次或更多的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平均每个自杀死亡者发生2.6件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前1年经历的最主要的负性生活事件为:本人得绝症或重病(发生率为28.1%),与配偶有激烈争吵(发生率为21.5%),家庭经济困难(发生率为17.4%);32.2%(39/121)的自杀死亡者经历了急性负性生活事件,主要为婚恋相关生活事件(发生率为12.4%);54.5%(66/121)自杀死亡者经历了慢性负性生活事件,主要为健康相关生活事件(发生率为47.9%):自杀死亡者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为16.9±3.0分,男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7,P=0.209)。对照样本20.7%(40/121)的人访谈前一年内发生过一次或更多的负性生活应激事件,访谈前1年经历的最主要的负性生活事件为:家庭成员得绝症与重病(发生率为5.8%),房屋、财产的重大损失(发生率为3.3%),本人得绝症或重病(发生率为3.3%);4.1%(5/121)的对照样本在访谈前经历了急性负性生活事件;16.0%(20/121)的对照样本访谈前经历了慢性负性生活事件,主要也为健康相关生活事件(发生率为12.0%);对照样本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为1.4±3.0分,男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7,P=0.676)。(6)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调整社会人口学因素、健康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应激、人格特征、家庭相关因素、社区相关因素以及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获得以下自杀死亡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与自杀有显着关联,相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自杀危险比为3.89(95%CI:1.61-7.81);家庭年均收入与自杀存在显着关联,相对家庭年均收入低于5000元者,家庭年均收入大于20000元者自杀危险比为0.49(95%CI:0.19-0.95)。躯体疾病与自杀存在显着关联,躯体疾病的自杀相对危险比为2.52(95%CI:1.50-40.12);精神疾病与自杀有强的关联,精神疾病的自杀相对危险比为5.02(95%CI:1.52-48.16)。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存在强的关联,相对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5分者,婚恋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家庭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健康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工作、学习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以及法律相关及其它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为5~9分者有更高的自杀危险(OR=9.01,95%CI:2.68-34.22;OR=11.33,95%CI:2.91-34.35;OR=5.99,95%CI:2.88-30.42;OR=2.33,95%CI:1.98-16.75;OR=2.09,95%CI:2.67-34.11),未发现婚恋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家庭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健康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工作、学习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以及法律相关及其它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15分者与自杀的关联;经历过1件负性生活事件者自杀相对危险为无生活事件者的17.90倍(95%CI:3.32-96.40),而经历过3件及以上负性生活事件者自杀相对危险为无生活事件者的3.75倍(95%CI:1.98-35.13)。社会支持是自杀的强保护因素,相对社会支持评定总分<30分者,社会支持评定总分≥40分者自杀危险比为0.02(95%CI:0.01-0.22)。积极评估应对技能、寻求支持和指导应对技能以及问题解决应对技能为自杀的强保护因素,相对应对水平评分<5分者,积极评估应对技能、相对寻求指引和支持应对技能以及问题解决应对技能评分≥10分者有更低的自杀危险(OR=0.10,95%CI:0.01-0.68;OR=0.03,95%CI:0.01-0.25;OR=0.02,95%CI:0.01-0.45)。非功能性冲动人格特质与自杀行为有强的关联,相对非功能性冲动评分<4分者,非功能性冲动评分≥6分者自杀危险比为14.87(95%CI:3.11-71.13),且性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非功能性冲动人格特质对自杀的作用强度比男性大。在诸多自杀危险因素中绝望水平显示了最强的关联,相对绝望水平评分<6分者,绝望水平评分≥11分者自杀危险比为26.01(95%CI:4.35-155.37),但性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湖南农村地区对于15~35岁人群至少有四个以上基于研究证据的干预方法,一是加强农药的管理;二是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杀信号的识别与发现的能力;三是加强院前救治能力;四是加强农村社区精神病人的识别与管理。这些干预方法可能是减少湖南农村地区15~35岁人群自杀死亡的合适的策略。我们的研究结果很大程度上支持在农村社区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水平理解和预防青年人自杀。

妖刀[5](2006)在《恨噬》文中研究表明

楼云[6](2006)在《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资本流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际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危机、释放国别经济内部压力的通道。当前,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已成为威胁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来源。考虑到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形成之时,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资产经济猛烈爆发,股票和房产价格相继持续高涨的时期,分析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的影响,进而考察美国经济失衡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对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内在矛盾,提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角度,通过流量和存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讨论财富效应对美国高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证明当前美国外部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资产增值效应而非“贸易不公平”。文章从研究财富效应入手,以国际收支吸收理论为切入点,综合研究财富效应与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国的吸收系数一直大于1,且随着年期的逼近而加大,吸收超出当期总产出的承受范围,就只能从国外借入资源,表现在国际收支上,就是经常账户逆差的增加。将股市财富、消费、投资、政府收支、实际有效汇率、经常账户余额等变量之间作定量分析,得出消费对股价指数的弹性为0.038,投资对当期股价指数滞后一期和三期的弹性为0.21、0.10,股市财富效应影响显着。通过向量自回归方法,检验了消费、投资和财政赤字的冲击效应,发现其对经常账户余额的冲击都是负面的,但股市财富效应、实际有效汇率对经常账户逆差的冲击都有一

管涛[7](2004)在《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当前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为研究对象,从贸易和金融渠道的传递机制、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同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特别是通货紧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外贸进出口活动会通过价格和数量渠道,影响到国内价格与总供求关系,进而导致各地物价趋同的趋势,并使通货紧缩有可能从一个国家和地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第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债务-通缩”机制表现为国际资本市场总在不断经历着过度借贷与信贷紧缩的周而复始的循环。随着跨境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连动性普遍加强,国际资本市场往往呈现出齐涨齐跌的局面,货币危机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在漫长的市场调整过程中,就有可能提高通货紧缩爆发的风险。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宏观调控取向呈现高度的趋同性。在非合作的情况下,各国往往会奉行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对世界物价走势具有抑制效应。政府奉行良好的财政纪律,有利于改善政府预算收支,创造低利率、低通胀环境。但这也使得经济周期性波动时,滑入流动性陷阱和通货紧缩陷阱的概率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在出现流动性陷阱后,货币政策通常是失效的。同时,货币政策对于预防和治理资产泡沫也难有作为,以致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繁荣-萧条”的周期性。泡沫破灭后,通货紧缩、信贷紧缩的威胁增加。第四,与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同,当前全球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不是零和游戏。它形成了一种“你买我商品,我买你债券”的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是通货再膨胀的手段,而不是世界性通货紧缩之源。第五,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是联系两种价格体系的桥梁。在金本位与纸币本位制下,各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安排,确实通过贸易、金融和信心渠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传递着通货紧缩或者通货紧缩预期。由于汇率升值综合症和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浮动汇率安排也不能避免通货紧缩的国际传染。第六,通货紧缩是一种经济周期性现象。在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与金融运行的“繁荣-萧条”周期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的同步性。在低利率、低物价的环境下,如果世界经济与金融同时陷入周期性萧条,就有可能面临通货紧缩威胁。第七,对照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的分析显示,中国不是世界通货紧缩的输出者,而是受害者。

管涛[8](2004)在《评美元贬值对纠正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作用》文中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4月中旬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对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对国际外汇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表示了担忧。本文就美元贬值对美国纠正经常项目收支失衡的作用进行探讨,指出美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反映,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无关。

管涛[9](2004)在《浮动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传染》文中指出在浮动汇率安排下,货币当局本可根据国内物价稳定目标来设置恰当的利率水平,名义汇率变动则扮演平衡国际收支的角色。因此,浮动汇率安排应该有利于隔绝外部冲击。然而,实证研究表明,浮动汇率并非与通货紧缩绝缘。

史蒂芬·罗奇[10](2004)在《一场赌博快要揭盅?》文中指出投机过剩和全球失衡的账单还没有支付,一个泡沫刚浮出却又制造了另一个泡沫

二、一场赌博快要揭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场赌博快要揭盅?(论文提纲范文)

(1)流俗地(论文提纲范文)

归来(之一)
奀仔之死
群英
巴布理发室
蕙兰
婵娟
莲珠
迦尼萨
大伯公
美丽园
所有的路
密山新村
南乳包
百日宴
新造的人
十二岁以前
良人
那个人
春分
夏至
公仔纸
远水与近火
立秋
女孩如此
忏悔者
红白事
奔丧
点字机
顾老师
二手货
失踪
恶年
马票嫂
一路上
归来(之二)

(2)城市接管中的社会动员(1949.5-1952.12) ——以江西城市接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及创新之处
        (一) 城市接管方面的学术回顾
        (二) 社会动员方面的学术回顾
        (三) 江西城市接管中的社会动员的研究概况
        (四) 本文创新之处
    三、 本文分析框架
    四、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二)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五、 主要资料综述
第一章 中共政权接管前的江西社会
    一、 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江西经济社会
    二、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学生运动的日益活跃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探索城市政权接管的理论和实践
    一、 中共领导人在城市接管和改造中的理论探讨
        (一) 对城市重要性及城乡关系的认识
        (二) 对工人与工商业资本家关系的认识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态度
        (四) 探索城市管理的工作的方法
    二、 中共在江西城市接管中的具体政策与依靠力量
        (一) 具体政策
        (二) 依靠力量
第三章 城市接管中的社会动员
    一、 城市接管中的政治动员
        (一) 成立军管会和各级人民政权,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 对不同的部门进行适当地接管
    二、 城市接管中的军事动员
        (一) 支前、剿匪和镇压反革命,稳定社会秩序
        (二) 妥善处理散兵游勇,开展禁烟禁赌和抗美援朝运动,净化社会风气
    三、 城市接管中的经济动员
        (一) 努力复工复业,大力发展经济
        (二) 大力进行民主改革,整顿经济秩序
    四、 城市接管中的文化动员
        (一) 接管旧教育机构
        (二) 对旧政权留用者进行思想改造
第四章 、接管中社会动员的特点和成效
    一、 特点
        (一) 江西作为老区,群众基础好,便于动员
        (二) 江西城市规模小,人口较少,便于接管
        (三) 江西作为江南较早解放省份,示范意义强
    二、 成效
        (一) 反革命势力逐步被肃清,社会秩序日益安定
        (二) 社会生产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美元国际地位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核心概念
        1.3.1 国际货币地位及美元本位
        1.3.2 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性
        1.3.3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USD-CAS模型)
    1.4 结构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2.1.1 16-19世纪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2.1.2 新古典综合派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2.1.3 新古典主义学派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2.2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讨论
        2.2.1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可持续的论点
        2.2.2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可持续的论点
    2.3 国内外对美元国际地位的研究
        2.3.1 国外学者对美元国际地位及其影响的探讨
        2.3.2 国内学者对美元国际地位及其影响的评论
    2.4 美元国际地位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影响
        2.4.1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产生的原因
        2.4.2 美元国际地位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影响
    2.5 小结
3 美元国际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3.1 美元国际地位的确立及特点
        3.1.1 美元国际地位的初步确立(1900-1944)
        3.1.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国际地位的加强(1944-1971)
        3.1.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国际地位的特点(1944-1971)
        3.1.4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与美元地位衰落
        3.1.5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地位(1971-至今)
    3.2 美元国际地位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表现
        3.2.1 美元是世界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
        3.2.2 美元是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主要计价单位
        3.2.3 美元是主要的国际储备和货币锚
    3.3 美元国际地位:基于美元资产风险溢价测度
        3.3.1 美元资产风险溢价的计算方法
        3.3.2 1990-2006年美元资产风险溢价估算
        3.3.3 美元国际地位、美元资产风险溢价与资本流向背离的特征事实
    3.4 小结
4 货币本位与经常项目失衡:历史与现状
    4.1 金本位制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经常项目失衡
        4.1.1 古典金本位时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经常项目失衡
        4.1.2 国际金汇兑本位时期美、英、法等国的经常项目失衡
    4.2 布雷顿森林体系前后美元国际地位与美元国际供给
        4.2.1 美元国际供给的两种方式
        4.2.2 美元国际供给与美元国际地位
    4.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经常项目失衡
        4.3.1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供给与美国经常项目失衡
        4.3.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探讨
    4.4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经常项目失衡
        4.4.1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供给与美国经常项目失衡
        4.4.2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探讨
    4.5 不同货币本位下经常项目失衡的比较
        4.5.1 金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经常项目失衡的共性
        4.5.2 金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经常项目失衡的差异
    4.6 小结
5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研究的模型
    5.1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构建的思路
        5.1.1 经常项目赤字与外债的关系
        5.1.2 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研究思路
    5.2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构建
        5.2.1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构建的假设条件
        5.2.2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模型(USD-CAS模型)
    5.3 USD-CAS模型的风险-期望收益均衡
        5.3.1 USD-CAS模型的风险与期望收益
        5.3.2 风险-预期收益均衡及可持续外债规模
    5.4 USD-CAS模型中美国可持续经常项目水平
        5.4.1 美国可持续经常项目余额水平确定
        5.4.2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测度
    5.5 美元国际地位对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
        5.5.1 美元资产的风险对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
        5.5.2 美元资产风险偏好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
    5.6 小结
6 基于美元国际地位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性
    6.1 美国可持续经常项目赤字估算
        6.1.1 USD-CAS模型估计参数的说明
        6.1.2 USD-CAS模型的参数估计
        6.1.3 美国可持续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率
    6.2 全球视角下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
        6.2.1 美国最优经常项目余额的一般均衡解
        6.2.2 美国最优经常项目赤字确定
        6.2.3 美元国际地位变动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
        6.2.4 世界其它国家资本生产率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
        6.2.5 全球视角下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性分析
    6.3 次贷危机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
        6.3.1 美国经常项目持续赤字是次贷危机产生的诱因
        6.3.2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影响
    6.4 美元国际地位及其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展望
        6.4.1 美元国际地位前景的研判
        6.4.2 美元国际地位前景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影响
    6.5 小结
7 主要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7.1 主要结论
    7.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4)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自杀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1.2 自杀死亡的流行概况
    1.3 社会心理解剖概念的提出
    1.4 以往自杀死亡心理解剖研究的证据
    1.5 自杀死亡社会心理解剖研究的方法学
    1.6 自杀死亡社会心理解剖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1.7 本文构思
    1.8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自杀死亡者个案的确定
        2.1.2 对照的确定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工具
        2.2.1 一般情况
        2.2.2 自杀行为情况
        2.2.3 社会心理应激
        2.2.4 人格特征
        2.2.5 精神障碍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1 信息人的选择
        2.3.2 访谈程序
        2.3.3 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3.4 访谈时间
    2.4 伦理学问题和处理
    2.5 质量控制
        2.5.1 调查人员的培训
        2.5.2 预调查
        2.5.3 调查过程
        2.5.4 资料录入过程
    2.6 数据处理方法
        2.6.1 代理人信息处理方法
        2.6.2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信息的质量评价
        3.1.1 信息人的应答与资料的有效率
        3.1.2 两个信息人之间的一致性
        3.1.3 对照者本人与信息人之间的一致性
        3.1.4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3.2 样本一般情况
        3.2.1 个人一般情况
        3.2.2 家庭相关情况
        3.2.3 社区相关情况
    3.3 15~35岁自杀死亡者自杀行为特征
        3.3.1 自杀方式
        3.3.2 自杀时间与自杀场所
        3.3.3 自杀前自杀意愿的透露
        3.3.4 自杀前的自杀准备
        3.3.5 自杀死亡者自杀未遂史
        3.3.6 自杀死亡者院前救治情况
        3.3.7 信息人报告的自杀死亡者自杀的直接原因
    3.4 精神障碍诊断
        3.4.1 诊断与治疗情况
        3.4.2 精神障碍类别分布
        3.4.3 自杀前大体功能评定
    3.5 社会心理应激
        3.5.1 生活事件
        3.5.2 社会支持评定
    3.6 人格特征
        3.6.1 应对技能
        3.6.2 冲动性人格特质
        3.6.3 特质焦虑与绝望水平
    3.7 自杀相关因素与自杀行为
        3.7.1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自杀
        3.7.2 健康状况与自杀
        3.7.3 家庭相关因素与自杀
        3.7.4 社区相关因素与自杀
        3.7.5 社会心理应激与自杀
        3.7.6 人格特征与自杀
    3.8 自杀案例介绍
第四章 讨论
    4.1 社会心理解剖方法学问题
    4.2 自杀死亡者自杀行为特征
        4.2.1 自杀的时间与场所
        4.2.2 自杀方式
        4.2.3 自杀危险征兆
        4.2.4 自杀未遂史
        4.2.5 自杀者院前救治
    4.3 自杀相关因素与自杀行为
        4.3.1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自杀
        4.3.2 躯体疾病与自杀
        4.3.3 精神障碍与自杀
        4.3.4 社会心理应激与自杀
        4.3.5 自杀者的心理误区——人格变量与自杀
        4.3.6 家庭以及社区相关因素与自杀行为
    4.4 基于研究证据的农村社区自杀预防策略
    4.5 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
    4.6 本研究创新点
    4.7 研究经费支持与笔者在研究中的贡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恨噬(论文提纲范文)

[情恨]
[恨噬]
[尾声]

(6)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金融全球化与美国经济的外部失衡
    第二节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研究的文献追溯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着眼点:美国证券和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和难点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国际收支吸收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收支吸收理论的模型
    第二节 对美国吸收水平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美国吸收水平现状分析
第三章 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理论分析
    第一节 财富效应定义及研究文献
    第二节 股市的消费效应分析
    第三节 股市的投资效应分析
    第四节 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和房产财富效应
第四章 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和数据描述
    第二节 股市消费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股市投资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影响的综合分析
        一、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
        二、协整检验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四、方差分解(贡献度分析)
第五章 全球化视角下的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7)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选题的主要意义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章 通货紧缩的概念与当前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的形成
    第一节 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
        一、国内对通货紧缩定义的主要看法
        二、本文所采取的通货紧缩的定义
        三、对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定义
    第二节 关于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判断及成因分析
        一、通货紧缩与非通货膨胀的区别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发展趋势
        三、对当前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判断
        四、当前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贸易和金融渠道的通货紧缩传导
    第一节 贸易渠道的通货紧缩传导
        一、贸易渠道的通货紧缩传导机制
        二、世界商品贸易发展与当前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形成的关系
        三、全球对外部门收支失衡与全球性通货紧缩风险
    第二节 金融渠道的通货紧缩传导
        一、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二、外债危机的通货紧缩效应
        三、跨国直接投资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四、金融动荡(或危机)的通货紧缩效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趋同的通货紧缩效应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中的政策趋同与通货紧缩形成
        一、货币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失调
        二、政策博弈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第二节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的形成
        一、90 年代以来全球政府财政收支发展状况
        二、世界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原因分析
        三、紧缩性财政政策的通货紧缩效应
    第三节 反通胀的货币政策与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的形成
        一、货币数量理论对全球性通货紧缩形成的解释
        二、货币政策效用的非对称性与通货紧缩形成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多元化与通货紧缩形成
    第四节 外汇储备增长与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一、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长的基本情况
        二、当前亚洲地区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
        三、外汇储备增长对世界物价变动趋势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制度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第一节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传导
        一、金本位制的演变和主要特征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和主要特征
        三、纸币本位制的演变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传导
        一、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金本位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三、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第三节 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传导
        一、固定汇率安排的主要形式
        二、无单独法偿货币的固定汇率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三、货币发行局制度(或联系汇率制度)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四、传统的盯住汇率制度与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
    第四节 浮动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传导
        一、日元升值综合症与日本通货紧缩的形成
        二、传递效应与通货紧缩的传导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经济金融周期同步与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第一节 全球经济金融周期同步与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一、需求和供给冲击与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二、全球经济周期同步与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三、资产市场繁荣-萧条周期与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第二节 中国因素与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一、中国外贸发展与世界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与世界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三、中国金融运行与世界通货紧缩趋势形成
        四、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8)评美元贬值对纠正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的严重性
二、解决美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可供选择的途径
三、美元贬值对纠正美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的效果分析
四、“中国因素”与美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四、一场赌博快要揭盅?(论文参考文献)

  • [1]流俗地[J]. 黎紫书. 山花, 2020(05)
  • [2]城市接管中的社会动员(1949.5-1952.12) ——以江西城市接管为例[D]. 郭常顺.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 [3]美元国际地位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研究[D]. 严志辉. 浙江大学, 2009(09)
  • [4]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D]. 徐慧兰. 中南大学, 2009(02)
  • [5]恨噬[J]. 妖刀. 男生女生(金版), 2006(04)
  • [6]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研究[D]. 楼云. 浙江工商大学, 2006(03)
  • [7]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 管涛. 北京师范大学, 2004(04)
  • [8]评美元贬值对纠正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作用[J]. 管涛. 南方金融, 2004(04)
  • [9]浮动汇率安排与通货紧缩传染[J]. 管涛. 国际金融研究, 2004(04)
  • [10]一场赌博快要揭盅?[J]. 史蒂芬·罗奇. 科技智囊, 2004(01)

标签:;  ;  ;  ;  ;  

一场赌博即将结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