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动态分析

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动态分析

论文摘要

21世纪以来,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亚洲国家经常项目顺差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失衡愈演愈烈,2007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达到11.9%,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继续维持在7%以上。以全球经济失衡为背景的经常项目变动研究,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之一。回顾经常项目变动的决定理论,主要有古典主义的“价格—铸币”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结构性的经常项目余额分析模型,国际收支结构主义分析法以及经常项目的跨期分析法。同以往的分析方法相比,经常项目的跨期分析法引入了代理人跨期消费平滑的微观解释机制,并从需求的角度入手强调经常项目的动态性质,这些都使得跨期分析法相对于以往的解释理论来说更加完善。但是在大部分的经常项目跨期分析中,都将消费平滑局限于非耐用消费品的范围内,这并不能反映当今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结构中耐用消费品占比显著的事实。而耐用消费品支出和消费时间上的分离性,以及提供服务流上的持续性,都决定了它在跨期消费平滑中体现出很多非耐用消费品无法代表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中融入耐用消费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将耐用消费品引入代理人的消费选择,增加了经常项目跨期分析的现实意义和解释力度,并试图使用改进的分析框架,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各国经常项目的变动进行解释。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了一个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确定性模型,发现耐用消费品支出对经常项目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引入耐用消费品后的跨期模型显示,耐用消费品支出同经常项目余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耐用消费品支出变动对经常项目余额变动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一国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耐用消费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则其变动冲击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就越显著。即,从理论上来看,引入耐用消费品之后的经常项目是更易变的。(2)在引入了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均衡模型中,产出、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同未引入耐用消费品的一般模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但是,消费倾向、利率等因素的变动,会通过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变动对经常项目产生进一步的影响。(3)在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随机模型。产出、生产力和政府开支的随机冲击都会给经常项目带来影响,但是会依冲击持续的时间以及各期间冲击力度的不同而对经常项目发生不同的影响。(4)以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模型为基础,本文对美国、韩国和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就耐用消费品支出对经常项目变动的影响来说,耐用消费品支出水平越高的国家,其支出对经常项目余额变动的贡献率越大,影响越显著。对于美国来说,由于其耐用消费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大,耐用消费品已经构成了对经常项目余额影响的重要因素。(5)韩国、中国都属于在经济行为中政府主导型的国家,而且两个国家都采取的出口导向型发展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调控对经常项目变动的影响要远远超出纯经济因素的影响。不过从跨期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的解释力度来看,虽然对于经常项目的实际变动贡献率较小,但是对于经常项目变动趋势的预测则与实际变动趋势基本吻合。中国的经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跨期消费平滑的作用,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完善,跨期消费平滑对于中国经常项目变动的影响应该会不断增加。(6)横向来看,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处于较低水平。即使从纵向考查,同相似经济发展水平时的韩国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相比,中国也有较大差距。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有必要升级消费结构,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比例,这样也能够通过跨期消费平滑对经常项目的大幅顺差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共分七章阐述以上问题,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文献回顾与述评,第3章为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确定性模型,第4章为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随机模型,第5章为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实证检验,第6章为基于耐用消费品视角对中国经常项目变动的综合考查,第7章为结论、建议和研究改进方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和阐释
  • 1.2.1 耐用消费品的界定与阐释
  • 1.2.2 经常项目的界定与阐释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耐用消费品研究综述
  • 2.1.1 耐用度与垄断厂商的选择
  • 2.1.2 时间不一致性与计划废弃
  • 2.1.3 耐用消费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 2.1.4 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理论
  • 2.2 经常项目研究综述
  • 2.2.1 经常项目的决定理论
  • 2.2.2 经常项目的实证研究
  • 2.3 引入耐用消费品的宏观经济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确定性模型
  • 3.1 基本假设
  • 3.1.1 消费者最优化选择与小国代理人模型
  • 3.1.2 跨时消费的可加性
  • 3.2 小国两期禀赋模型
  • 3.2.1 小国两期禀赋模型中的代理人预算约束
  • 3.2.2 小国两期禀赋模型中的代理人消费选择
  • 3.2.3 小国两期禀赋模型中的经常项目简单分析
  • 3.3 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
  • 3.3.1 无限期模型中预算约束和消费选择的一般表达式
  • 3.3.2 引入耐用消费品后的预算约束和消费选择
  • 3.3.3 引入耐用消费品后的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
  • 3.3.4 对不同条件下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的比较
  • 3.4 可变利率与经常项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随机模型
  • 4.1 不确定性下的耐用消费品与经常项目
  • 4.1.1 随机模型中的预算约束和消费选择
  • 4.1.2 随机模型中的经常项目表达式
  • 4.2 随机冲击与经常项目变动
  • 4.2.1 产出冲击与经常项目
  • 4.2.2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常项目
  • 4.2.3 政府税收与经常项目
  • 4.3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的替代与经常项目
  • 4.3.1 确定性模型中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的替代
  • 4.3.2 随机模型中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的替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引入耐用消费品的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经验检验
  • 5.1 美国耐用消费品消费与经常项目变动:时序数据考查
  • 5.1.1 美国耐用消费品消费与居民消费结构
  • 5.1.2 美国耐用消费品消费与经常项目变动
  • 5.2 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美国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实证检验
  • 5.2.1 基本模型、检验方法与数据收集
  • 5.2.2 实证分析
  • 5.2.3 实证结论
  • 5.3 韩国耐用消费品消费与经常项目变动:时序数据考查
  • 5.3.1 韩国耐用消费品消费与居民消费结构
  • 5.3.2 韩国耐用消费品消费与经常项目变动
  • 5.4 基于耐用消费品的韩国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实证检验
  • 5.4.1 基本模型、检验方法与数据收集
  • 5.4.2 实证分析
  • 5.4.3 实证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基 于耐用消费品视角对中国经常项目变动的综合考查
  • 6.1 中国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的特征分析
  • 6.1.1 耐用消费品与居民消费支出
  • 6.1.2 耐用消费品与城乡消费二元结构
  • 6.2 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 6.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
  • 6.2.2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分析
  • 6.3 引入耐用消费品对中国经常项目变动的实证检验
  • 6.3.1 基本模型、检验方法与数据收集
  • 6.3.2 实证分析
  • 6.4 对中国耐用消费品与经常项目的进一步讨论
  • 6.4.1 跨期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变动趋势的解释
  • 6.4.2 耐用消费品与中国经常项目
  • 6.4.3 政策与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改进方向
  • 7.1 主要结论
  • 7.2 相关建议
  • 7.3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动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