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南亚热带河流型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秀体溞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两座南亚热带河流型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秀体溞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南亚热带河流型水库—飞来峡和东江剑谭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点。与其它类型的水库相比,这两座水库的浮游动物丰度均较低,这是由河流型水库的水文特点决定的。河流型水库水流速度快,水体滞留时间短,不利于浮游动物的数量积累。飞来峡湖泊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1种,其中轮虫11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4种,总丰度为1.73-166.08 ind.·L-1。桡足类是该水库主要的数量优势类群,其次为轮虫。在枯水期早期由于水温适宜,水力滞留时间相对较长,导致水体中浮游动物丰度高于其它时期。东江剑谭水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9种,其中轮虫31种,桡足类4种,枝角类14种。总丰度为0.02-98.7 ind.·L-1,其中,轮虫为主要优势类群,以龟甲轮属和晶囊轮虫为主,桡足类丰度次之。在东江,谭屋,虾村,汝湖和横沥4个采样点由于频繁挖沙搅动水体,水体泥沙含量大量增加,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导致浮游动物丰度极低。在水文站和剑谭大坝两处由于西枝江汇入带来污染物,营养水平升高导致这两个采样点浮游动物丰度较高。剑谭大坝于2007年初开始蓄水,蓄水后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丰度与蓄水之前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可见水库蓄水第一年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还不显著。飞来峡于1999年4月开始蓄水,到采样时期已成为一座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库。两座水库在浮游动物的组成和丰度上有较大差异。秀体溞是热带以及我国南亚热带水库的常见种类,在多数水体中成为枝角类的优势种。以模糊秀体溞为研究对象,在实验条件下对其种群生态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食物浓度、食物类型和培养温度,观察了模糊秀体溞的生长、繁殖以及摄食特点。食物培养实验中,分别采用了蛋白核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两种藻类。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的5个浓度为0.05 mgC·L-1、0.1 mgC·L-1、0.3 mgC·L-1、0.6 mgC·L-1和1.0 mgC·L-1;6个铜绿微囊藻浓度为0.5 mgC·L-1、1.0 mgC·L-1、2.0mgC·L-1,4.0 mgC·L-1、6.0 mgC·L-1、8.0 mgC·L-1。摄食率实验中,蛋白核小球藻浓度设置为0.1 mgC·L-1、0.3 mgC·L-1、0.6 mgC·L-1和1.0 mgC·L-1,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则分别为0.5、1.0、2.0、4.0mgC·L-1;温度培养实验的三个梯度分别为23℃、26℃和29℃。在食物培养实验中,小球藻浓度为0.05 mgC·L-1时,模糊秀体溞存活率很低且未观察到繁殖现象。其它4个浓度小球藻喂养的模糊秀体溞体长生长率和最大体长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体长分别为1.087mm、1.125mm、1.225mm、1.313mm;食物浓度对模糊秀体溞的胚胎发育时间,平均寿命,个体累计产幼数无显著影响;随着食物浓度的升高,模糊秀体溞初次怀卵体长显著增加,繁殖前期的历时相应缩短,平均每胎产幼数增加;内禀增长率随食物浓度升高而增大,达到0.6 mgC·L-1后比较稳定。当小球藻浓度为0.6 mgC·L-1时,模糊秀体溞的净生殖率达到最大值。小球藻浓度为1.0 mgC·L-1组的世代时间最短,内禀增长率接近最大值。在以微囊藻作为食物的实验中,随着铜绿微囊藻浓度的升高,模糊秀体溞存活率随之降低,两个高浓度组条件下没有观察到新生模糊秀体溞幼体的产出。推测主要原因是随着铜绿微囊藻浓度的升高毒素含量相应增加。较高含量的毒素含量对模糊秀体溞存活,生长和繁殖的抑制现象愈加明显。模糊秀体溞的摄食率实验中,蛋白核小球藻浓度为1.0 mgC·L-1时,在实验最初的7h,模糊秀体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明显较高,随后的时间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将显著降低并趋于稳定。以铜绿微囊藻为食物,不同的浓度条件下,模糊秀体溞滤水率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摄食率则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培养实验中,在26℃和29℃下模糊秀体溞生长速度较23℃要快,但寿命和最终的体长均小于23℃,存活率也低于23℃时,温度对模糊秀体溞平均寿命,个体累计产幼数,首次产幼体长,首次产幼时间,平均每胎产幼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26℃和29℃下的个体累计产幼数大于23℃条件下。温度为23℃时,模糊秀体溞的平均寿命长于其它两个温度条件下,其首次产幼时间则比其它两个温度晚。26℃和29℃条件下的首次产幼时间和平均寿命则无显著差异。23℃和26℃下的首次首次产幼体长无显著差异,均小于29℃。而23℃下的个体累计产幼数小于26℃和29℃,而26℃和29℃下的个体累计产幼数无显著差异,平均每胎产幼数则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内禀增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世代时间则相反。模糊秀体溞体型较小、身体透明、行动敏捷,容易逃避鱼类的捕食;较低的食物阀值,仅靠水中的有机碎屑可进行生长和繁殖;热带地区较高的水温有利于种群增长可能是模糊秀体溞能在热带水体分布广泛,且往往能够成为枝角类中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水库类型及其生态特点
  • 1.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
  • 1.3 秀体溞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二章 南亚热带河流型水库——飞来峡和东江剑谭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 2.1 水库概况
  • 2.2 采样与分析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飞来峡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 2.3.2 东江剑谭水库蓄水前后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时空分布
  • 2.4 讨论
  • 第三章 热带水体常见枝角类优势种类——秀体溞的种群生态学实验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数据计算与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食物对模糊秀体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3.2.2 温度对模糊秀体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食物对模糊秀体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3.3.2 温度对模糊秀体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两座南亚热带河流型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秀体溞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