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曲靖市马龙县中医医院云南马龙655199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吸氧护理及化痰护理等),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痰液HDAC活性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患者的痰液HDAC活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痰液HDAC活性。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则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对此,本文作者以自己所在医院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诊断标准;对照组60例患者中包括了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为43~55岁,平均年龄为(48.6±15.2)岁。观察组60例患者中包括了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45~60岁,平均年龄为(49.8±16.3)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诊断标准、性别及年龄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包括吸氧护理和化痰护理等,吸氧护理中要使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方法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吸氧的流量一般控制在1~2mL/min的范围内(时间为13~15h/天)。另外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疏导患者心理,缓解患者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抗病自信心[1]。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即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呼吸功能锻炼

①腹式呼吸:引导患者将全身放松,并将上身前倾位且有意识通过鼓腹和收腹来呼吸,另外还需要引导患者将手放在腹部并稍微增加压力,以促进呼吸顺畅。②臀高位呼吸:引导患者在臀高位增加横隔运动幅度,以促进呼气。③吹瓶子练习:即先串联两个瓶子并将水放置到瓶内,然后引导患者用力吹响其中一个瓶子,直到另外一个瓶子响起[1-2]。

1.2.2中医护理

①中药服用护理:要叮嘱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给出的用药标准用药,通常情况使用参芪进行治疗。②艾灸:a.温和灸:取大椎穴、大杼穴和肺俞穴,然后患者取俯卧位,护理人员要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5~10分钟/每穴),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止(1~2次/d)。b.雀啄灸:取风门穴、肺俞穴和膻中穴,然后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5分钟/每穴)。③针刺:a.益气固表法:常用穴位包括肺俞穴、膏肓俞穴、气海穴和足三里穴,诸穴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并用艾条温灸。b.养阴润肺法:常用穴位包括肺俞穴、尺泽穴、鱼际穴、太溪穴。盗汗甚者,加阴郄,潮热甚者,加内关。一般肺俞、太溪,针用补法,但针刺不宜过深,手法不宜过重,留针15分钟。c.清肺化痰法:常用穴位包括大椎穴、尺泽穴、鱼际穴、曲池穴、合谷穴,咽痛甚者加少商;胸痛加内关;痰热重者加肺俞以清肺热。所有腧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手法可较重,采用间歇行针20分钟,5分钟行针1次。痰热重者,可在肺俞穴采用水针疗法:取青霉素80万U/2mL(皮试后用),链霉素0.25g/2mL,两药混合,按水针操作常规,得气后,每穴各注入药液1mL,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次。d.益肺补脾法:常用穴位包括肺俞穴、膏肓俞穴、脾俞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气喘甚者加天突、膻中;浮肿尿少者加阴陵泉、三阴交。诸穴宜轻针重灸,采用捻转结合提插补法,手法宜轻灵,留针30分钟,同时用艾条温灸或出针后隔姜片灸7~9壮,背部俞穴可配合拔火罐。e.滋补肺肾法:常用穴位包括肺俞穴、肾俞穴、关元穴、太渊穴、太溪穴。潮热盛者加内关,盗汗甚者加阴郄。诸穴皆用补法,手法宜轻巧,留针15分钟左右,即可出针。④穴位贴敷: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然后将中药汤剂熬成膏,直接贴敷穴位、患处,以促进患者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⑤穴位按摩:从腹中线向两侧分推,由上腹部向下腹部依次分推,反复3遍;用手掌按摩腹部,先从腹中央开始,顺时针环转摩腹,并由内逐渐向外环转,做30~50次。

1.3观察指标

1.3.2治疗效果

①痰液HDAC活性;②治疗效果: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pide;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并分别使用x2和t检验计数及计量资料,表示为(%)和(x±s),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痰液HDAC活性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痰液HDAC活性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痰液HDAC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2组患者的痰液HDAC活性比较(x±s,m/g)

3.讨论

在中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咳嗽”和“喘证”等疾病的范畴,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长期处于“咳嗽”病情状态,导致患者的肺气亏虚和痰浊潴留,最终使得患者的肺气胀满,导致患者肺免疫力下降,致使疾病很容易入侵患者肺部,从而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逐渐加重患者病情。尽管稳定期患者的肺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护理,长时间下去也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因此需要加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2]。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作为现时代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已经在很多临床护理上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使与患者疾病相关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最终促进患者康复,所以将之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痰液HDAC活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痰液HDAC活性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痰液HDAC活性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日春,刘秋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61-163.

[2]陶安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给予中西医结合临床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157-159.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