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人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系列对比研究

高龄老年人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系列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在老年人中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基石。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在一般人群中,目前已有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必要性、合理应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等,但是对于高龄老年人的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太多。而高龄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代谢状态,更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或难以达到预期的药物疗效,所以为该人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目的:对比研究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适合该人群的最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263例75岁以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异常、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两周内无急性创伤及出血史、既往无相关实验药物过敏史。受试者被随机分为拜阿司匹林组(拜阿司匹林100mg/d)、拜阿司匹林+胃黏膜保护剂组(拜阿司匹林100mg/d+麦滋林0.67g/d)、波立维组(波立维75mg/d)、泰嘉组(泰嘉50mg/d)、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组(拜阿司匹林100mg/d+波立维75mg/d)、波立维+质子泵抑制剂组以及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270mg3/d)。实验用药时间为16周以上,实验前及实验开始2周后受试者抽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花生四烯酸及ADP作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PAG)检测、凝血五项检查等指标,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16周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了解胃粘膜损伤情况。结果:①各实验组间年龄、性别分布、基础疾病等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②与对照组相比,各观察组所有种类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均有确切抑制作用(P<0.05)。③抗血小板效果分析显示,拜阿司匹林+波立维联合治疗组优于其余各组,但是和单用阿司匹林组或单用波立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与对照组及阿司匹林+胃黏膜保护剂组相比,阿司匹林组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⑤波立维+质子泵抑制剂组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与单用波立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⑥所有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五项及血常规均无显著性差异。⑦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现象。结论:①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二者联合应用均有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在该人群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②阿司匹林与波立维联合用药可以从不同途径全面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但不良反应并不比单用阿司匹林增加。③50mg泰嘉和75mg波立维可以取得相似的抗血小板疗效,安全性良好。④在高龄老年人群中,阿司匹林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是否能减少胃黏膜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样,波立维+质子泵抑制剂组安全性是否好于泰嘉组或波立维组也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⑤质子泵抑制剂并不减弱波立维的抗血小板疗效。⑥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血小板数量未发生显著影响。⑦高龄老人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与国内外文献类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与分组
  • 1.1 对象选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分组
  •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5.1 治疗前调查
  • 1.5.2 药物治疗
  • 1.5.3 提前终止及退出实验的条件
  • 1.5.4 标本采集及观察指标
  • 1.6 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 各组临床资料可比性分析
  • 2.2 实验前后血常规对比分析
  • 2.3 实验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 2.4 实验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对比
  • 2.5 各组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出血对比分析
  • 2.6 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对比分析
  • 讨论
  •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高龄老年人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系列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