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变是世界存在的规律。承载人类聚居和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的城市及城市体系,从古至今以不同的速度演绎着各自兴衰荣落的历史。当扑面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滚滚而至时,城市与区域都面临着怎样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成为空间上的发展重点和区域增长策源地的问题。一地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禀赋优势、经济要素组合、外部推动、政策机遇等,但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逐渐陷入发展的缓慢期,因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成为城市与区域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关注点。将视野从全球城市发展聚焦到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这里是我国空间发展最为均衡的区域之一,是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有中国大陆最有潜力成为世界城市的上海,有蓬勃的经济环境、增长的机会空间、集群化的产业体系、趋向合作的政府行为、日益关注公平与环境的公共意识……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在全球区域整合化发展的趋势影响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成为响应全球化的地方策略。开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全球化的浪潮塑造着整合化的空间。城市群整合是响应全球化浪潮的区域效率提高和效用改进之路。城市群整合既是一个一般区位均衡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城市体系组织的空间问题。整合的进程就是博弈的过程,各城市作为博弈方在博弈中寻觅着增长的机会。本文继承了空间经济学的思想,将博弈分析纳入城市群整合的现实中,以期以新的视角和框架构筑城市群整合和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整合了一个基于空间经济学和博弈分析的框架,试图用新的视角阐释城市群整合的进程。研究着眼于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单元一一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抓住了整合所反映的中国过渡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即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过渡的核心问题。论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城市群整合和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城市群整合和未来的可能发展提供较为严谨和客观的理解与实践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理论实证与应用则是对现实问题的一个理论解释和演绎。全文的结构共分为8章,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研究的概念给予了澄清和界定。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城市群的形成与演化。第四章在第二、第三章的基础上,沿着空间经济学的启示引入势博弈分析城市群整合,再从势博弈过渡到交流均衡和演化博弈,分析了势博弈所驱使的交流均衡在城市群体系演进中的作用,最后借鉴博弈中的相关均衡分析阐释了城市群整合中相关机制的作用,第四章是研究理论框架建立的过程。第五章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历史分析,将势博弈、交流均衡和相关均衡贯穿在事件性分析中,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一波三折的历程,城市群整合的实质就是博弈。第六章利用理论框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理论实证,并重点分析了城市群整合中的问题。第七章是理论应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策略。第八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所得,相应的政策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所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全球化的浪潮和整合化的空间
  • 第二节 全球化下的中国
  • 第三节 全球化下的长江三角洲
  • 第四节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和创新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述和启示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概念界定
  • 第三章 城市群的形成机理
  •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中的城市群形成
  •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中的城市群形成
  • 第四章 城市群整合的博弈分析
  • 第一节 城市群整合:势博弈
  • 第二节 城市群整合:交流与演化
  • 第三节 城市群整合:相关均衡
  •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博弈历史与启示
  •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群行政整合的事件性分析
  •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开发的事件性分析
  •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化进程的事件性分析
  • 第五节 长三角城市群公共利益冲突的事件性分析
  •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合基础
  •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城市群整合的途径
  • 第二节 城市群整合的微观与宏观分析
  • 第三节 城市群整合的策略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政策启示
  • 三、研究展望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为何是“城市圈”不是“城市群”[J]. 武汉建设 2009(01)
    •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群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06)
    • [3].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
    • [4].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爬升规律的定量模拟及验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5].哈长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J]. 商业经济 2020(01)
    • [6].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与优化调控[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7].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以成贵高铁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8].都市农业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3)
    • [9].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02)
    • [10].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2)
    • [11].高速铁路对哈长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3)
    • [1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历史、特征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6)
    • [13].辽中南城市群高铁可达性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7)
    • [14].呼包鄂榆城市群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及发展路径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1)
    • [15].建设韧性城市群 提升区域抗风险能力[J]. 群众 2020(09)
    • [16].从数据融合走向智慧协同: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困境与回应[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7].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8].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测度与简要评析[J]. 时代经贸 2020(23)
    • [19].长三角世界城市群首位度对标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9)
    • [20].提高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力研究[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21].哈长城市群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0)
    • [22].城市群战略下的产业项目布局[J]. 城市开发 2019(15)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中心研究员 冯奎: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上海企业 2019(09)
    • [24].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财经界 2019(25)
    • [25].“大智移云”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应急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11)
    • [26].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上)[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1)
    • [27].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下)[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2)
    • [28].崛起的中国城市群 城市群有哪些? 为什么重要? 能做什么?[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15)
    • [29].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J]. 现代商业银行 2017(04)
    • [30].国内外智慧城市群研究与实践述评[J]. 科技和产业 2018(05)

    标签:;  ;  ;  ;  ;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