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集中采购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集中采购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勇

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

摘要:物资集中采购包含计划提交、市场调研、采购实施、确定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质量验收、资金支付等全环节。部分高校的物资采购实施过程中,对合同的签订及履行重视程度有限,存在不少漏洞。本文就高校物资集中采购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集中采购合同;问题;对策

引言:在高校的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由于需求部门数量多,采购机构人员有限,大部分合同由需求部门自行签订。由于多数人员不从事采购专业等原因,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走形式。履行过程中,由于条款等不明确,经常造成甲乙双方矛盾甚至引起经济纠纷,对甲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高校物资采购合同的主要问题

1.合同文本不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违反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且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对等。目前,在签订采购合同时,许多合同存在甲乙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主要表现在甲方存在倾向性条款,乙方在合同履行内容上含糊不清,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又要求变更增加经费等行为,且签订合同没有采用规范的书面格式。

2.合同条款不完善

采购合同条款应全面、完整,用词严谨,特别是关于工期、质量、造价和不可抗力的合同条款描述应清晰无歧义。否则,容易让对方钻空子。由于签订的合同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经常会给甲方带来隐患,诉诸法律也得不到相应赔偿。

3.合同内容改动随意

有些单位在组织招标确定中标单位后,需求单位与中标单位自行就招标文件中确定的条款进行协议更改,导致合同的内容、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条款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内容不符。

4.合同资料收集不全

在合同的履约过程中及时地收集证据和发出必要的书面函件,是合同组成的一部分,是正常履约的重要手段,也是甲乙双方自我保护的基本做法。有些单位采购管理不重视证据资料的收集和函件的及时发放,造成工作被动和损失。合同双方有关项目的招投标文件,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工程变更通知单等书面协议或文件应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采购合同管理的对策

1.规范合同文本,形成制式条款

目前,国家在许多项目方面的合同均有示范文本,这些示范文本具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推行制式合同范本,一方面有助于当事人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具体实施项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缺款少项,防止出现显失公平的条款,也有助于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

2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高校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是合同管理工作的短板,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的培养。逐步严格所有合同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公开考评、竞争招聘、持证上岗等程序。

3.加强合同条款及变更审查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除采购机构外,财务、审计、需求单位应依据自己的职能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在合同的履约过程中到承包单位进行现场勘查。在合同的条款中不使用含歧义的词语。遇有新的情况,应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补充,使合同更加完善规范严谨,可操作性强。

4.注重过程资料收集

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的文件、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工程变更通知单等书面文件应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做到及时发放,及时存档。采购机构应当对履约过程中形成的有效证据学会随时收集,及时整理,以便索赔事件或经济纠纷出现后能立即派上用场,从容应对。采购合同由于具有标的物的特殊性、合同履行期限的时效性和合同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因而从事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相当部分单位的采购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由一般办事人员兼职。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的合同管理体系是合同正常履行的必要保证。

标签:;  ;  ;  

高校集中采购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