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论文摘要

为了探明免耕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在前3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四种耕作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在水稻直播条件下,分蘖中期免耕稻的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均高于翻耕稻,增幅分别为23.42%和3.33%,幼穗分化期增幅为30.01%和18.75%;分蘖中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稻的根体积比翻耕稻分别高21.29%、4.32%和18.87%。在水稻移栽条件下,免耕稻分蘖中期和的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均高于翻耕稻,增幅分别为10.24%和10.57%和幼穗分化期增幅分别为22.67%和4.35%。2.无论直播或移栽,各个时期免耕稻的根系活力和根长均高于翻耕稻,免耕和直播能一定程度地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对于直播稻,64.66%的根系集中在0-5cm土层,免耕稻在15-20 cm土层和20-25 cm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均高于翻耕稻。成熟期免耕稻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翻耕稻,并且,成熟期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也是免耕稻高于翻耕稻。3.在直播条件下,水稻的吸氮总量相似,免耕稻的磷、钾吸收总量比翻耕稻高分别11.52%和10.44%;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吸收氮素和磷素的总量分别比翻耕稻高13.52%和0.67%,钾素的吸收总量比翻耕稻低12.36%。四种耕作方式下的水稻株高以翻耕移栽稻最高,免耕直播稻最低,并且不论是直播或者移栽,翻耕稻的株高都高于免耕稻。4.免耕稻的每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均高于翻耕稻,2007年免耕直播稻的实际产量最高,为10798.3 kg·hm-2,但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相对于翻耕稻,免耕稻更有增产的优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免耕的含义和发展
  • 1.1 免耕的含义
  • 1.2 国内外免耕的发展
  • 1.3 有关作物免耕栽培的最新研究结果
  • 1.3.1 免耕土壤的碳素变化
  • 1.3.2 免耕土壤的热量交换
  • 1.3.3 土壤有机质含量
  • 1.3.4 免耕土壤的杂草控制
  • 1.3.5 免耕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
  • 2 免耕对杂交稻根系特性、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2.1 免耕对杂交稻根系特性的影响
  • 2.2 生长势
  • 2.3 分蘖、成穗和落粒饱满度
  • 2.4 免耕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 3 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根系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2.1 根干重、根冠比和根系氧化力
  • 3.1.2.2 根长和根体积
  • 3.1.2.3 根层分布
  • 3.2 数据处理
  • 3.3 试验结果
  • 3.3.1 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
  • 3.3.2 根体积
  • 3.3.3 根长
  • 3.3.4 根系氧化力
  • 3.3.5 根层分布
  • 4 免耕对超级杂交稻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2.1 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
  • 4.1.2.2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 4.1.2.3 成熟期株高、穗长的测定
  • 4.1.2.4 成熟期的考种和测产
  • 4.2 试验结果
  • 4.2.1 叶面积扩展
  • 4.2.2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比例
  • 4.2.3 成熟期养分吸收量
  • 4.2.4 成熟期株高、穗长的测定
  • 4.2.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5 小结与讨论
  • 5.1 根冠比和单位面积根干重
  • 5.2 根体积和根长
  • 5.3 根系活力
  • 5.4 根系分布
  • 5.5 叶面积扩展和干物质积累
  • 5.6 养分吸收
  • 5.7 成熟期株高、穗长和产量及其构成
  • 5.8 免耕应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 6 全文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歙县直播稻生产现状调研报告[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3)
    • [2].寿县直播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0)
    • [3].不同播期下机直播稻群体特性及产量表现[J]. 上海农业科技 2019(06)
    • [4].湖北省直播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2)
    • [5].湖北省直播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3)
    • [6].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17(22)
    • [7].辽宁省直播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1)
    • [8].2015年南通市直播稻发展现状定点调查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1)
    • [9].安徽省直播稻生产情况调研与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02)
    • [10].直播稻肥水运筹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4)
    • [11].马鞍山市直播稻生产现状与问题探析[J]. 中国农技推广 2018(05)
    • [12].山东省直播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5)
    • [13].南通市直播稻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J]. 中国稻米 2018(05)
    • [14].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南方农业 2018(26)
    • [15].海丰盐碱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机直播稻水分管理最优模式探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1)
    • [16].姜堰区主体稻作方式产量、效益比较及应用趋势[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6)
    • [17].直播稻技术在河南南北稻区种植成功[J]. 乡村科技 2015(21)
    • [18].池州市直播稻生产现状、存在原因及对策初探[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6)
    • [19].湖南直播稻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J]. 作物研究 2015(03)
    • [20].寒地直播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9)
    • [21].湖北随阳农场推广直播稻两减两不减[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10)
    • [22].旱直播稻抑草潜力的评价[J]. 植物保护 2013(06)
    • [23].江苏示范引导农户减少直播稻种植[J]. 农家致富 2012(13)
    • [24].直播稻风险大于优势(上)[J]. 农家致富 2008(06)
    • [25].直播稻风险大于优势(下)[J]. 农家致富 2008(07)
    • [26].苏北地区旱直播稻当前施肥技术弊端与优化方案[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27].直播稻种植技术要点[J]. 河南农业 2020(13)
    • [28].淮北地区麦茬直播稻绿色增产栽培技术——以五河县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07)
    • [29].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现代农业 2019(03)
    • [30].直播稻优势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0)

    标签:;  ;  ;  ;  

    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