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弹道测量论文-赵国艳,郭珈,宁学侃

外弹道测量论文-赵国艳,郭珈,宁学侃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弹道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弹道,高精度,一体化,新体制

外弹道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艳,郭珈,宁学侃[1](2018)在《外弹道高精度一体化新体制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弹道高精度测量技术是准确获取试验数据和确保试验安全的关键技术;测量新技术研究为新型武器外弹道高精度测量提升了很大空间。目前外弹道测量体制主要采用基于多RR测量体制高精度雷达测量系统,与国内同期雷达测量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新型武器系统射程和命中精度CEP与以往型号相比都有了大幅提高,惯性系统精度也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围绕方案需求,提出了多RR测量体制精度提升技术,弹载高精度测速定位新技术、优化地面测控站布局、新型事后数据处理算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逐步由陆基测控网向天基为主、天地一体化综合测控网发展。拟探索性分析论证新型武器外弹道测量高精度测控一体化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期刊2018-09-18)

赵梅,王鹏宇,孙斌[2](2016)在《西南山区航天发射场外弹道测量定位体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短基线干涉仪即将淘汰的情况下,如何形成新的地基测量定位体制是西南山区航天发射场当前外弹道测量系统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通过对发射场所具备的外弹道测量定位体制及其精度的综合分析比较,提出引入多测速系统和对发射场单脉冲雷达网进行功能性改造的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所建立的外弹道测量定位体制及算法能够满足跟踪航区的测量定位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6-10-21)

战杰[3](2016)在《一种外弹道测量数据的斑点型野值剔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弹道测量数据中斑点型野值直接剔除困难的问题,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一阶差分和外推拟合的联合野值剔除方法,即首先对原始测量数据作一阶差分处理,然后再对差分结果数据利用外推拟合法进行野值剔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剔除外弹道测量数据中的斑点型野值,保证了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6年01期)

段秀云,黄瑜[4](2015)在《外弹道测量数据快速融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精确融合计算弹道结果是试验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针对理论弹道失去参照作用,没有高精度测量设备参与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快速弹道融合方法;首先,根据测量精度设定融合权值,然后剔除测量数据中异常测量误差并基于小波分析和频带分析分离随机误差,最后利用神经网络快速融合得到精度较高的弹道结果,同时还可以对参与融合测量数据的系统误差进行估计;通过实测数据的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李增有,戴由旺[5](2014)在《外弹道测量多测速元数据融合同步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据融合算法完成高精度外弹道测量对各测元时间同步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在分析时间不同步对融合弹道测速精度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引起无线电测速时间不同步的因素,并构建了有效的数学修正模型。针对融合弹道速度异常超差现象,依据对测速误差理论模型公式和无线电测速原理分析结果,提出基于各测量设备测速数据解算模型的积分点移位和传播延迟修正模型算法,并应用于潜射弹的数据融合同步修正。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融合弹道偏差优于0.04 m/s,较修正前精度提高了4倍以上。由于陆基无线电测量系统的测距、测角具有类似的时间不同步特征,因此该模型也可作为多测元融合弹道解算过程中的一般方法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黄开达[6](2014)在《基于VRS技术的外弹道精密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靶场外弹道测量采用的GPS单参考站差分定位技术无法满足长基线的精密定位要求的状况,提出基于虚拟参考站技术(VRS)的精密测量方案。通过对靶场VRS系统进行设计并推导出其定位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VR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源对系统精度影响,论证了该方案可以完成导弹外弹道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覆盖范围的实时动态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王海南[7](2013)在《基于GPS的炮弹外弹道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弹载接收机和弹载转发器两种GPS测量系统的设备组成,研究了利用GPS炮弹外弹道的位置、速度测量的原理和方程。(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3年11期)

周慧[8](2012)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分析的靶船外弹道测量数据去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舰船外弹道测量数据误差性质复杂,表现为非平稳信号,难以用模型准确进行描述的问题,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去噪的靶船外弹道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对测量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测量数据不同频率的本征模函数,接着采用小波间值去噪原理对含有噪声的高频本征模函数去噪,最后将经过去噪的本征模函数与剩下的没有经过去噪的本征模函数和趋势项相加,重构去噪后的靶船测量数据。经实验数据分析,本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小波阈值降噪的缺陷,保留了高频分量中包含的有用信息,是分析非平稳、多频段的靶船外弹道测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段一萍[9](2012)在《基于B样条的外弹道测量数据野值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野值剔除方法依赖门限容易造成漏检和误判的现象,根据外弹道测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样条外弹道测量数据野值剔除与重构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原理及实现的具体算法,并采用"多项式+正态测量误差"模型的仿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既剔除了测量数据中的野值,又保证了数据的原始形态。(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赵满庆,周慧[10](2012)在《外弹道测量数据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弹道测量数据的随机误差难以消除的问题,介绍了小波变换的理论,阐述了小波阈值消噪的基本原理,对硬阈值和软阈值函数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小波阈值去噪中阈值的选取方法,并将小波阈值去噪理论应用于外弹道测量数据的随机误差处理,以信噪比和均方误差为衡量指标,通过在不同阈值和不同阈值函数条件下的去噪效果的对比,研究了更适用于外弹道测量数据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外弹道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短基线干涉仪即将淘汰的情况下,如何形成新的地基测量定位体制是西南山区航天发射场当前外弹道测量系统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通过对发射场所具备的外弹道测量定位体制及其精度的综合分析比较,提出引入多测速系统和对发射场单脉冲雷达网进行功能性改造的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所建立的外弹道测量定位体制及算法能够满足跟踪航区的测量定位精度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弹道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赵国艳,郭珈,宁学侃.外弹道高精度一体化新体制测量技术研究[C].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2018

[2].赵梅,王鹏宇,孙斌.西南山区航天发射场外弹道测量定位体制分析[C].第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2016

[3].战杰.一种外弹道测量数据的斑点型野值剔除方法[J].航天控制.2016

[4].段秀云,黄瑜.外弹道测量数据快速融合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5

[5].李增有,戴由旺.外弹道测量多测速元数据融合同步修正方法[J].电讯技术.2014

[6].黄开达.基于VRS技术的外弹道精密测量系统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4

[7].王海南.基于GPS的炮弹外弹道测量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3

[8].周慧.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分析的靶船外弹道测量数据去噪方法[J].测控技术.2012

[9].段一萍.基于B样条的外弹道测量数据野值处理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2

[10].赵满庆,周慧.外弹道测量数据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

标签:;  ;  ;  ;  

外弹道测量论文-赵国艳,郭珈,宁学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