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管理的双因素理论审视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 ——以宝山区为案例

从公共管理的双因素理论审视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 ——以宝山区为案例

论文摘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为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崇高职业,本文以调查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为基础,运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宝山区社会工作职业化情况为样本,从公共管理角度重点阐述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现状;分析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存在的问题;探讨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进程中该起到的作用。同时期望能为上海市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提供新视角,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对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关注与重视,为尚处于“准职业”阶段的社会工作提供发展思路。研究发现上海社会工作的职业保健因素未得到完全、充分的保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因普遍较低的福利待遇、较差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表现出较低的职业归属感、自我认同感。本研究提出政府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满足社会工作者对职业中保健因素的需要,从而激发社会工作者工作热情,加速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进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会工作
  • 2.1.2 职业
  • 2.1.3 职业化
  • 2.2 双因素理论
  • 2.3 与职业化发展相关的经验——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经验
  • 2.3.1 政府社会福利署在社会福利服务中的角色
  • 2.3.2 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福利服务中的角色作用
  • 2.3.3 广泛的公众参与
  • 2.4 本章小结
  • 3 研究架构
  • 3.1 概念界定
  • 3.2 研究框架
  • 3.3 研究方法
  • 4 上海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化情况——以宝山区为例
  • 4.1 个人背景特征
  • 4.1.1 个人基本资料
  • 4.1.2 与职业化相关的统计数据
  • 4.2 保健因素对职业化的影响
  • 4.2.1 工作环境和条件差强人意
  • 4.2.2 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偏低
  • 4.2.3 从业人员对社会工作的自我认同感较低
  • 4.2.4 考核评估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 4.3 激励因素对职业化的作用
  • 4.3.1 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普及
  • 4.3.2 社会工作岗位职责明确
  • 4.3.3 未来发展和晋升空间不大
  • 4.3.4 工作成就感缺乏
  • 4.4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影响程度
  • 4.4.1 “保健因素”的缺乏影响职业稳定
  • 4.4.2 “保健因素”的缺乏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困难重重
  • 4.5 本章小结:“保健因素”的缺乏已严重影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 5 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
  • 5.1 上海社会工作职业的现状
  • 5.2 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 5.2.1 现有的职业政策尚不完善
  • 5.2.2 社会认同度不高
  • 5.2.3 民间非政府组织发展不足
  • 5.2.4 多头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6 政府在公共政策层面上给予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支持与保障
  • 6.1 完善职业政策,加速职业发展
  • 6.1.1 提供政策支持、增加岗位设置
  • 6.1.2 建立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 6.1.3 设立配套的社会工作激励机制
  • 6.1.4 推进和加快社会工作法律制度建设
  • 6.1.5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 6.2 促进各类社会工作机构蓬勃发展
  • 6.2.1 全面推动传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
  • 6.2.2 大力扶持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 6.3 提供社会工作资金保障
  • 6.4 其他相关机构的协调配合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 赤子(上中旬) 2016(21)
    • [2].沪深赣三地社会工作职业化运作机制的比较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3].略论我国中小城市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瓶颈及破解[J]. 老区建设 2016(04)
    • [4].对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理论浅析[J]. 经贸实践 2015(14)
    • [5].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6)
    • [6].关于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理论探讨[J]. 侨园 2019(12)
    • [7].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探析[J]. 科学中国人 2016(36)
    • [8].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探讨[J]. 时代教育 2017(07)
    • [9].略谈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惑及其发展前景[J]. 祖国 2016(17)
    • [10].秘书工作职业化及其途径分析[J]. 青春岁月 2013(02)
    • [11].中国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与思考[J]. 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 2008(10)
    • [12].回报递增、体制锁定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一个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J]. 社会工作 2017(01)
    • [13].吉林省城市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瓶颈之分析——以长春市为例[J]. 统计与管理 2015(06)
    • [14].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J]. 青年文学家 2012(26)
    • [15].探析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价值取向[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0)
    • [16].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现状、特点及反思[J]. 学习与实践 2014(10)
    • [17].体制因素影响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选择[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8].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探索——以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为例[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6)
    • [19].论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J]. 唐山学院学报 2011(04)
    • [20].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探析[J]. 世纪桥 2011(21)
    • [21].对高校班主任工作职业化的思考[J]. 经济师 2010(06)
    • [22].河南省社会工作职业化路径取向探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 [23].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述评[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12)
    • [24].近十年来大陆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J].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9(01)
    • [25].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路径研究[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9(02)
    • [26].“双因素理论”——班主任工作职业化的有效路径[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 [27].论青岛开发区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优势、不足与建议[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5)
    • [28].试析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特点[J]. 新疆社会科学 2009(04)
    • [29].关于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理论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6)
    • [30].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化诉求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从公共管理的双因素理论审视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 ——以宝山区为案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