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从“气虚血瘀络痹”角度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法则,并从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角度,探究“益气化瘀通络法”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应用益气化瘀通络方、益气化瘀方、益气通络方和化瘀通络方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干预,并设定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于手术后14d取心肌进行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D34,进而计算微血管密度(MVD),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及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后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通络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显著增多(P<0.01),其中益气化瘀通络组增多最显著;与益气化瘀通络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比较,益气化瘀组(P<0.05)和益气通络组(P<0.01)有差异;益气化瘀通络组MVD比化瘀通络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急性心肌梗死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通络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益气化瘀通络组比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VECF蛋白表达较高(P<0.05),但与益气化瘀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心肌梗死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FGF蛋白表达上调(P<0.01);益气化瘀通络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bFGF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通络组比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bFGF蛋白表达较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 VEGF mRNA的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心肌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益气化瘀通络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大鼠心糣EGF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通络组大鼠心肌V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P<0.05或P<0.01)。5.bFGF mRNA的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心肌bFGF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通络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大鼠心肌VEGF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通络组大鼠心肌bFGF mRNA的表达高于益气化瘀组、益气通络组和化瘀通络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虚血瘀络痹是心肌梗死的基本病机,益气化瘀通络是其重要治法。2益气化瘀通络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微血管新生。3益气化瘀通络方能够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bF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提高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促进梗死心肌侧枝循环的形成。4益气化瘀通络方可促使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与通过上调VEGF和bFGF的表达,从而诱导和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与游走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古代中医学文献对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论述
  • 2 古代中医学文献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记载
  • 3 现代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益气化瘀通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法
  • 5 益气化瘀通络方的组方依据及功效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 实验二 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VEG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 实验三 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VEGFmRNA,bFGFmRNA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促血管新生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 综述二 中医药促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研究现状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