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内蒙017010)

【摘要】当前,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当中越来越重要。而在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除了语言以外就是肢体沟通,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非语言沟通护理也可以称为哑科的特殊护理,儿科患儿年纪较小,有些甚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因此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患儿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式,研究组患儿在语言沟通基础之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比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对患儿治疗具有重要帮助,也使儿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关键词】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08-01

引言

儿科护理工作对象主要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很难与患儿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为了能够使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病情有更准确的把握,在进行儿科护理工作时,就需要借助非语言性沟通方法,以便更好地取得患儿的信任,加深对患儿病情的了解,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基本数据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该80例患儿全部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其中女性患儿38例,男性患儿42例,最小年龄1周岁,最大年龄12周岁,中位年龄(6.2±3.2)周岁,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15天,中位天数(7.2±2.6)天,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基本临床数据,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家属全部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式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护理,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护理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等方面需要表现出亲切、自然、微笑等,使患儿对护理人员感到亲切,缩短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患儿能够拥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患儿年纪较小,如果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一直保持严肃状态,患儿会产生恐惧心理,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度较低;二是与患儿接触时,可通过抚摸患儿来提升患儿的安全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成长,还能与患儿家长进行愉快的沟通,假如患儿皮肤能够感受到温柔的抚摸,对提升患儿睡眠质量以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抚摸患儿腹部,能够加强患儿的排泄和吸收状况,促进患儿消化系统;三是与患儿接触时可通过目光对患儿传达一种安慰和认真倾听的感觉,使患儿对护理工作人员产生信任,护理工作人员温和目光能够缓解患儿因疾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儿能够听从护理工作人员的话,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四是对患儿病房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室内温度适宜以及定时通风,环境的因素对患儿缓解病情具有重要作用,嘈杂的环境极易导致患儿出现烦躁等心情,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对陌生地方的恐惧感,保持患儿情绪平稳。

1.3效果评价标准

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等3种,总满意率=满意+一般。

1.4统计学分析

将2组患儿各项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13.0软件中,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在护理过程当中,应特别重视与患儿的眼神交流以及肢体交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使患儿逐渐对护理工作人员消除戒备心理,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护理技巧以及专业知识,使护理工作能够逐渐整体化发展,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当中具有显著效果,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患儿病情的缓解以及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都具有显著作用。

4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4.1护理人员表情的应用

表情对错语言性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如若可以有用使用表情,则可以缩短护理人员和儿童之间的距离感,对患儿治愈有必定的辅助性效果。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把握表情运用的技巧:一是表情天然亲热,提倡微笑服务,增强本身的亲和力,可使患儿心里感到愉快、心情舒畅,其心情、心思可得到有用调理;二是护理人员在表情变化时,应充分考虑患儿所处环境,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而天然流露表情。反之,假如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严厉的表情,则可能使患儿产生不适的感觉,添加心里恐惧,甚至回绝医治,不利于患儿恢复。

4.2护理人员身体姿势的使用

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杰出的身体姿势,可以给儿童以杰出的感觉,对儿童调理自我心情和坚持健康状况有利。首要,在日常搜集儿童病史材料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重视与家长进行互通性的交流,灵敏使用手势、允许等身体姿势,既能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又能是自己坚持高度集中状况,有利于进步护理工作水平。其次,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儿科护理工作者应坚持沉着镇定,有条不紊的展开各项工作。此刻,如若护理工作者宣布慌张的身体姿势,则必定给儿童及其家族带来不必要的严重、恐慌等负面心情,不利于医治。

4.3护理人员抚触的使用

儿科护理工作者使用非语言性交流时,可使用抚触,一方面可以促进亲情交流;另一方面,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新生儿为例,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抚触,可与新生儿进行心灵的交流,使新生儿感受到温顺,一起进步其安全感、信任感。此外,抚触对进步新生儿机体免疫力发挥重要效果。如若护理人员可以对新生儿进行腹部的抚触,则可以影响新生儿的消化系统,进步其吸收才能和分泌才能。

4.4护理人员目光的使用

在非语言性交流中,儿科护理工作者应灵敏使用目光,给予儿童以关心、坚决的目光。首要,对具有表达才能的儿童而言,护理工作者在倾听患儿叙说时,应目不斜视的与其进行目光交流,并对儿童苦楚表示同情。如此,可增强儿童的信任感和护理工作者的亲热感,为儿童拥有杰出心境发明有利条件。其次,假如儿童的心情非常不安稳,则护理工作者可使用目光而安稳儿童的心情,增强儿童的信赖感。如,许多儿童惧怕打针,但在医治过程中,静脉注射是重要医治方法,所以护理人员可通过目光等非语言性交流,给予儿童以鼓舞和必定,使其坚持放松的状况,并合作护理人员完结医治。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对象主要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沟通是护理过程中的必要条件,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技能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3):186-187.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7.

标签:;  ;  ;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