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随之产生的是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随外来工进城的子女受教育经费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运用访谈和调查问卷法进行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调查地点,分别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和多次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以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的需求和公平的正义原则为导向,结合文献资料对目前天河区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出现经费匮乏的原因主要源自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多方因素,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经济、政策、体制的制约;二是教育经费投入、分配和引导存在政府缺位;三是各式学校多方受限;四是较低效用的经费保障效果;五是连接环节的非信息化等。提出对策建议:政府作为主体应该统筹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同时要加大社会募集,推动社会力量办学,并建立一套信息化的管理办法以降低教育管理成本等。研究表明:政府引导是保障外来工子女获得公平义务教育的主要方式;在现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多渠道拓宽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筹措途径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本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创新性的运用多学科的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致力于使研究工作系统化。受客观因素影响,本文开展了三次问卷调查,但样本的数量和质量的说服力还存在欠缺;本文没有了解到更多的政府在外来工子女教育中划拨的专项投入的数据、对社会救助方面的限制因素缺乏足够分析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改进,希望此研究能对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对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1.访谈法
  • 2.问卷调查法
  • 3.实地调研法
  • 4.比较分析法
  • 五、研究的程序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天河区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现状调查
  • 一、天河区外来工子女受教育概况
  • 1.天河区外来工子女概况
  • 2.政策法律和办学机构概况
  • 3.教育经费主要来源和项目
  • 二、天河区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状况的评价调查
  • 1.外来工子女家庭的基本经济状况
  • 2.外来工子女就学学校的经费状况
  • 3.地方政府划拨教育经费的基本情况
  • 4.社会救助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的状况
  • 5.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天河区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政策、体制的制约
  • 1.生产力落后是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经费匮乏的重要原因
  • 2.保障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的法津法规不健全
  • 3."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是教育经费问题的政策障碍
  • 二、教育经费投入、分配和引导存在政府缺位
  • 1.教育财政责任主体缺位
  • 2.教育经费投入政府缺位
  • 3.教育经费合理分配政府缺位
  • 4.引导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政府缺位
  • 三、各式学校多方受限
  • 1.民工子弟学校经营受限
  • 2.公办学校学位受限
  • 四、较低效用的经费保障效果
  • 1.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 2.统计口径的模糊
  • 五、连接环节的非信息化增加外来工子女教育管理的成本
  • 六、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相关对策建议
  • 一、政府作为主体统筹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
  • 1.以公平的正义原则为导向
  • 2.健全保障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的法律政策
  • 3.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
  • 4.建立教育经费补偿与分担机制
  • 二、加大社会募集 推动社会力量办学
  • 1.实施多件教育投资模式
  • 2.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
  • 3.建立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和引导机制
  • 4.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
  • 三、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方法
  • 1.建立"钱随人走"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2.建立统一标准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 第六章 结论和论文不足之处
  • 一、结论
  • 1.政府引导是保障外来工子女获得公平义务教育的主要方式
  • 2.多渠道拓宽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筹措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 二、论文不足之处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天河区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析外来工子女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华夏教师 2018(17)
    • [2].初中外来工子女数学“学困生”档案建设的行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06)
    • [3].让温暖走进外来工子女的心里[J]. 课程教学研究 2013(11)
    • [4].用心引航 驶入馨港——浅谈如何让外来工子女融入学校生活[J]. 新教师 2014(03)
    • [5].切实保障外来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J]. 基础教育参考 2013(22)
    • [6].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外来工子女阅读兴趣[J]. 学园 2018(04)
    • [7].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社区融入的研究[J]. 山西青年 2018(17)
    • [8].社区公益教学在外来工子女教育中的运用——南京市江宁区M街道为例[J]. 新校园(上旬) 2016(10)
    • [9].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爱“留守”学生[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01)
    • [10].如何培养外来工子女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J]. 考试周刊 2016(93)
    • [11].浅谈“为什么要让外来工子女进行课外阅读”[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7(02)
    • [12].“心愿志愿者”节日,和你在一起[J]. 中华儿女 2017(02)
    • [13].关于科普读物在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中的作用的思考[J]. 新课程(小学) 2017(04)
    • [14].外来工子女性格分析与研究——以江门市蓬江区为例[J]. 山西青年 2017(15)
    • [15].小学外来工子女主观幸福感培养的措施[J]. 新课程(上) 2017(08)
    • [16].教育信息化提高外来工子女对环境保护的意识[J]. 新课程导学 2017(27)
    • [17].“黄埔之夏”——孩子们的幸福乐园[J]. 中国火炬 2017(10)
    • [18].小学外来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报告[J]. 新课程(小学) 2017(09)
    • [19].外来工子女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外来工子女在校“水土不服”[J]. 新课程(中学) 2014(04)
    • [20].外来工子女学好数学的方法[J]. 华夏教师 2013(11)
    • [21].我校外来工子女心理调适的探索和思考[J]. 考试(综合版) 2012(01)
    • [22].广东教育厅厅长:外来工子女在粤升学将逐步放开[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0(02)
    • [23].增权视角下的外来工子女社会融合问题探析[J]. 学术问题研究 2013(02)
    • [24].对外来工子女教育的一些认识[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8(10)
    • [25].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J]. 现代交际 2016(02)
    • [26].家庭社工视角下外来工子女社会能力的提升路径[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03)
    • [27].学校如何保障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J]. 基础教育参考 2013(22)
    • [28].用书籍打造外来工子女的幸福童年[J]. 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2(04)
    • [29].针对外来工子女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个别教育的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01)
    • [30].关注外来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0(Z1)

    标签:;  ;  ;  ;  

    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