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机制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产业集群具有灵活分工、专业生产、竞争机制以及聚集效应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小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主体,也分享到了集群生产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有效规避了规模经济的限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活力。但是,目前针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类政策中,还是以如何推动产业聚集,如何打造完备的产业链等为主,试图以提供良好的发展硬件环境为集群内众多企业提供支持。但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困境却是目前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尽管我国已颁布、提出较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各级政府也一直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实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考虑和关注这一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但目前对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置于产业集群这一特殊的环境背景下,试图寻找到这一视角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口。本文引入社会资本概念作为研究集群融资机制的分析工具,采取结构性观点对社会资本这一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应当包括区域文化、经济关系网络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任何生产组织体系内部都存在社会资本,但是,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组织体,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征,使得集群内的这种社会资本同非集群环境下的社会资本相比,有强化的趋势。首先,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对产业集群的萌芽以及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与经济形态具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时加强了当地的某种文化特征。此外,在一般的地理区域内,即使有众多的企业存在,各企业之间也没有过多的经济往来,企业之间不存在共同生产、分工协作的关系,更不存在因大规模生产而形成的交易关系,而社会关系网络也仅仅以血缘、地缘等为基础,范围小而难以拓展。但是,在产业集群所在的地理区域,山于集群生产方式的存在,各类企业、机构、组织之间就具有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生产关系网络、交易关系网络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相互交织、深度契合,形成一张巨大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为集群内所有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稠密的交往空间。产业集群内的社会资本具有非集群区域所不具备的高密度、广范围的特征。按照新经济社会学的观点,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是嵌入于由区域文化、经济关系网络以及社会关系网络所构成的宏观背景中的,在嵌入的同时,社会资本会对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山于产业集群的特殊性,社会资本在集群中的作用力显得更为强大。区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和价值构建,对于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具有及其深刻的影响;经济关系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土壤,企业与该网络的关系表现为一种“资源依赖”的关系:离开了这个网络,中小企业自身将无法继续生存,也正是由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存在,经济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就具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和制约力;同时,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当前中国情境下的重要关系存在,在传递非正式信息方面具有极其独到的优势,这种软信息的传播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选择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最后,由于产业集群内的社会资本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的特征,信息在产业集群内的传递不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扩散程度上都具有其他网络形式所不具有的优势。在以上几个方面作用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融资机制也显现出來。而本文也采用均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融资机制是如何改善集群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信贷配给问题的。为验证集群社会资本具有融资机制的理论命题,本文还通过对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对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信用水平的相关性以及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程度的相关性这三个问题的实证研究予以了经验证明。由于社会资本概念的多样性,目前还缺乏具有普适性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本文首先界定了集群社会资本的操作性概念,从三个维度31个指标建立了社会资本的测度量表。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了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融资优势,且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的信任水平及融资便利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尽管社会资本在改善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信息传递的距离衰减规律、对网络结构终端的严格要求以及自身形态的非有型性和不易测度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本的这种融资机制存在不足,导致仅由社会资本融资机制本身还难以完全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本文认为,在解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问题时,“信任”的存在固然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必须将“控制”这一要素加入进来,形成“信任”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本文采用理论推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证明了信用合作组织作为“信任”与“控制”的有效综合体,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可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多方主体参与构建的信用合作组织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有效运作模式。因为以该种模式运作,既能充分发挥各组织的单一作用,又能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组合,发挥其协作的合力。也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多方主体参与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鸟巢”模式的框架,并对该模式的具体运作进行了初步的谈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现象之一: 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与面临的融资困境
  • 1.1.2 现象之二: 产业集群的兴起与集群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 1.1.3 研究对象的确立
  • 1.2 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其局限性
  • 1.2.1 国外学者对集群融资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学者对集群融资的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集群融资研究现状的评价
  • 1.3 对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辨析及界定
  • 1.3.2 中小企业的界定
  • 1.3.3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念的界定
  • 1.4 论文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切入点
  • 1.4.2 论文研究框架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回顾及述评
  • 2.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 2.1.1 信贷配给与信贷缺口问题
  • 2.1.2 关系型融资与非正规金融
  • 2.1.3 团体贷款与中小企业互助担保
  • 2.2 产业集群理论
  • 2.2.1 区域中心范畴
  • 2.2.2 企业中心范畴
  • 2.2.3 网络中心范畴
  • 2.3 社会资本理论
  • 2.3.1 社会资本的概念
  • 2.3.2 社会资本的层次划分
  • 2.4 对相关理论的评述及本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 2.4.1 对相关理论的述评
  • 2.4.2 本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业集群内的社会资本及其演进
  • 3.1 产业集群内社会资本的构成
  • 3.2 区域文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 3.2.1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3.2.2 区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萌芽
  • 3.2.3 区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拓展
  • 3.3 产业集群内的经济关系网络
  • 3.3.1 生产关系网络的形成及特征
  • 3.3.2 交易关系网络的形成及特征
  • 3.4 产业集群内的社会关系网络
  • 3.4.1 产业集群内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
  • 3.4.2 产业集群内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
  • 3.5 产业集群内社会资本的演进
  • 3.5.1 我国传统文化的变迁
  • 3.5.2 集群关系网络的演进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业集群内社会资本的融资机制分析
  • 4.1 分析的基础:嵌入性与社会人假定
  • 4.2 文化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 4.2.1 文化与金融发展的研究综述
  • 4.2.2 信任拓展中的悖论及对我国江浙地区金融发展的一个解释
  • 4.3 经济关系网络的融资机制
  • 4.3.1 产业集群—基于资源依赖的网络型经济组织
  • 4.3.2 网络约束对集群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 4.4 社会关系网络的融资机制
  • 4.4.1 “软信息”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 4.4.2 社会关系网络是软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 4.5 经济与社会并置关系网络的融资机制
  • 4.5.1 小世界网络的信息传递优势
  • 4.5.2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
  • 4.5.3 信息传递优势对集群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 4.6 集群社会资本融资机制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改进
  • 4.6.1 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 4.6.2 社会资本的融资机制对中小企业信贷均衡的改进
  • 4.6.3 集群社会资本的演进对融资机制的影响
  • 4.6.4 文化变迁对融资机制的影响
  • 4.6.5 关系网络的演进对融资机制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融资机制的实证研究
  • 5.1 社会资本的操作性定义
  • 5.1.1 社会资本测度的难度及方法回顾
  • 5.1.2 本文对社会资本操作性定义的界定
  • 5.2 实证研究设计
  • 5.2.1 实证研究结构
  • 5.2.2 测度设计
  • 5.2.3 抽样设计
  • 5.3 集群内社会资本与集群融资机制的实证
  • 5.3.1 数据特征的描述统计
  • 5.3.2 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优势的实证分析
  • 5.3.3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 5.3.4 社会资本的测量
  • 5.3.5 社会资本与集群内中小企业信用水平的实证分析
  • 5.3.6 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程度的实证建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资本融资机制的不足与信用合作组织的引入
  • 6.1 社会资本融资机制的不足
  • 6.1.1 信息的距离衰减原理
  • 6.1.2 社会结构终端与可置信惩罚
  • 6.2 弥补社会资本融资机制不足的制度设计
  • 6.2.1 以干预性行动实施鼓励
  • 6.2.2 构造封闭的网络终端结构
  • 6.2.3 信任与控制组合对合作风险的影响
  • 6.3 信用合作组织及在融资中的作用及案例分析
  • 6.3.1 信用合作组织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中的作用
  • 6.3.2 案例分析—各类信用合作组织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 6.3.3 案例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鸟巢”模式创新
  • 7.1 “鸟巢”模式的提出
  • 7.1.1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标准
  • 7.1.2 现有集群融资方式的不足
  • 7.1.3 多方主体参与的“鸟巢”模式基本构架
  • 7.2 “鸟巢”模式的运作与管理
  • 7.2.1 互助担保公司的设立和运作
  • 7.2.2 信用协会的组织和运作
  • 7.2.3 建立以风险为本的监管体系
  • 7.3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鸟巢”模式的信用风险管理
  • 7.3.1 产业集群信用风险的识别
  • 7.3.2 产业集群信用风险评级
  • 7.4 对“鸟巢”模式的进一步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本文的基本观点
  • 8.2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