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阻异质结晶体管(NDRHBT)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负阻异质结晶体管(NDRHBT)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围绕着“负阻异质结晶体管的研究”这一科研项目,对InGaP/GaAs体系和AlGaAs/GaAs体系超薄基区负阻HBT、InGaP/GaAs体系双基区负阻HBT进行了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首先在理论上对这两种结构的负阻特性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ILVACO的器件模拟软件ATLAS对这两种器件进行研究。根据器件模拟得到的器件I/V特性曲线,分析了负阻特性产生机理。并进行了器件的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的结构和版图设计以及芯片工艺流水。将器件模拟结果与器件实际测试结果结合起来,对负阻物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器件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超薄基区负阻HBT的负阻产生机制——双极管-体势垒管转换机制,对超薄基区负阻HBT的电压和电流控制型负阻以及各种影响负阻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2、采用选择性湿法化学腐蚀研制出8nm厚度基区的InGaP/GaAs体系超薄基区负阻HBT;首次在同一器件上观察到电压控制型负阻和电流控制型负阻两种负阻形式;3、采用选择性湿法化学腐蚀研制出8nm厚度基区的AlGaAs/GaAs体系超薄基区负阻HBT,并观察到明显电压控制型负阻特性;4、将硅基平面工艺双基区晶体管概念与HBT结构和工艺相结合,对双基区负阻HBT进行了器件模拟。设计并研制了InGaP/GaAs体系双基区负阻HBT。因工艺原因,电压控制型负阻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器件模拟和实验结果对负阻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负阻器件的发展现状
  • 1.3 异质结晶体管HBT 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负阻HBT器件材料制备和结构设计
  • 2.1 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
  • 2.2 超薄基区负阻HBT 的设计与工艺
  • 2.2.1 超薄基区HBT 材料设计
  • 2.2.2 超薄基区HBT 的器件结构和版图设计
  • 2.2.3 超薄基区HBT 的制作工艺流程
  • 2.2.4 腐蚀监测和合金条件的把握
  • 2.3 双基区负阻HBT 的设计与工艺
  • 2.3.1 双基区HBT 的材料、结构和版图设计
  • 2.3.2 双基区负阻HBT 的的制作工艺流程
  • 第三章 超薄基区负阻HBT的模拟、测试与分析
  • 3.1 半导体器件模拟方法介绍
  • 3.1.1 器件模拟的意义
  • 3.1.2 器件模拟的求解过程
  • 3.1.3 器件模拟软件ATLAS
  • 3.2 超薄基区负阻HBT 的器件模拟及分析
  • 3.2.1 负阻HBT 的研究背景和原理分析
  • B的影响'>3.2.2 基区宽度WB的影响
  • B的影响'>3.2.3 基区掺杂浓度NB的影响
  • B对恒压负阻特性的影响'>3.2.4 VB对恒压负阻特性的影响
  • B对恒流负阻特性的影响'>3.2.5 IB对恒流负阻特性的影响
  • 3.3 超薄基区HBT 负阻机制的分析
  • 3.3.1 超薄基区产生负阻的物理机制
  • 3.3.2 对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两种模式负阻的解释
  • 第四章 双基区负阻HBT的模拟、测试与分析
  • 4.1 硅基平面双基区晶体管的研究进展
  • 4.2 双基区负阻HBT 的器件模拟
  • 4.2.1 双基区负阻HBT 的基本原理分析
  • B对负阻特性的影响'>4.2.2 基极电压VB对负阻特性的影响
  • g对负阻特性的影响'>4.2.3 刻槽宽度Wg对负阻特性的影响
  • B对负阻特性的影响'>4.2.4 基区宽度WB对负阻特性的影响
  • 4.3 双基区负阻HBT 负阻机制的分析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负阻抗电路的跨阻放大器的设计[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3)
    • [2].基于负阻器回转器的渐进互动式实验探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03)
    • [3].大功率金属陶瓷四极管的负阻振荡[J]. 电子质量 2009(05)
    • [4].静电感应晶闸管的负阻转折特性分析[J]. 半导体技术 2009(11)
    • [5].负阻元件的设计与应用实验[J]. 电子世界 2014(16)
    • [6].蔡氏非线性电路的深入研究——参数测量和实验现象观察的新方法[J]. 大学物理 2010(06)
    • [7].立方氮化硼晶体的电学性质与电流控制微分负阻[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8(11)
    • [8].孤岛微网中基于虚拟负阻抗的改进下垂控制[J]. 电气传动 2016(06)
    • [9].负阻抗补偿法在机电作动器上的研究与应用[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4(04)
    • [10].基于负阻抗补偿法的调速系统阻抗特性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3)
    • [11].一种单向负阻TVS产品设计[J]. 集成电路应用 2019(06)
    • [12].负阻提升的微波混沌振荡器的设计[J]. 微波学报 2016(05)
    • [13].外加磁场对应变RTD电流负阻“平台”的抑制作用[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9(04)
    • [14].基于E型频变负阻的高通滤波器设计[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06)
    • [15].基于负阻MMIC的新型VCO研制[J]. 半导体技术 2012(12)
    • [16].开设“非线性电路混沌效应”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02)
    • [17].虚拟负阻抗在微网下垂控制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4(03)
    • [18].负阻法起振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设计工程 2018(23)
    • [19].具有负阻微分特性的NDR-MOS电路模型及应用[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01)
    • [20].CMOS负阻单元逻辑电路及其发展前景[J]. 微纳电子技术 2010(08)
    • [21].MEMS传感器敏感单元RTD的力敏特性优化[J]. 传感技术学报 2012(10)
    • [22].Cascode混沌电路负阻模型与电路设计[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9(03)
    • [23].负阻补偿型CMOS高Q值超宽带可调谐有源电感[J]. 微电子学 2013(06)
    • [24].赏玩λ二极管[J]. 电子制作 2012(06)
    • [25].由pnp双极型晶体管和PMOS构成的CMOS负阻单元[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3(02)
    • [26].认识玻璃的“负阻”特性[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09(04)
    • [27].基于DRO耦合技术的S频段低噪声振荡源的设计研究[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8].一种低功耗高速电流放大器的设计[J]. 电子科技 2008(04)
    • [29].CMOS负阻补偿型压控振荡器关键技术研究[J]. 军事通信技术 2015(01)
    • [30].C波段DRO的设计[J]. 电子与封装 2015(09)

    标签:;  ;  ;  ;  

    负阻异质结晶体管(NDRHBT)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