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对意境的作用

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对意境的作用

论文摘要

任何知觉场都由图形和背景两部分组成,被感知的区域称为“图形”,被忽略的部分称为“背景”。人们不可能同时感知图形与背景。这就是所谓的“图形/背景分离现象”(figure-ground segregation)。这一理论源于心理学,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但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尤其是方位词的意义。因而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认知语言学与文学评论的结合,出现了一种有用的文学作品解读工具—认知诗学。一些国外学者如Stockwell, Tsur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研究文学作品。他们开始注重读者在文学语篇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认知机制,并得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文学文体分析的基本特色。本文简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尤其是图形背景理论的发展,以及意境和意象这些与诗词有关的重要概念,并综述了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料中所作的关于图形/背景理论应用的研究。由于图形/背景是大脑的对空间问题一种基本的知觉现象,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可以理解为由方位词表达的位置关系,因此研究图形/背景关系要从方位词入手。本文以蘅塘退士编写的“唐诗三百首”作为研究文本,利用Word软件中的替换工具计算唐诗中常用方位词的数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唐诗中的图形/背景关系在拓扑和投影空间方位的体现,同时分析了一些方位词在表现时间事件的语言结构上的图形/背景关系的体现。并探讨唐诗中其它体现图形/背景关系的方式,总结出三种方式:即通过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叠加的方式体现,并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意境营造的作用。对今后古诗词的研究和理解从认知语言学方面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1 Literature
  • 1.1 The cognitive principle of figure-ground theory
  • 1.2 Main research about figure-ground relation reflected in language
  • 1.3 Figure-ground in literature works
  • 2 Research
  • 2.1 Research questions
  • 2.2 Data collection
  • 2.3 Data analysis
  • 3 Research Result and Analysi
  • 3.1 Figure-ground relation expressed by localizers in Tang poems
  • 3.2 Figure-ground relation expressed by other ways in Tang poems
  •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Published papers during study of MA
  • Appendix Ⅱ
  • Appendix Ⅲ
  • Appendix Ⅳ
  • Appendix Ⅴ
  • Appendix 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对意境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