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

论文摘要

目的尿毒症性心肌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因代谢毒素、贫血、心脏前后负荷加重等综合作用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其病理上的改变主要是心肌间质的纤维化。超声心动图对尿毒症患者心脏的综合评价有重要的作用,优于心电图、X线、及临床的综合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是临床常用且普遍接受的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但是在某些病理状况下,如左室壁增厚或左室扩大,就会影响其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且最近有研究表明,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超声测得的LVEF与血浆中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方案之间的相关性较差。故寻找简便、准确的方法来评价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一直是超声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研究证实,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mitral annulus motion, MAM)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既往主要采用M型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均存在一定的角度依赖性,且较耗时、费力。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技术能够追踪二尖瓣环的运动,测量其相对于心尖部的全心动周期的位移和速度,从而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S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2月-2010年6月肾内科住院的尿毒症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7岁,平均(40.84±9.40)岁。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51±8.74)岁,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病史,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年龄、性别、心率均与病例组相匹配。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观、两腔观、三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取三个连续稳定心动周期的动态原始图像,进行脱机分析。STI测量参数:①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②最大位移达峰时间(T),③二尖瓣环中点和心尖之间标准化距离上的最大化峰值移位百分比(Dm%)。以上数据均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并将平均Ds及Dm%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对照组与尿毒症组临床资料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比较两组间在年龄、体重、心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组血肌酐、血压增高、血红蛋白下降,LADs、LVDd增大,IVSd、LVPWd增厚,E/A、LVEF、F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与尿毒症组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各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及平均Ds、Dm%均下降,最大位移达峰时间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及尿毒症组的平均Ds及Dm%与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对照组较尿毒症组的相关性好,Dm%又较Ds的相关性好。结论1.各项常规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尿毒症患者血压增高,血红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性心肌损害较明显,既有形态学的变化,又有功能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左心增大,左室壁增厚,反映左心舒缩功能的E/A、EF、FS值有所下降。2. STI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尿毒症患者的Ds、Dm%显著下降,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症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下降。3.两组的Ds及Dmm%均与LVEF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对照组较尿毒症组的相关性好,Dm%又较Ds的相关性好;因此,Ds及Dm%也能反映左心收缩功能。S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在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心功能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应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收缩功能[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10)
    • [2].组织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7(02)
    • [3].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11)
    • [4].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05)
    • [5].实时双平面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胎儿二尖瓣环面积的应用[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08)
    • [6].二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04)
    • [7].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观察正常人二尖瓣环空间结构[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07)
    • [8].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早期受损中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02)
    • [9].二尖瓣环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心梗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的改变[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9)
    • [10].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J]. 山东医药 2012(24)
    • [11].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环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09)
    • [12].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01)
    • [13].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7(03)
    • [14].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7)
    • [15].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4)
    • [16].组织多普勒显像检测二尖瓣环速度评价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05)
    • [17].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05)
    • [18].邻近二尖瓣环心内膜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J]. 心电与循环 2020(04)
    • [19].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08)
    • [20].二尖瓣环不同部位组织多普勒波形对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07)
    • [21].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07)
    • [22].经胸冠状动脉检测联合自动追踪二尖瓣环位移对冠心病诊断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05)
    • [23].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估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收缩功能[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10)
    • [24].二尖瓣环位移对肥厚性重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
    • [25].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7)
    • [26].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环位移的超声评估及其与左心功能、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19)
    • [27].组织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房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05)
    • [28].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定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12)
    • [29].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患儿左心室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12)
    • [30].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03)

    标签:;  ;  ;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