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氮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氮的影响

论文题目: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氮的影响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赵丽娟

导师: 王宏燕

关键词: 黑土,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机氮

文献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黑土是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类之一,开垦以后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黑土有机质大量损失。探索合理的施肥方式对于减缓黑土有机质下降速度,提高黑土区粮食产量,促进黑土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碳库和氮库是有机质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黑土有机碳、氮组分的变化。五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低量秸秆(NPK+S1);化肥+高量秸秆(NPK+S2);化肥+粪肥(NPK+OM)。不施肥黑土总有机碳(TOC)逐年下降,14 年下降了4.38%;单施化肥黑土有机碳也是逐年下降,14 年下降了3.31%,并且与不施肥相比,有机碳量没有增加;化肥配合秸秆或粪肥有效的遏制了黑土有机碳下降的趋势,14 年有机碳基本维持了试验开始前的水平,与不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黑土有机碳量。这证明了不施肥和单纯化肥不能保持黑土TOC,而合理施用化肥和化肥加有机肥方式能保持黑土TOC,或略有增加。黑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表现为:不施肥(CK)黑土ROC 下降,施肥ROC 增加。无论何种施肥ROC 均高于无肥处理,其增加幅度为在22.97%~26.13 %,其中有机-无机配施高于单纯化肥,其增加幅度为10.12%~15.18%。有机-无机配施中,化肥加粪肥高于化肥加秸秆,增加幅度为2.36%~4.60%;高量秸秆大于低量秸秆。黑土轻组有机碳(LFOC)变化与ROC 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施肥显著提高LFOC,所不同的是,增加幅度变化大,范围在41.46%~143.00%。黑土非活性有机碳库胡敏酸碳(HA-C)和富里酸(FA-C)变化如下:无论施肥与否黑土HA-C 和FA-C 均下降,HA-C 下降幅度在9.08%~23.16%;FA-C 下降幅度在7.36%~23.96%。施肥可以遏制黑土HA-C 下降的速度,施肥与不施肥相比,HA-C 增加幅度在8.23%~18.33%,有机-无机配施HA-C 高于单施化肥,其中,秸秆加化肥高于粪肥加化肥,低量秸秆高于高量秸秆。化肥明显增加黑土FA-C,与不施肥相比增加了9.67%,无机-无机配施降低了HA-C,以化肥加低量秸秆最为明显,与不施肥相比降低了9.98%。NPK+S1 处理HA-C/FA-C 在五个处理中最大,其次是NPK+S2 和NPK+OM 处理,NPK 处理和对照基本一致。结果可以说明,化肥配合粪肥或秸秆还田有利于黑土腐殖质碳向胡敏酸中移动。单施化肥不能改变碳在腐殖质各组分间的分配。黑土总氮(TN)表现为:无论施肥与否都下降,但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遏制了总氮的下降速度,与不施肥的CK 相比,增加幅度在2.21%~3.10%。无论何种施肥方式,C/N 比14 年没有太大的波动,都维持在12 左右。长期施用化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有机氮组成有显著影响。施肥显著增加了黑土酸解氮总量,与CK 相比,施肥后土壤酸解性氮总量提高了15.59%~33%,化肥配合猪粪增加的最多,其次为化肥加秸秆,单施化肥提高的最少。酸解氮中,氨基酸氮、氨态氮和酸解未知氮明显增加,氨基糖氮下降。酸解性氮,特别是酸解性氮中的氨基酸氮和氨态氮是易矿化的氮素,由此看来,化肥与秸秆和粪肥配合施用,对增加土壤中易矿化有机氮库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1.1 有关土壤有机碳的研究

1.1.2 有关土壤氮库的研究

1.1.3 有关黑土碳、氮的研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库的影响

3.1.1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总量的影响

3.1.2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3.1.3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3.1.4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3.1.5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3.2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氮库的影响

3.2.1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总氮的影响

3.2.2 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C/N 的影响

3.2.3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氮库的影响

3.2.4 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无机氮库的影响

4. 讨论

4.1 施肥对黑土总有机碳量的影响

4.2 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4.3 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4.4 施肥对黑土有机氮各组分的影响

5. 结论

5.1 施肥对黑土总有机碳的影响

5.2 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5.3 施肥对黑土非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5.4 施肥对黑土总氮的影响

5.5 施肥对黑土C/N 比的影响

5.6 施肥对黑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5.7 施肥对黑土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0-31

参考文献

  • [1].不同施肥方式与气候因子对作物产量及黑土肥力的影响[D]. 李玲.东北农业大学2010
  • [2].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层级结构的影响[D]. 张章.华中农业大学2016
  • [3].垃圾复合肥的科学应用方法研究[D]. 尹逊霄.首都师范大学2006
  • [4].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土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D]. 赵慧钗.浙江农林大学2018
  • [5].起垄高度与施肥方式对植烟土壤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D]. 张敏.湖南农业大学2015
  • [6].不同施肥方式对矿区复垦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 温亮.山西大学2012
  • [7].长期施用化肥对黑土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D]. 王斯佳.东北农业大学2008
  • [8].不同施磷策略对磷在土壤中移动、转化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D]. 王静.石河子大学2016
  • [9].施肥类型和种植年限对稻田土壤氮矿化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D]. 顾春朝.延边大学2016
  • [10].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运移过程的三维模拟[D]. 刘祥章.重庆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耕作和有机物质投入对土壤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 王胜涛.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素平衡影响的研究[D]. 杨倩.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不同施肥制度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莉.山东农业大学2005
  • [4].宁南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库的影响[D]. 苏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5].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有机碳库和氮库变化研究[D]. 彭畅.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6].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D]. 于荣.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 [7].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碳、氮、磷库特征及迁移性的影响[D]. 张英.南京农业大学2003
  • [8].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氮转化影响的研究[D]. 国秀丽.吉林农业大学2003
  • [9].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区土壤生态系统氮素转化的影响[D]. 刘书宇.东北农业大学2004
  • [10].有机物料、温度和土壤水分对黑土有机碳分解的影响[D]. 张雷.东北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氮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