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与成像: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实证研究

呈现与成像: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发掘利用各自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出了不同主题的旅游项目,其中民族文化旅游颇受瞩目。位于昆明市西南郊滇池之畔的云南民族村,是云南省为打造民族文化大省而推出的亮点品牌之一,它的“一天看遍25个少数民族”的宣传口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云南民族村的设立初衷之一是以增进民族了解、促进民族和谐为主要功能。虽然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主题公园,然它又担负着实现教育与交流功能的公益责任。作为一个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窗口,云南民族村应使不同民族之间加深了解、相互尊重,特别是让主流社会的人群更多、更方便地了解边疆少数民族,进而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那么,现实中的民族村究竟能否发挥这样的功能?其实现民族知识传递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需解决哪些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关怀,首先介绍了云南民族村的设立情况与独特定位;其次描述了云南民族村的主要展演方式和游客的实际体验;再次分析了影响民族村发挥传递民族知识与促进民族了解功能实现的不利因素;最后以云南民族村能切实利用的资源和实际条件为基础,提出可行建议和相关的分析思考。本文用默顿的功能理论为视角,关注云南民族村发挥公益性功能的效果与游客的实际体验存在差距这一现象。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民族村采用的展演方式不恰当之外,也由于游客的文化优越心理和媒体、导游的导向性宣传及不恰当的渲染等因素,游客对少数民族抱有不同的期待与想象,有时甚至持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及偏见,故而关于偏见和刻板印象的讨论也是本文涉及的主要的理论视角。关于少数民族的错误印象与想象导致了游客对少数民族的错误知觉与评价,而少数民族对这一现象的积极和消极反应也对他们在民族村展示民族文化这一工作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民族村的民族文化传递和游客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沟通产生影响。云南民族村为了给游客更轻松欢乐的体验,过度注重歌舞展演方式,而忽视了很多游客希望参观更多关于少数民族手工劳作、饮食起居等展示示范的需求。为了更加迎合游客想体验朴素原始风情的偏好,媒体与民族村有选择地抽取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经过加工与包装后推出了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借助旅游行为的发生,产品形象深入人心,替代了少数民族自己表达心声、塑造民族形象的过程,使少数民族处于“被表达”的地位,甚至因媒体的导向性片面宣传而歪曲了形象,少数民族也很难扭转这一局面。游客对少数民族有误解甚至歧视之嫌的话语和行为限制了员工与游客互动的积极性,加上旅游市场不规范竞争等因素,云南民族村发挥传递民族文化与促进族际沟通的功能受到了制约。本文针对云南民族村的管理层、少数民族员工和游客三方采用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的方式,研究在云南民族村同一场域下三种立场的人群对云南民族村在促进族际沟通与传递民族知识等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希望这篇论文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案例给读者不一样的启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本文能弥补的研究空缺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 一、相关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云南民族村的设立与经营
  • 第一节 传承文化,引领欢乐
  • 第二节 "一天看遍25个少数民族"
  • 第三节 展示民族风情与文化的窗口
  • 第三章 云南民族村的文化展演方式
  • 第一节 动静结合的展演方式
  • 第二节 管理者的规划设计
  • 第三节 民间艺人的技艺展示
  • 第四节 少数民族婚礼与节庆
  • 第四章 旅游者的期待与体验
  • 第一节 旅客游览的不同动机
  • 第二节 差强人意的民族知识传递
  • 第三节 遗憾颇多的实际体验
  • 第五章 影响民族村传播展示功能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歌舞表演的过度效应
  • 第二节 工作人员的消极参与
  • 一、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
  • 二、"村民"们的自豪与无奈
  •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
  • 第三节 反客为主的游客心态
  • 一、先入为主的印象
  • 二、刻板印象与中心优越论
  • 三、负面的刻板印象阻碍交流与了解
  • 第四节 媒体导游的刻意渲染
  • 第五节 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
  • 一、资源转换与市场竞争
  • 二、乱象难消的旅游市场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把少数民族标签化是不可取的宣传导向
  • 第二节 多种民族文化展示途径共同出力
  • 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字母排列顺序)
  • 附录1:"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调研问卷(工作人员)
  • 附录2:"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调研问卷(游客)
  • 附录3:"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调研访谈提纲(管理人员)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边缘村落的瑶族文化混融考察——以罗城纳翁乡民族村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09)
    • [2].浙江首批“农文旅”融合开发培育民族村名单出炉[J]. 浙江林业 2020(08)
    • [3].淮安民族村“脱贫路”越走越宽[J]. 华人时刊 2020(06)
    • [4].服务台企 互促共赢 民族村走出特色振兴路[J]. 华人时刊 2020(07)
    • [5].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绽放的花儿[J]. 伴侣 2020(08)
    • [6].民族村开展体育旅游与民族形象重构——以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为研究视角[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7].推进民族村治理模式的创新[J]. 理论观察 2019(04)
    • [8].传承在心 发展在行——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记[J]. 中国民族 2016(12)
    • [9].欢乐民族村[J]. 歌曲 2016(01)
    • [10].民族村社政治体系与国家政治体系之间的互动——以云南边疆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1].李中东 让民族村变了个样[J]. 农村工作通讯 2010(11)
    • [12].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来自黑龙江垦区柯尔克孜民族村的调查报告[J]. 农场经济管理 2008(02)
    • [13].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长赖民族村为例[J]. 城市地理 2014(06)
    • [14].山东临邑:民族村幸福指数高[J]. 中国统一战线 2014(06)
    • [15].安徽凤台县民族村调研[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2)
    • [16].关于民族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J]. 财政科学 2019(02)
    • [17].凉山州贫困民族村大本营深度体验游开发探讨[J]. 度假旅游 2019(03)
    • [18].帮扶见真情 助圆幸福梦——泉州市政协帮扶民族村侧记[J]. 政协天地 2014(01)
    • [19].凉山州巫木河贫困民族村旅游资源特征分析[J]. 当代旅游 2019(02)
    • [20].游民族村[J]. 小学生时空 2009(Z1)
    • [21].散落民间的穆斯林志愿者[J]. 中国穆斯林 2017(02)
    • [22].深深民族情 欣欣和谐景——黑龙江省富裕牧场民族村[J]. 中国农垦 2012(11)
    • [23].民族村的女当家[J]. 村委主任 2010(05)
    • [24].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9(12)
    • [25].临武:领导重视,部门支持 整体推进民族村和谐发展[J]. 民族论坛 2010(11)
    • [26].宜宾电信到清平乡民族村开展2018脱贫攻坚暨彝族新年庆祝活动[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9(01)
    • [27].响水农保为农户撑起“保护伞”[J]. 农家致富 2012(22)
    • [28].西南边疆民族村农户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6)
    • [29].围绕民族特色 发展旅游产业[J]. 中国农垦 2016(09)
    • [30].十年帮扶路 事事显真情——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对口帮扶民族村工作纪实[J]. 民族大家庭 2014(04)

    标签:;  ;  ;  ;  ;  

    呈现与成像: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