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

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

论文摘要

张家界处于湘西北的西南官话区,因其较为复杂的民族成份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方言具有很多与常见西南官话不同的特点,过渡性质比较明显。本文以张家界方言为研究对象,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运用静态描写、图表、统计以及比较等方法对张家界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出张家界方言语音的主要特征和演变的大致过程及趋势,然后结合前人的观点探讨其归属。本文共分6章:第1章简要介绍张家界的地理、历史、人口、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以及张家界方言的研究现状等。第2章列出张家界共30个方言点的音系。第3章将张家界方言与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全面梳理张家界方言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本章内容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古入声的今读音情况:张家界东、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入声已与其他调类合并,基本只有四个单字调,而四县区交界的中部地区基本还保留着入声,多为五个调类。第4章分析张家界方言几个声韵调的演变情况。一、声母方面:1.非敷奉与晓匣合口字在今张家界方言中全部相混,非晓组相混主要与介音或主元音u有关。2.来自帮非见以及知章组的唇齿音声母pf、pf是因为受到u的唇齿化作用而后有的一种语音演变。3.绝大部分地区今分平翘舌,古知章组基本读ts组音,庄组有ts、ts两组读音,从ts向ts演变的趋势很明显。二、韵母方面:1. h/h韵来自合口三等,根据来源及今读音,可将其分为精见晓与知章不混型、精见晓与知章合流型两类。2.蟹摄开口一、二等字有三种读音,从桑植县城、慈利县城的ai演变到张家界市区的£,复元音韵母单元音化。桑植芙蓉桥、马合口两个白族乡有(?)/ε两个层次的读音,(?)为白读层,ε为文读层,显然在按着元音高化的路径进行演变。3.鼻辅音韵尾的今读音分两种类型:“三桑san”相混型与“三san/桑saη”不混型。深臻曾梗摄大都收-n尾,前低元音后接舌根鼻音韵尾-η时更容易鼻化,如桑植芙蓉桥、马合口等地:帮p5、装tsu5,后高圆唇元音后接舌根鼻音韵尾的oη、ioη最不容易丢失后鼻音韵尾。三、声调方面:1.永定区谢家垭乡以及沅古坪镇的古全浊上、浊去均与清平字合流读阴平,合流的原因主要为调值的相近。2.慈利县全境、桑植县19个乡镇、武陵源1个乡、永定区1个乡的古清去字与古浊平字合流读阳平。根据《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提供的材料以及周边地区方言的今读音,我们认为是最近几十年因为调值较接近得以合流,与江西赣方言“清去归阳平”似乎没有联系。由于受到周边强势方言的影响,这种合流还未完成就又开始分化,部分字的白读音念阳平,文读音念去声。3.今张家界有近一半地区保留入声调(包括张家界市区),但没有入声韵尾。无入声调的方言中古入声字主要与古去声字合流读去声或与古清平字合流读阴平。第5章介绍湖南白族的来源及分布,然后对占据湖南白族人口95%以上的张家界以及怀化市沅陵县的白族汉语方言中存在的几个语音现象与白语以及江西客赣方言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张家界最为典型的白族汉语方言桑植“民家腔”并不像之前认为的保留了很多白语的底层,而是与江西方言特别是赣语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这与其移民历史相吻合。第6章总体概括张家界方言的语音特点,结合当地人的语感以及前人对张家界方言归属的看法,最后通过“古去声字是否分阴阳”这一标准将张家界方言分成两片:第一片与《汉语官话方言研究》(2010)所分西南官话湖广片的湘北小片比较一致,特点是古去声字今分阴阳。第二片与《汉语官话方言研究》(2010)所分西南官话湖广片的鄂中小片在整体语言面貌上比较一致,特点是四声调值与武汉接近。

论文目录

  • 附图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张家界地区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以及人口来源
  • 1.1.1 地理环境以及行政、人口概况
  • 1.1.2 历史沿革
  • 1.1.3 现居民族的来源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原则和理论方法
  • 1.2.1 张家界方言概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意义
  • 1.2.4 研究方法
  • 1.3 方言代表点及发音合作人情况简介
  • 1.3.1 方言材料来源
  • 1.3.2 方言代表点的选择
  • 1.3.3 主要发音合作人简介
  • 1.3.4 说明
  • 第2章 张家界方言代表点音系
  • 2.1 桑植县五道水镇高家坪村方言音系
  • 2.2 桑植县细砂坪乡八皮坡村方言音系
  • 2.3 桑植县河口乡新南村方言音系
  • 2.4 桑植县龙潭坪镇刘家界村方言音系
  • 2.5 桑植县两河口乡五渡塘方言音系
  • 2.6 桑植县澧源镇(城区)方言音系
  • 2.7 桑植县上洞街乡二户溪村方言音系
  • 2.8 桑植县空壳树乡陈家坪村方言音系
  • 2.9 桑植县官地坪镇银山栋村方言音系
  • 2.10 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鹤群村方言音系
  • 2.11 桑植县淋溪河白族乡张家铺村方言音系
  • 2.12 桑植县西莲乡罗子岭村方言音系
  • 2.13 桑植县泪湖乡广文台村方言音系
  • 2.14 慈利县通津铺镇通津铺村方言音系
  • 2.15 慈利县江垭镇五里堆村方言音系
  • 2.16 慈利县零阳镇(城区)方言音系
  • 2.17 慈利县广福桥镇双云村方言音系
  • 2.18 慈利县龙潭河镇百木哑村方言音系
  • 2.19 慈利县高桥镇马岭溪村方言音系
  • 2.20 慈利县高桥镇砂场村方言音系
  • 2.21 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刘坪村方言音系
  • 2.22 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麒麟村方言音系
  • 2.23 武陵源区索溪峪土家族乡高云村方言音系
  • 2.24 武陵源区天子山镇黄河村方言音系
  • 2.25 武陵源区协合乡李家岗村方言音系
  • 2.26 永定区永定街道(市区)方言音系
  • 2.27 永定区阳湖坪镇洋池村方言音系
  • 2.28 永定区四都坪乡上村方言音系
  • 2.29 永定区沅古坪镇长潭村方言音系
  • 2.30 永定区王家坪镇关水坪村方言音系
  • 第3章 张家界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
  • 3.1 张家界方言声母与中古声母的比较
  • 3.1.1 古全浊声母的今读
  • 3.1.2 帮组声母的今读
  • 3.1.3 非组声母的今读
  • 3.1.4 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
  • 3.1.5 端组声母的今读
  • 3.1.6 泥来母的今读
  • 3.1.7 精见组声母的今读
  • 3.1.8 晓匣母字的今读
  • 3.1.9 日母字的今读
  • 3.1.10 疑影母字的今读
  • 3.1.11 喻母字的今读
  • 3.1.12 中古声类与今张家界方言声母主要对照表
  • 3.2 张家界方言韵母与中古韵母的比较
  • 3.2.1 果摄韵母今读
  • 3.2.2 假摄韵母今读
  • 3.2.3 遇摄韵母今读
  • 3.2.4 蟹摄韵母今读
  • 3.2.5 止摄韵母今读
  • 3.2.6 效摄韵母今读
  • 3.2.7 流摄韵母今读
  • 3.2.8 咸山摄韵母今读
  • 3.2.9 深臻曾梗摄韵母今读
  • 3.2.10 宕江摄韵母今读
  • 3.2.11 通摄字的韵母今读
  • 3.2.12 中古韵类与今张家界方言韵母主要对照表
  • 3.3 张家界方言声调与中古声调的比较
  • 3.3.1 古平声的今读
  • 3.3.2 古上声的今读
  • 3.3.3 古去声的今读
  • 3.3.4 古入声的今读
  • 3.3.5 中古调类与今张家界方言声调主要对照表
  • 第4章 张家界方言声韵调的演变
  • 4.1 声母的演变
  • 4.1.1 非敷奉与晓匣合口字的分混
  • 4.1.2 唇齿音声母pf、pf、f的来源及其产生的语音机制
  • 4.1.3 知庄章组字的演变
  • 4.2 韵母的演变
  • 4.2.1 舌尖圆唇元音(?)分混
  • 4.2.2 蟹摄开口一二等字的语音层次
  • 4.2.3 鼻辅音韵尾的分合消存
  • 4.3 声调的演变
  • 4.3.1 全浊上及去声的演变
  • 4.3.2 入声的演变
  • 第5章 张家界白族汉语方言的底层问题
  • 5.1 湖南白族的人口分布及其历史来源
  • 5.2 对桑植“民家腔”的调查
  • 5.3 桑植“民家腔”、沅陵大合坪白族汉语方言的几个语音层次
  • 5.3.1 麻韵三等字的语音层次
  • 5.3.2 侯韵字的语音层次
  • 5.3.3 咸山摄舒声字的语音层次
  • ~小”的读音'>5.3.4 “大~小”的读音
  • 5.3.5 桑植“民家腔”的几个底层基本来自江西赣方言
  • 第6章 张家界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归属
  • 6.1 语音特点
  • 6.1.1 声母特点
  • 6.1.2 韵母特点
  • 6.1.3 声调特点
  • 6.2 归属
  • 6.2.1 前人的观点
  • 6.2.2 当地人的语感以及我们的看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张家界最典型的白族汉语方言——桑植芙蓉桥话同音字汇
  • 附录2 张家界方言地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