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江苏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十七大报告上,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和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以循环经济的概念为基础,分析了循环经济的行动原则、发展层次、实践模式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结合目前国内外众多关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遵循循环经济基本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出了由4个层次共27个指标组成的适合江苏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在综合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保证综合评价结果准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关键。在各种主客观赋权方法中,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指标且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评价中,但是评价过程中没有考虑和利用到指标数据所带信息,评价的随意主观性较强,而且传统层次分析法采用精确数构建判断矩阵时不能很好的描述模糊评价词所反映的人的模糊思维;熵值法根据指标变异程度提取数据的信息量从而确定指标权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是不能反映专家经验和决策者的意见,解释性较差。鉴于以上分析和考虑,本文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权重总偏差最小的优化组合赋权法,并给出权重总偏差最小的优化组合数学模型以及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最后给出了综合评价的模型。本文收集和整理了2000年至2006年江苏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分别根据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出相关指标权重,最后利用权重总偏差最小优化组合模型计算出组合权重,通过对三种赋权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专家认为权重总偏差最小优化组合赋权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和客观的反映指标权重大小,具有更好的优越性。本文将上述方法得到的组合权重带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原始数据和综合评价结果生成的图表进行分析、比对,找出了江苏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沿江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决策部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循环经济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1 循环经济理论
  • 2.1.1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 2.1.2 循环经济概念
  • 2.1.3 循环经济基本原则
  • 2.1.4 循环经济的层次分析概述
  •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2.2.1 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2.2.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2.2.3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功能
  • 2.2.4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2.2.5 主要指标解释
  • 第三章 模糊数理论及熵
  • 3.1 模糊数理论
  • 3.1.1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 3.1.2 模糊集合的截集及其运算
  • 3.1.3 梯形模糊数及其运算
  • 3.1.4 模糊数排序法
  • 3.2 熵值法相关理论
  • 3.2.1 熵的概念
  • 3.2.2 信息熵
  • 第四章 构建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 4.1 综合评价概述
  • 4.2 基于TFAHP-SEM的最优组合赋权法
  • 4.3 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赋权
  • 4.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4.3.2 构造基于梯形模糊数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4.3.3 一致性检验与调整
  • 4.3.4 梯形模糊权重的计算
  • 4.4 熵值赋权法
  • 4.5 综合模型的建模过程
  • 4.5.1 数据预处理
  • 4.5.2 综合指标权重的最优化组合
  • 4.5.3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 第五章 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实例
  • 5.1 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5.1.1 指标预处理
  • 5.1.2 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计算
  • 5.1.3 熵值法确定权重的计算
  • 5.1.4 最优化组合法确立最终指标权重
  • 5.1.5 权重结果的实例比较和分析
  • 5.2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 5.2.1 经济系统循环发展评价与分析
  • 5.2.2 生态系统循环发展评价与分析
  • 5.2.3 社会系统循环发展评价与分析
  • 5.3 提高和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创新点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在读期间录用及发表的论文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J]. 电气时代 2020(02)
    • [2].层次分析法在导弹发射阵地选址中的应用[J]. 电子世界 2020(06)
    • [3].水库除险加固效果评价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J]. 地下水 2020(01)
    • [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7)
    • [5].层次分析法在移动通信网络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6].基于变系数层次分析法的供电线路后评价应用[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新指标体系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46)
    • [8].层次分析法在员工晋升选拔中的应用[J]. 时代金融 2018(33)
    • [9].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油用牡丹品种筛选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04)
    • [10].层次分析法的专利信息分析[J]. 河南科技 2018(36)
    • [11].层次分析法在钟鸣隧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06)
    • [1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01)
    • [1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6)
    • [14].电力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J]. 中国高新区 2018(13)
    • [15].层次分析法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08)
    • [1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输血链指标权重评估[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7(05)
    • [17].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深圳市食品市场安全的研究[J]. 品牌(下半月) 2015(10)
    • [18].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及其在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16(01)
    • [19].原因层次分析法优化社会工作对精神脱贫的介入[J]. 社会工作 2016(05)
    • [20].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证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23)
    • [21].一种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22)
    • [22].基于数学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 知识文库 2018(05)
    • [23].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模型构建与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J]. 今日财富 2018(11)
    • [24].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例谈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考试周刊 2017(01)
    • [25].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定及对策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1)
    • [2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TCL集团财务风险分析[J]. 智富时代 2017(06)
    • [27].浅析层次分析法在客户价值评价中的应用[J]. 智富时代 2017(02)
    • [28].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评价[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4)
    • [29].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科学家 2017(10)
    • [30].危旧房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旧房改造决策应用[J]. 明日风尚 2017(18)

    标签:;  ;  ;  ;  ;  ;  

    江苏沿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