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春秋传》研究

胡安国《春秋传》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胡安国《春秋传》的方法和大义。第一章讨论胡安国之前春秋学,首先是春秋观上“《春秋》经说”和“《春秋》史说”这两种互相反对的观点,。“《春秋》经说”以经所记之史实阐发儒家“王道”政治的观念,而“《春秋》史说”则以为《春秋》为信史而非经,没有孔子的微言大义;相应地在解经方法上“《春秋》经说”重在发掘其微言大义而以义例(公式)解经,也用灵活的从变从义的方法解经,而“《春秋》史说”则更侧重用史事来解读经典。这两种对立的看法其实是知识和价值之紧张的表现。第二章讨论胡安国的《春秋》观。胡安国在《春秋》之“经”和“史”之间,从而知识和价值之间,采取了兼取的立场,一方面认为《春秋》所记是史实,同时又认为圣人是“以鲁史而见王法”,即“《春秋》立文兼述作”(隐公元年胡氏传)。胡安国寓经于史,经史一体的春秋观,也直接影响了他自己的治学观点,即史实和大义,知识和价值并重。第三章和第四章讨论胡安国的解经方法。胡安国对三传有很深的研究,他继承了义例解经的方法,并且还有所创新;其次也继承董仲舒“从变从义”的方法,于不同的史实之中解读出全新的经义;从中唐啖助、赵匡、陆淳之后,对三传的看法大变,解经方法也随之而变,主要就是从专主一传,变为弃传而从经,然又兼采三传,在胡安国这里,主要是“事取左氏,义兼公毅”;同时还兼取百家之说,成一家之言,其经义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第五章开始为下篇,讨论胡安国《春秋传》所阐发的大义。第五章讨论胡安国的尊王思想。《春秋》三传都倡言“尊王”,然而“尊王”之说,内涵颇有不同,从孔、孟乃至公羊诸家,所尊者为“王道”,也有人则尊王权。胡安国之尊王并非为王权张目,他继承伊川之说,重在尊王道,即天理,并以此来制约王权,故而可以批评人君。第六章讨论胡安国《春秋传》的灾异之说。《春秋》灾异之说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看似封建迷信,荒诞不经,不过其本意,不外以天变警戒、制约王权。胡安国承《春秋》各家之学,颇重灾异之说。他重视天人感应,认为凡灾异都是由人君失德失政所致,人君若不能修德,则必有国亡身弑之祸,从而要使人君“鉴观天人之理”,有“恐惧祗肃之意”;同时也认为“以人胜天,以德消变”。胡安国的灾异之说在系统性上不及公羊,不过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重视灾变而重民命,强调人主分灾救患之职。第七章讨论胡安国经(原则)权(权变)之说。胡安国吸收唐末五代之乱的教训而尊王,所以也强调谨戒权臣。所以于公羊经权之说,多采取否定态度。但是他并不反对大臣行权,而是强调行权要守经(原则),同时又很潜隐地突出大臣的职责。第八章讨论胡安国《春秋传》的夷夏之说。胡安国继承传统夷夏观,以礼义为夷夏之辨的标准。但是又在危亡之际,所以不强调以夏变夷,而是强调攘夷,并突出强调公羊“大复仇”大义,力主加强武备,恢复中原。第九章结合后人评论,讨论胡安国在春秋学史上的地位,肯定其方法的开新,和结合现实阐发大义的诠释向度,也指明其解经的疏阔和牵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宋代学术之名与实
  • 二、胡安国之学术
  • 三、胡安国思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问题
  • 五、胡安国基本资料与版本
  • 上篇 《春秋》观与解经方法
  • 第一章 胡安国之前的春秋学
  • 第一节 胡安国之前《春秋》观的演变
  • 一、《春秋》经说
  • 二、《春秋》史说
  • 第二节 胡安国之前《春秋》解经法
  • 一、义例解经法
  • 二、"从变从义"的解经法
  • 三、综合三传的解经方法
  • 第二章 胡安国的《春秋》观
  • 第一节 《春秋》不没其实
  • 一、征史实于《左传》
  • 二、对"史承赴告"说的继承
  • 第二节 《春秋》乃"史外传心之要典"
  • 一、《春秋》是经
  • 二、强调经史之别
  • 第三节 《春秋》天子之事
  • 一、《春秋》寓王法
  • 二、《春秋》拨乱反正
  • 三、以夏时冠周月
  • 四、余论
  • 第三章 胡安国的解经方法(上)
  • 第一节 义例解经
  • 一、天子书"天王"例
  • 二、诸侯即位之例
  • 三、天子诸侯丧葬例
  • 四、弑君之例
  • 五、杀大夫例
  • 第二节 综经通解
  • 一、事取左氏,义兼公毅
  • 二、引百家之义,成一家之言。
  • 第四章 胡安国的解经方法(下)
  • 第一节 从变从义
  • 一、词同而意异,则比事以观。
  • 二、不取众说,独出心裁
  • 第二节 胡安国解经的时代特征
  • 一、胡安国解经的理学特色
  • 二、解经的现实向度
  • 下篇 胡氏《春秋传》大义
  • 第五章 尊王大义
  • 第一节 儒家之尊王:王权还是王道?
  • 一、尊王道
  • 二、尊王权
  • 三、宋儒尊王说:以孙复、程颐为例
  • 第二节 胡安国以天理为王道
  • 一、胡安国对"王"的界定
  • 二、胡安国以天理王道正王权
  • 三、胡安国对弑君的态度
  • 第三节 以社稷责王
  • 一、《春秋》以国君与社稷为一体
  • 二、国灭,君死社稷方为正。
  • 三、人君当知命而自强
  • 第六章 灾异之说
  • 第一节 传统公羊家的灾异理论
  • 一、天人感应原理
  • 二、灾
  • 三、异
  • 四、异大乎灾
  • 第二节 胡安国灾异理论
  • 一、天人感应
  • 二、灾:民命为先,分灾救患
  • 三、异:天命至上,谨戒人主
  • 第七章 胡安国论权(存目)
  • 第一节 公羊家的经权之说
  • 第二节 胡安国的经权之说
  • 第三节 谨权臣与"贵大臣"
  • 第八章 华夷之辨(存目)
  • 第一节 《春秋》华夷之辨
  • 第二节 胡安国华夷之辨
  • 第三节 寓复仇于攘夷
  • 第九章 对胡安国《春秋传》的批评(存目)
  • 第一节 后人的影响和批评
  • 第二节 解经方法的批评
  • 第三节 大义的批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专著
  • 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胡安国《春秋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