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

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

论文摘要

论文在建立一种自觉的“身体意识”的前提下,通过进入具体的问题语境,来研究现代文学中的各种身体现象和文本,并希望这样一种身体视角的阐释能为新的文学史空间的建构提供新的思路。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文学中的“身体”进行研究: 从晚清至五四,个人的身体走向了公共政治的平台。在对五四时期的身体话语的研究中,论文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其进行分析:纵向主要是在对晚清的身体国家化历程作简单回顾的背景下考察五四身体话语对晚清身体话语的承接和转换,横向主要是考察西方启蒙和反启蒙思潮中的身体话语对五四身体话语的共时性影响,并通过比较发现中西方启蒙身体话语的同与不同。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揭示了身体在五四反封建伦理话语中被呈现和被遮蔽的矛盾状况。此外,对五四时期个人身体在走向公共空间过程中的境遇,论文主要选择了两个不同的个案进行分析:一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吴虞一方面作为五四“反孔非孝”的英雄而受到历史的肯定,而另一方面又因写艳情诗、嫖妓而受到历史的谴责和怀疑的悖论来探讨个人体验与历史进程的关系。二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围绕郁达夫的《沉沦》,从“灵肉冲突”与主流认同、私人叙事与公共空间、身体欲望与国家话语这三方面来分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身体叙事与公共认同的关系。 在早期革命文学中,革命是小资产阶级印证他们青春激情的一种方式,因此早期革命文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个人风格,而身体则成为实现他们浪漫的革命想象的载体。同时,革命文学中的颓废享乐主义倾向作为这种浪漫化风格的极端体现,也是在身体的集先锋与颓废为一体的形式中获得的。在这一部分,我还将从身体的视角对“革命+恋爱”小说模式进行分析,我想说明的是,这一小说模式体现了将审美化的个人欲望插入政治叙事之中的努力,而正是“身体”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不过,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身体”只是徒具了获得民众情感认同的形式,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这一小说模式的失败。最后,我还将通过对茅盾《蚀》的分析来观察茅盾早期文学创作追求个人体验的真实与他热衷的女性身体描写之间的关系,发现“女性身体”在传达作家的个人体验时所具有的表现功能。在《蚀》中,茅盾书写女性身体的方式源于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本体性的身体观念,这种身体观念进一步影响着茅盾的历史观念的形成。同时,茅盾由“体验”向“理念”转向的创作历程,也说明革命文学对真实的追求与理念的限制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悖论。 在海派文化和文学中,身体问题是非常突出的。这一部分我首先对海派身体话语的建构作两个个案分析。一是以《幻洲》杂志为例,分析《幻洲》同人为了反叛五四的身体话语并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身体话语所做的各种努力。二是对张竞生五四文化期间的性话语的建构和海派文化期间的性话语实践进行分析和评价。其次,在文学创作上,主要是对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身体阐释与新的文学史空间的建构
  • 一、为什么选择“身体”?
  • 二、“身体意识”的理论缘起
  • 三、身体.问题意识.文学史
  • 四、框架、对象和方法
  • 第一章 五四:走向公共空间的身体
  • 第一节 五四的身体政治
  • 一、晚清身体国家化历程回溯
  • 二、中西方启蒙话语中的身体观念比较
  • 三、五四——身体的呈现和遮蔽
  • 第二节 身体的个人性及其公共认同
  • 一、个人体验与五四革命:吴虞现象分析
  • 二、身体叙事中的公共认同:解读《沉沦》
  • 第二章 革命文学中的身体及其形式功能
  • 第一节 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用身体想象革命
  • 一、身体:审美化的革命激情的载体
  • 二、革命身体的先锋和颓废
  • 第二节 身体在“革命+恋爱”小说模式中的形式功能
  • 一、革命叙事中的恋爱
  • 二、个人的如何成为政治的?
  • 第三节 在身体中寻找“真实”——解读《蚀》
  • 一、女性身体与体验的真实
  • 二、茅盾的“灵肉观”与其早期小说的历史意识
  • 三、真实——从体验到理念
  • 第三章 都市语境中的身体话语和身体想象
  • 第一节 海派文化中的身体话语
  • 一、肉欲迷狂中的身体转向——以《幻洲》为例兼与五四比较
  • 二、张竞生性话语的建构
  • 第二节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身体想象
  • 一、女性身体——想象西方下的都市符号
  • 二、都市身体的时间和空间
  • 第三节 张爱玲:都市日常性中的身体还原
  • 一、日常性:历史和生命虚无感下的身体实在
  • 二、从“张看”到“看张”——解读张爱玲的一个流程
  • 第四章 身体的出场及其审美的言说
  • 第一节 《野草》中的身体言说
  • 一、沉默中身体的出场
  • 二、身体的诗性之思
  • 第二节 沈从文《看虹录》:作为审美形式的身体
  • 一、历史理性与生命感性
  • 二、语言滞重中的“抽象的抒情”
  • 三、《看虹录》中的身体与审美现代性
  • 第五章 历史.文学.女性身体经验
  • 第一节 历史话语下女性身体经验的书写
  • 一、女性身体的他者书写和自我书写
  • 二、“身体”在女性经验书写中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二节 娼妓形象的身体叙事
  • 一、晚清至“五四”主流历史对娼妓问题的叙事
  • 二、妓女形象的苦难叙事
  • 三、妓女形象的愉悦叙事
  • 第三节 性别视角下的疾病隐喻
  • 一、他者镜像中的女性身体疾病
  • 二、女性疾病的自我书写及其隐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报刊体“文学话”与现代文学共同体的建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一个亟待展开的学术领域[J]. 文艺争鸣 2019(11)
    • [3].“民粹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90)
    • [4].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以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译介史铁生作品为中心[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04)
    • [5].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看中外文化的融通[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1)
    • [6].媒介文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策略[J]. 出版广角 2020(02)
    • [7].边界、跨域与融通——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一体化”的发生学考察[J]. 文学评论 2020(01)
    • [8].语言·文学·历史—“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综述[J]. 学术月刊 2020(02)
    • [9].“界碑”的漂移:现代文学起点的嬗递[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10].旅居与传播:金光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J].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
    • [11].“文学研究是一种接力的事业”——读宫立《风骨: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素描》[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3)
    • [12].皖籍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疏离与融合[J]. 当代文坛 2020(04)
    • [13].轮回时间的绝望与救赎——论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的时间叙事[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9(04)
    • [14].文学与经济的跨学科整体研究——评《中国现代文学经济生态》[J]. 当代财经 2020(05)
    • [15].革命想象与历史论述——关于《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及其他[J]. 文艺争鸣 2020(07)
    • [16].民国时期外国文学译著出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7)
    • [17].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茶文化探微[J]. 福建茶叶 2019(01)
    • [18].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国话语建构[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1)
    • [19].现代文学与现代经济的关系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24)
    • [20].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当代性与经典性[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4)
    • [21].我与“现代文学”的“媒人”与“媒书”[J]. 博览群书 2019(07)
    • [22].慕课视阈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11)
    • [23].“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与相关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4].从“十七年”文学“分期”讨论看“现代文学”的构造[J]. 文学评论 2018(04)
    • [25].现代文学中的“茶”文化研究[J]. 福建茶叶 2018(10)
    • [26].中国现代文学报刊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7].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谈[J]. 现代中文学刊 2018(05)
    • [28].贵在出新:现代文学史料研究问题谈[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9)
    • [29].浅析现代文学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及应用[J]. 新闻传播 2018(19)
    • [30].古典传统是否构成现代文学的剧情主线[J]. 学术研究 2016(11)

    标签:;  ;  ;  ;  

    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