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平加强层的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初探

带水平加强层的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初探

张昀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518057

摘要:完善超高层钢构架-核心筒的结构设计工作,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提升建筑企业的口碑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沈阳某超高层建筑作为主要案例,在对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布设方案和地震弹塑性时程,结果显示,不同水平加强层的设置方法毒地建筑的内力和位移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注重加强对附件楼层内力和位移的测量,为核心筒设计合理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加强层;核心筒;计算模型;应力条件

一、工程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建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拔地而起。调查统计显示,全球100栋最高的建筑中45%位于为亚洲,而这其中的50%位于我国。超高层建筑高效利用了土地,实现了对城市天际线的美化,但其使用率偏低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对此,笔者认为,评价标准不能仅以使用率的高低作为依据,而应客观地认识到超高层建筑一般定位高端,配置较高,其功能的完备性与使用率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同时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在综合考虑风荷载以及地震因素的基础上,完善结构设计工作,以实现对建筑物位移的有效控制。现阶段,为了有效控制超高层建筑的位移现象,通常在对避难层的设计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加强层的设计工作,将其作为防控位移的重点。但设置加强层容易导致建筑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楼层的内部应力。

本次研究选取沈阳某超高层办公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楼层地下2层为停车场,地上共计70个楼层,总高度为320m,主塔楼的使用年限为100年,阻尼比为0.06.该建筑物的标准层设计情况见图1。

图1该建筑的标准层设计概况

二、计算模型分析

(一)基本假定

在对该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了给模型计算工作提供方便,笔者简化了建筑物的实际结构,假定如下:(1)水平加强层的带状桁架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与内筒体以及外柱连接,在外柱上具备轴向力。(2)核心筒结构处于线弹性时期。(3)在水平加强层的核心筒结构中,使用弹性板将外柱楼板与剪力墙相连。

(二)水平加强层布设

本次研究选取的建筑工程采用下方大底盘和上部斜角的设计形式,并设计有加强层,在加强层中设计有带状桁架和水平桁架。尽管在设置加强层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集中应力,但由于本次研究选用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应力作用会随着楼层的升高而逐渐变缓。在控制侧移的过程中,由于加强层的作用力会随着楼层的升高依次递减,因此,设计人员应注重完善加强层的数量设置。在对《高层建筑物混凝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基于经济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对加强层的数量选择进行审视,本次研究的建筑物在15层、28层和43层各布设一个加强层。

三、布设方案分析

(一)模态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对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充分运用,实现对加强层布设方案的精确分析,探明核心筒结构的不同方案对振型产生的不同影响。为了完善核心筒的设计工作,本次研究共计制作了7个设计方案,通过将各个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第一周期为Y方向平动周期,第一周期大约变化3.7%,第二周期为X方向平动周期,第二周期大约变化3.5%,当第三周期为扭转周期,第三周期的变化幅度约为1.9%。通过对上述规律进行推算可知,随着周期数的不断降低,加强层对核心筒结构的作用力呈现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本工程最终设计结果,第一扭转周期/第一平动周期=0.64,能够满足建设需求。

(二)位移对比

实现对结构位移的有效控制是超高层建筑物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设计核心筒之前,设计人员应明确加强层的布设方案,明确在地震等因素作用下位移角的最大值。通过计算分析可知,该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最大位移角为1/535,而我国JCJ3-2010中规定的超高层建筑最大位移角应小于1/500,由此可见,本次核心筒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充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同时,笔者还发现,随着加强层数量的增加,侧向位移距离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因此,在设计加强层的过程中,应尽量将其高度维持在10层以上,避免将其设在建筑地层。此外,位移角最大值会随着加强层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1]。

(三)内力对比

本工程的总高度达到300m,属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核心筒结构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震的作用,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弹性力,分别计算设置加强层前后的结构应力,以明确建筑建构的倾覆力矩以及基底剪力,实现对地震状态下建筑结构的弹性内力的了解。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层的不同设计方案对剪力墙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且不同周期的振型存在明显差别。考虑到原因可能为在建筑中设置加强层引起了结构刚度的改变,进而对基底剪力产生了影响。因此,在设计核心筒的过程中,应引起设计人员的关注度。通过对不同振型的基底剪力进行分析可知,设置加强层也直接影响到了倾覆力矩,受加强层的影响,使得剪力墙的力矩呈现明显的重分配趋势,其内力主要由核心筒承担[2]。

四、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一)弹塑性时程

由于本建筑工程的高度为300m,属于超高层建筑,因此,有必要对核心筒设计相关规范进行分析,为了实现对罕遇地震形势下建筑结构弹塑性的分析,确保建筑结构的强度,本次研究将ABAQUS软件作为主要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由于本建筑工程采用8度设防,地面加速度为4m/s2,塑性应变为0.025。由于不同地震波对基底剪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在探讨地震波和基底剪力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应重视利用ABAQUS软件导出计算模型,探明X轴、Y轴的基底剪力值。本次计算数据显示,在3组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X轴的基底剪力值为13200KN,剪重比为11.4%,Y轴的基底剪力值为109800KN,剪重比为8.9%。

(二)弹塑性位移时程

基于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位移角会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核心筒结构在X轴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为1/131,在Y轴的位移角最大值为1/137,这是在第三层测量获得的最大值,且该核心筒结构在平常楼层的弹塑性位移角不超过1/100,在加强层处的位移角明显降低,表明完善加强层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侧面位移现象的有效抵抗,提升核心筒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三)顶点位移时程

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顶点在X轴的位移最大值为1.27m,在Y轴位移的最大值为1.37m,符合相关规范的标准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提升核心筒设计的合理性,应重视采用钢框架设计,完善加强层的数量选择工作,实现对位移现象的有效防控。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地震的因素,实现对弹塑性的合理评估,并考虑到加强层设计对周围建筑楼层产生的盈利,探析建筑结构的周期,为社会民众的居住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宝新,石楷锋,陈文杰.合肥某超限框架-核心筒结构外框柱设计[J].建筑结构,2017,47(23):37-42+91.

[2]揭英撰.试析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J].江西建材,2017(19):43+46.

[3]吴晓勇.论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J].建筑知识,2017,37(16):19-20.

[4]李海峰.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129.

标签:;  ;  ;  

带水平加强层的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