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服饰礼仪制度建设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服饰礼仪制度建设

马丽(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本文在研究和谐社会与服饰礼仪制度建设关系和进行服饰礼仪制度建设的社会基础上,对和谐社会下服饰礼仪制度建设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和谐社会服饰礼仪

1和谐社会与服饰礼仪制度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表征。服饰礼仪制度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规范人们着装行为,引导服饰审美、促进良好的道德风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序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国度,其服饰礼仪也处于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走向和谐的过程。当前,服饰种类风格多种多样、服饰穿着禁忌越来越少、民族服饰文化得到展现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现象都在彰显这是一个服饰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服饰的繁荣和穿着的相对宽松并不意味着服饰穿着行为的放纵,人们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合理合时合情的着装,以及恰如其分的服饰礼仪展示,成为了良好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秩序建立的必要。另外,我们必须看到传统的服饰礼仪并不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西方服饰礼仪也不能很好适应我们的国情,因此,建设符合当前国情的,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服饰礼仪制度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2服饰礼仪制度建设的基础

服饰礼仪作为规范人们着装的行为准则,古已有之。同时,服饰作为“身体的第二层皮肤”,是人们适应社会、协调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必需,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之一。

2.1服饰礼仪的中国传统中国古代素来享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盛誉。唐代孔颖达在注释《左传》时曾经这样解释“华夏”一词:“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源远流长的礼仪制度,繁荣灿烂的冠服文化,是华夏民族的首要标志。

冠服礼仪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早在黄帝时期,史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等。其所谓“垂衣裳”,乃是建立一套衣冠服饰的礼仪,是服制礼仪制度的萌芽。这套制度规定了服装的质料、款式、颜色及穿着规矩等。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服饰作为规范人们着装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礼制社会的手段,在史书中都有丰富的表述,这在《礼记》、《周礼》、汉代的《三礼图》、《礼器制度》,以及从《史记》到《清史稿》等二十五史的《舆服志》……等中都可见到。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服饰的整体风貌一直相沿承袭着以“周礼”为基础的冠服制度体系。虽然在历代服饰的具体形制有着长短肥瘦,质色选择上的具体变化,但其基本的礼治形制模式却始终稳固不变。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礼节繁重的祭服,等级森严的朝服,品级昭彰的公服,以及亲疏分明的凶服都以体现现世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这一服饰体系的传承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的继承,一种以服饰来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的礼仪制度的延续。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进入到现代中国,服装不再是身份等级的标志,但生活中的婚礼服、丧服、工作服等等依然在规范着人们的衣着秩序,表达着应有的服饰礼仪。

2.2服饰礼仪的社会学基础服饰礼仪的社会学基础来源于服装的社会性。服装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人类如何用服装来满足自我表现的愿望。借鉴日本人荻村昭典著的《服装社会学概论》中的分析,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大众的、消费的社会,服装随着社会从未分化社会到大众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变而变化。这一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人们多样变化的服装观。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都市生活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区分开来。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个人作为生活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水准、社会关系、生活时间、生活空间等方面来考察个体的着装行为。生活水准的提高有助于服装消费和追求高品质的服装;社会关系要求人们以不同的着装面貌协调家庭、同事、朋友,甚至不同阶层的关系;生活时间则关注到个体大到一个人从生到死,小到一天中的晨昏更迭时服饰的选择;另外,生活空间则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休闲时的各类场所的服饰要求。尤其是当服饰反映习俗传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的时候,展现出极大的礼仪礼节性。礼仪礼节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及维护一定秩序的作用。如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所熟知的正式外交场合穿着西服或自己国家的服饰的礼仪,这在当今社会就有一定的着装约束力。

3和谐社会进程中服饰礼仪制度建设构想

当今社会,服饰着装环境轻松,人们有相对丰富的服装产品可供自由的选择。随着时代变迁,受西方服饰体系影响的中国传统服饰趋于没落,西方的服饰礼仪得到更广泛的传播。21世纪的到来,世界上体现了更多和谐、包容、共生的声音,多元服饰文化的并存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和谐社会进程中,服饰礼仪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3.1规范职业着装,尤其是行政、司法等执法行业制服的着装规定。当代社会是一个职业高度细分的社会,从军装到餐厅制服,几乎每一行业都可见到职业制服,职业制服成为人们工作状态的最好表达。对于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的规范职业着装,重点要规范的就是行政、司法、军警等具有执法权力行业的职业着装。规范这类着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两大优势:

3.1.1良好的着装形象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良好的着装形象关注的是职业制服中从头到脚的服饰与服饰配件的综合穿戴效果,突出整体美感,如军装、大法官制服等。在我国现行的军装展现了威武、庄严、俊朗的现代军人形象;而大法官的制服则在庄严宁静的氛围下体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良好的着装形象提升了人民对这类职业的景仰和尊重,有利于树立职业威信和尊严。

3.1.2良好的着装秩序有利于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着装秩序体现在职业制服的穿着场合。此处的穿着场合,俗话讲就是“公干”的时候。目前在职业制服穿着场合方面执行较好的当属法庭上法官的制服,只在法庭上可见它的身影;但其他更为熟悉的公安、警察、税务、城管等制服在一些休闲私人场合,且非工作时间如商场、饭馆、歌厅等随意可见,这样就有损职业制服的威严感和严肃性,毕竟职业装不能成为日常服。职业制服的随意穿着导致着装秩序的无序和不规范,影响和削弱了服装强化下穿者所代行的职能管理权利威望,并在群众中形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

3.2保护和弘扬传统服饰文化,引导建立包括旗袍、唐装、汉服等着装礼仪。对于我们传统的服饰文化,例如旗袍、中式衫褂等应该在穿着上加以引导。对于历代的服装,在一些宣扬传统文化的场合,如每年公祭黄帝陵大典、纪念孔子诞辰等重大礼仪场合时的传统着装可以加以规范和引导。平时,应该树立爱护传统、尊重传统的意识。当前经常在报刊、网站等媒体上看到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穿着汉服的报道,且不说行为本身,但见报道中五花八门的汉服式样就让观者纳闷不解,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这样的着装效果应是汉服的倡导者所不愿看到的。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归结于我们对于包括汉服在内的传统服饰的在当代的穿着礼仪规范的缺失。涉及到不同的服装穿着礼仪,实际上就对应有式样、场合、搭配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旗袍,它源于清初旗女袍服,定形于19世纪30年代,款式多样,袍身可长可短、袖型又有长袖、短袖和无袖之分,但袍长在脚踝左右的皆可视为礼服用旗袍,而日常旗袍袍长多在膝盖至小腿中部之之间,简单的式样变化就决定了不同的场合。又如汉服,式样如何应该有一规范的样本,平民百姓在此基础上变化,即使花样繁多已不改其精髓,这可以参看日本和服的现状。总之,对于不同种类的传统服饰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着装礼仪,引导服饰形象塑造和良好有序的着装秩序。

3.3引导人们的着装行为,构建新时期的服饰礼仪今日社会人们的着装,中式和西式交相辉映,流行时尚变化多端。构建新时期的服饰礼仪,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西式服饰的涌入、传统服饰习俗的过时等,都在昭示着如何兼收并蓄,继承、发扬和开创我们的服饰礼仪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如在常见的商务场合以西服为代表的西式服饰礼仪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是兼收并蓄的结果。但西装的滥用,唐装的一窝蜂等,又是不懂服饰礼仪的乱来,这类状况又需加以引导。又如旗袍,现在通常把它视为国服,但在重大国际外交活动中高层人士鲜有穿着,倒是在日常生活中服务生、导引员的身上经常可见。这样的着装现状严重影响了旗袍的国服地位,反倒给人以服务类人员着装的低档感,使之与大众的衣生活相去甚远。这只是旗袍一类服装的现状,类似的衣服品类等都因为没有良好穿着的场合、时机和规范的穿着礼仪而远离大众。针对如此种种的服饰着装现象,急需加以指导。在此建议国家应该设立相应的部门,对于当前各类着装礼仪加以归类、分化和引导,并制定出有效的着装制度,在全民中推广应用,以倡导新时期的服饰礼仪,用合体、合理、合礼的着装形象来展现和谐社会的服饰风采,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2]荻村昭典(日).服装社会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23/content_2732356.htm新华网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资料

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W2006Q31

标签:;  ;  ;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服饰礼仪制度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