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书院教育研究

徽州书院教育研究

论文题目: 徽州书院教育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姚辉

导师: 黄汉清

关键词: 徽州,书院教育,传统语文教育

文献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书院,又称“书屋”、“精舍”等,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书院实施的以儒家经义为主要内容的理学教育,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自其兴盛之宋代起,至清末终,书院教育一直是封建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学术的繁荣及地方人才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安徽第一所书院——“桂枝书院”在徽州绩溪创立。其后徽州所辖六邑(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相继涌现出歙县紫阳、祁门梧冈、婺源紫阳、婺源明经、歙县师山、祁门东山、歙县斗山、黟县碧阳、休宁还古、歙县竹山、黟县南湖等书院,前后共计达260余所。徽州的书院教育可以说是与封建国家的书院教育制度相始终的。其中,以歙县的紫阳书院为最,是明代全国著名书院之一。在漫长的近九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徽州书院一直以儒经作为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书院主讲者注重学子道德情感的培养,坚持阐发儒经义理与学术研究并重。明清以后,建立了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紫阳书院讲会”、“还古书院讲会”制度,作为教育教学和学术研讨的重要形式。还在探索讲学与科举的契合上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骄人的举业成绩。徽州书院作为承传和衍播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它的伦理道德与乡土情感教育的传统,它的知识教育的方法,它的学术研究精神,以及徽州先贤们躬身践履、为创良好的教育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由此而体现出的社会上普遍尊师重教的风气等等,都值得后人去咀嚼与探究。我们研究徽州书院传统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汲取其精华,以获得对当今教育教学的有益启示,促进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正文

第一部分 徽州历代书院风貌概览

第二部分 徽州书院的传统语文教育

一、徽州书院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成就

(一) 伦理道德及情感教育

(二) 儒家经义教育

(三)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四) 徽州的书院教育与科举

二、徽州书院的讲会与塾讲制度

(一) 讲会

(二) 塾讲

三、藏书与刊刻印刷典籍

(一) 书院藏书

(二) 刻印典籍

四、徽州书院教育的特色

(一) 德操修养与知识传授并重

(二) 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三) 盛行“讲会”,体现“百家争鸣”精神

(四) 质疑解难问辩的教学方式

(五) 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三部分 徽州书院教育的魅力与启示

一、良好的书院育人环境与人生境界的提升

(一) 重视人格教育

(二) 重视环境的作用

二、纯正的学风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研究形式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对当今有关语文教育改革的启示

结语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4-24

参考文献

  • [1].徽州紫阳书院研究[D]. 张敏.浙江大学2012
  • [2].晚清山西书院改制研究[D]. 王芳.陕西师范大学2017
  • [3].山东泺源书院发展变迁研究[D]. 王君茹.陕西师范大学2017
  • [4].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书院制改革探析[D]. 宋雯雯.山东大学2016
  • [5].台湾高校书院的产生、现状及特点分析[D]. 彭媛.苏州大学2016
  • [6].清代江西书院道德思想研究[D]. 张子烨.江西师范大学2016
  • [7].求实书院研究[D]. 娄周阳.湖南大学2016
  • [8].H学院住宿书院制育人模式研究[D]. 田茜.河北大学2016
  • [9].清代江西书院教师研究[D]. 郭自洋.江西师范大学2015
  • [10].宋代书院德育的当代价值研究[D]. 赵然.西安工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宋代书院教学管理研究[D]. 曹俊平.安徽师范大学2006
  • [2].书院精神研究[D]. 吴丽娟.吉林大学2007
  • [3].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D]. 吴建军.郑州大学2007
  • [4].闽北书院教育研究[D]. 吴昊.福建师范大学2005
  • [5].南宋书院教学艺术研究[D]. 王晶.东北师范大学2006
  • [6].明清徽州宗族教育研究[D]. 王昌宜.安徽大学2001
  • [7].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 刘平.湖南大学2001
  • [8].明清时期地方书院教育研究[D]. 张相猛.华中师范大学2003
  • [9].明清书院教育管窥[D]. 马世茹.西北师范大学2003
  • [10].古代书院教育对于现今课改的启示[D]. 林凌.福建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徽州书院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