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FMDV vp1基因和山羊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表达FMDV vp1基因和山羊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和羊痘(Capripox)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极其重要传染病,虽然山羊和绵羊不如牛和猪易感,但是山羊和绵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会长期带毒,成为隐性带毒者,这给该病的防制增加了难度。目前,在多数国家,灭活苗仍然是防制口蹄疫的主要方法,但是往往灭活过程中会存在灭活不全而可能引起散毒,而且灭活苗引起的免疫保护期不够持久。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虽然更安全,更经济,但是往往不能产生对机体的完全保护,因此有必要开发各种免疫佐剂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商品化佐剂如佛氏完全佐剂、铝盐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等,但它们都受到自身的毒性及免疫副作用的限制。最近,佐剂的概念已经扩展为以重组细胞因子与新开发疫苗联合免疫,这种细胞因子类佐剂被称为分子佐剂。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 INF-γ)又称II型干扰素,是一种由活化的NK细胞和CD4+、CD8+等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显示出低特异性的抗病毒活性,而具有更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因此,干扰素-γ可作为免疫佐剂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共同表达,从而加强和改善疫苗的免疫效果。以痘病毒作载体表达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不但能够起到一种疫苗同时防制两种疾病的作用,而且一般比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更为持久,但也有其不足,表达的口蹄疫病毒蛋白不能引起对机体的完全保护,这也是目前在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应用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干扰素-γ免疫佐剂效应,构建以山羊痘病毒作载体共表达口蹄疫病毒蛋白和山羊干扰素-γ的重组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可能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首先,我们应用RT-PCR方法从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山羊(Caprine) IFN-γ基因,将其克隆、鉴定及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IFN-γ基因全长501个核苷酸,编码166个氨基酸。经SignalP 3.0分析表明,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将去除信号肽的IFN-γ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apIFN-γ,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融合表达。用ProBondTM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用所获得的重组蛋白纯化产物经三次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新西兰白兔,制备了兔抗山羊IFN-γ多克隆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血清可与纯化的山羊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活性,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在本实验室成功构建了表达LacZ的重组病毒rGPV-LacZ之后,以O型FMDV 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作为构建重组病毒的靶抗原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TK-VP-IFNγ,以rGPV-LacZ为亲本毒株,反向蚀斑筛选以除去LacZ基因,获得了共表达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重组病毒rGPV-VP1-IFNγ。经过连续6轮反向蚀斑筛选、纯化,经PCR鉴定获得了一株重组病毒rGPV-VP1-IFNγ。对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PCR产物进一步测序验证。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以及生长动力学检测,rGPV-VP1-IFNγ感染的细胞用FMDV特异性抗体及制备的羊抗兔多克隆血清可以检测到rGPV-VP1-IFNγ感染的细胞胞浆内荧光。而且重组病毒中表答的VP1蛋白能够与制备的羊抗兔多克隆血清反应。用VSV法检测IFN-γ活性,结果细胞培养上清能抑制VSV产生的细胞病变,其中IFN-γ的效价为160-320U/mL。与疫苗株比较,二者增殖特性无明显差异,在BT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大小和形态相同。将rGPV-VP1-IFNγ在BT细胞上连续传12代,并对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进行PCR检测、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稳定表达,rGPV-VP1-IFNγ在BT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和细胞病变与rGPV-LacZ、GPV -AV41无明显差异,表明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插入并没有改变rGPV-VP1-IFNγ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rGPV-VP1-IFNγ保持了亲本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但是山羊IFN-γ的表达能否影响重组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增殖还有待于进行病毒接种实验动物来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从而为研制山羊痘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毒株提供依据,这将为山羊痘病毒作为载体构建重组活载体疫苗以及细胞因子作为佐剂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羊痘及羊痘病毒
  • 1.1.1 羊痘概况
  • 1.1.2 羊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1.2 重组痘病毒的研究
  • 1.2.1 构建重组病毒的原则
  • 1.2.2 构建重组病毒的方法
  • 1.2.3 提高重组病毒免疫效力的策略
  • 1.2.4 羊痘病毒作为病毒载体的优点
  • 1.2.5 重组羊痘病毒的研究现状
  • 1.3 口蹄疫病毒及其新型疫苗的研究
  • 1.3.1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基本结构
  • 1.3.2 口蹄疫病毒的型及亚型
  • 1.3.3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ORF)及其功能
  • 1.3.4 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
  • 1.4 传染性疾病的TH1/TH2 模式及其疫苗设计的指导意义
  • 1.4.1 传染性疾病Th1/Th2 模式的划分依据
  • 1.4.2 Th1/Th2 应答模式与选择性诱生HI或CI的关系
  • 1.4.3 病原体诱生的Th1/Th2 应答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 1.4.4 Th1/Th2 应答模式对疫苗设计的指导意义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山羊干扰素-γ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载体与受体菌
  • 2.1.3 酶类及主要生化试剂
  • 2.1.4 引物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2.2 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
  • 2.2.3 抗血清的制备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RT-PCR产物的鉴定结果
  • 2.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2.3.3 CapIFN-γ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2.3.4 CapIFN-γ的序列分析结果
  • 2.3.5 重组表达质粒的PCR鉴定结果
  • 2.3.6 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 2.3.7 融合蛋白的纯化及SDS-PAGE分析
  • 2.3.8 融合蛋白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及检测
  • 2.4 讨论
  • 第三章 共表达口蹄疫病毒VP1 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细胞与毒株
  • 3.1.2 载体与菌株
  • 3.1.3 生化试剂及试剂盒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3.1.5 引物设计
  • 3.1.6 犊牛睾丸细胞的制备
  • 3.1.7 vp1 基因的PCR扩增
  • 3.1.8 转移载体的构建
  • 3.1.9 转染和重组病毒筛选
  • 3.1.10 重组病毒的鉴定
  • 3.1.11 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3.2 结果
  • 3.2.1 vp1 基因的PCR扩增
  • 3.2.2 转移载体pTK-VP- IFNγ的构建与鉴定
  • 3.2.3 重组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 3.2.4 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3.3 讨论
  • 3.3.1 口蹄疫活载体疫苗的研究
  • 3.3.2 VP1 是FMDV最主要的抗原蛋白
  • 3.3.3 重组活载体疫苗的构建
  • 3.3.4 重组病毒的筛选与鉴定
  • 3.3.5 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 3.3.6 IFN-γ的抗病毒作用对重组病毒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表达FMDV vp1基因和山羊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