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形态演进研究

沈阳城市形态演进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全球化、信息化”、“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中城市群一体化”这些大机遇就摆在沈阳面前,沈阳正面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外部拓展和内部更新,“城市建设不具备可逆性”,沈阳该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一个城市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实体,城市空间形态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城市历史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但是对过去发展历程的回顾,更是城市未来发展探索的重要基础。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经历了兴起、发展、衰落、调整、重振的周期性发展过程,是中国区域研究十分典型的区域。论文选取东北最具典型性的城市——沈阳作为研究主体,以空间形态的演进作为切入点,对沈阳的城市发展历史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论文通过翔实的史料、数据,以古代、近代、现代、新时期的历史分期为轴,细致的阐释了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内涵、以城市空间形态模式为外形,力图全面论述沈阳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在表现。论文写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影响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动力机制的探讨和思索,而且总结出不同时期各种“力”所起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最后,论文针对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应用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规划范型对未来城市形态的发展、调控和优化进一步进行了探讨和判断,以期能对今后沈阳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出些有益的建议,引导城市向可持续的空间形态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 1.2.3 对沈阳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及意义
  • 1.3.1 论文研究的对象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资料获得及研究方法、框架
  • 1.4.1 资料获得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古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 2.1 古代沈阳城市发展背景
  • 2.2 古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轨迹
  • 2.2.1 诞生期(7200年前—公元前300年)
  • 2.2.2 发育期(公元前300年—1625年)
  • 2.2.3 成熟期(1625年—1644年)
  • 2.2.4 蜕变期(1644年—1840年)
  • 2.3 古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总的特征
  • 第三章 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 3.1 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背景
  • 3.2 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轨迹
  • 3.2.1 萌芽期(1840年—1898年)
  • 3.2.2 兴盛期(1898年—1931年)
  • 3.2.3 持续期(1931年—1941年)
  • 3.2.4 萧条期(1941年—1949年)
  • 3.3 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
  • 第四章 现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 4.1 现代沈阳城市发展背景
  • 4.2 现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轨迹
  • 4.2.1 起步恢复期(1949年—1958年)
  • 4.2.2 混乱拓展期(1958年—1978年)
  • 4.2.3 复苏改造期(1978年—1985年)
  • 4.2.4 快速膨胀期(1985年—1996年)
  • 4.2.5 跨越发展期(1996年—今)
  • 4.3 现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
  • 第五章 沈阳城市形态演变发展史总结
  • 5.1 沈阳城市形态演进规律总结
  • 5.1.1 周期性律特征
  • 5.1.2 各种矛盾运动的结果
  • 5.1.3 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
  • 5.2 沈阳近代城市规划历史范型
  • 5.2.1 《奉天都邑计划》(1932年)
  • 5.2.2 《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1956年)
  • 5.2.3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79-2000)》(1976年)
  • 5.2.4 《沈阳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992年)
  • 第六章 沈阳新时期城市形态演进判断
  • 6.1 新背景对沈阳城市形态的影响
  • 6.1.1 全球化造就新的城市功能区
  • 6.1.2 信息化影响传统的城市用地布局模式
  • 6.1.3 知识经济打破原有的产业发展场地要求
  • 6.1.4 快速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生长和新城建设
  • 6.2 合理城市形态刍议
  • 6.2.1 可生长的形态
  • 6.2.2 可持续的形态
  • 6.2.3 经济的形态
  • 6.2.4 和谐的形态
  • 6.3 沈阳未来城市形态演进判断
  • 6.3.1 外延与内涵复合,以外延生长为主
  • 6.3.2 跳跃与蔓延共存,一定时期内以蔓延填充为主,长期会出现跳跃
  • 6.3.3 多种新空间并起,以新产业拓展与房地产大盘建设为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课题的展望
  • 7.3.1 加强城市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度
  • 7.3.2 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指导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吐鲁番城市空间形态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9(12)
    • [2].武汉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标志性城市文化景观的形成[J]. 大众文艺 2020(01)
    • [3].武威1990—2016年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分析[J]. 工业建筑 2020(07)
    • [4].基于生态视角的合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5].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形态量化指标体系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12)
    • [6].城市空间形态的效率[J]. 城市设计 2016(06)
    • [7].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6)
    • [8].山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交通布局分析——以川东平行岭谷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6)
    • [9].浙江省主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城镇化质量评估[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0].多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美学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7(08)
    • [11].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以佛山环宇城综合开发项目为例[J]. 北方建筑 2017(04)
    • [12].带型城市空间形态格局探析[J]. 中国建材科技 2016(05)
    • [13].城市微气候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联性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7(10)
    • [14].海河水系变迁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J]. 建筑与文化 2016(04)
    • [15].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 建筑与文化 2016(06)
    • [16].张家港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9)
    • [17].中国近现代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探析[J]. 中国名城 2015(03)
    • [18].明清时期万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探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19].基于城市设计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细化诌议[J]. 城市地理 2017(18)
    • [20].浅析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J]. 城市地理 2016(08)
    • [21].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J]. 城市地理 2015(10)
    • [22].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以天津为例[J]. 城市地理 2012(S1)
    • [23].美国纽约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探析[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1)
    • [24].城市设计中活力营造的形态学探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量化分析与居民活动检验[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1)
    • [25].新建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01)
    • [26].交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研究——以武汉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6(02)
    • [27].1949年后无锡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02)
    • [28].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5(03)
    • [29].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形态研究[J]. 华东公路 2014(02)
    • [30].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04)

    标签:;  ;  ;  ;  

    沈阳城市形态演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