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科动物论文-黄建伟,刘忠权,韩德民

蛙科动物论文-黄建伟,刘忠权,韩德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蛙科动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粒体,16S,rRNA基因,蛙科,空间结构

蛙科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伟,刘忠权,韩德民[1](2010)在《虎纹蛙及其它几种蛙科动物线粒体16S rRNA的空间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虎纹蛙16S rRNA基因全序列,并从GeneBank上下载了5种蛙科动物同源序列,利用CLUSTAL与MEGA3.1软件比较了种间的序列差异,用RNAdraw软件推测分析二级结构的空间构象,并根据空间结构对这6种蛙科动物的分类地位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虎纹蛙与黑斑蛙的二级结构最为相似,与泽蛙结构大体一致,而与黑斑蛙同属的金线蛙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凹耳蛙与上述几种差别较大;福建大头娃与这几种蛙科动物差距最为明显。空间结构分析与序列比较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江建平[2](2009)在《中国蛙科动物的生存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蛙科动物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全世界有500种左右,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科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蛙科动物3亚科20属123种,其中蛙亚科9属85种、叉舌蛙亚科9属30种、浮蛙亚科2属8种。(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09年04期)

许乐仁,杨冬梅,欧德渊[3](2008)在《蛙科动物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实验动物,某些蛙科动物被广泛应用在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但对蛙科动物的免疫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方法研究证实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和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存在,并对蛙肥大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1-01)

金莉莉,王秋雨[4](2008)在《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及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蛙科(Ranidae)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两栖动物,种类超过650种。为开拓和适应广阔的栖息地及多样的生态环境,其皮肤腺体中进化产生了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抗菌肽。它们除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外,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蛙科动物皮肤抗菌肽起源于共同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重复制和突变,形成了天然抗菌肽的巨大资源库。这些肽在模拟膜的溶剂中几乎都是疏水的,并带正电荷,以一种两亲性的α-螺旋的构象存在。根据氨基酸组成及结构的相似性,可以将蛙科动物抗菌肽分成brevinin-1、esculentin-1、esculentin-2、temporin、ranalexin、ranatuerin-1、ranatuerin-2、plaustrin、brevinin-2、tigerinin、japonicin、nigrocin和melittin相关肽等若干个家族。文章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目前已经鉴定的蛙科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特点、家族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东北林蛙新家族抗菌肽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8年10期)

车静[5](2006)在《现生蛙科动物部分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蛙科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两栖类群之一,目前包括约700多个物种。蛙科动物中存在大量的同型性现象,这种形态上的保守给传统的分类学带来了很大困难。除了南美洲南部以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区,蛙科动物几乎是全世界分布的,这种广布性使蛙科动物易成为研究生物地理的良好的模式生物。本论文以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从不同的分类阶元,对现生蛙科动物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分类系统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同时探讨了相关的生物地理学问题。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运用两段核基因和线粒体数据探讨了中国蛙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现有核基因的数据结果支持目前中国蛙科物种两个亚科的划分,即蛙亚科和叉舌蛙亚科。费等(1990)建议的浮蛙亚科应该作为一个属放入叉舌蛙亚科;同时杨等(1989)建议的湍蛙亚科也应该以一个属放入蛙亚科。通过我们得到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研究表明,对中国蛙科物种种上水平的划分需要在增加其它基因片段的同时,增加样本数量,以期得到一个让人信服的分类系统。2.以本研究所得到的蛙亚科物种序列为基础,结合来自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其它蛙亚科物种序列,运用两段核基因和两段线粒体数据对蛙亚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的联合数据集(mt+nu)支持蛙亚科的单系(Dubois,2005),由两个族tribes组成(Stauroini和Ranini)。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排斥蛙亚科内叁个属的划分(Staurois,蛙属Rana,和湍蛙属Amolops)。拟湍蛙属Pseudoamolops的分类地位不被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湍蛙属物种Amolops sensu lato(Dubois,1992)恢复成并系,由两个大的亚枝组成。尽管支持率较低,蛙属的单系性仍然能够得到支持。建立在目前的系统发育关系上,我们建议了一些新的分类改变。由于蛙亚科物种的广泛分布,最后我们仅仅在Ranini族里建议了十一个支系。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分类系统必须等待更多的物种样本被研究以后才能最终确定。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蝌蚪腹吸盘的出现在蛙亚科不同的支系中是多次独立进化的事件,是受到相似的选择压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种的适应性器官在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时要特别的小心谨慎。最后,本研究利用不依赖于分子钟假设的分子分歧年代测定方法,计算了蛙亚科物种部分支系的进化时间,结合我们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支持亚洲蛙亚科物种可能受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撞击的影响发生了快速辐射事件。一个可能的从东、南亚开始扩散到欧亚大陆,两次独立进入美洲的扩散被支持。3.以本研究所得到的两段线粒体数据为基础,结合已经发表的东亚的林蛙群物种(多数为日本的林蛙物种)序列,探讨了东亚林蛙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相关的生物地理问题。数据结果支持包括梭德氏蛙在内的所谓林蛙群的单系性,但支持率不高。另外东亚核型2n=24的林蛙群是一个单系,由秦岭群体和东北亚群体组成。建立在目前的系统发育基础上,我们建议将东北地区的原“中国林蛙”群体划分为东北林蛙。秦岭群体需要在更多的样本居群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01)

赵尔宓,王力军,史海涛,吴贯夫,赵蕙[6](2005)在《中国的树蛙科动物并记树蛙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树蛙科动物的特征加以简要介绍。其次对近年在海南岛野外工作期间采集的树蛙科动物一种18雄3雌加以研究,在对其外部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它们隶属树蛙属,又将其中雌雄各一号的肩带及前肢制成双色骨骼标本,发现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指骨末节游离端分叉甚深且呈“Y”形,证明它们确系树蛙属动物无疑。经详细研究和比较,确定它们是树蛙属中的一个新种,现对此新种进行描述和报道。(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5年03期)

蛙科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蛙科动物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全世界有500种左右,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科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蛙科动物3亚科20属123种,其中蛙亚科9属85种、叉舌蛙亚科9属30种、浮蛙亚科2属8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蛙科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1].黄建伟,刘忠权,韩德民.虎纹蛙及其它几种蛙科动物线粒体16SrRNA的空间结构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0

[2].江建平.中国蛙科动物的生存状况[J].大自然.2009

[3].许乐仁,杨冬梅,欧德渊.蛙科动物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C].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2008

[4].金莉莉,王秋雨.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及功能[J].遗传.2008

[5].车静.现生蛙科动物部分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

[6].赵尔宓,王力军,史海涛,吴贯夫,赵蕙.中国的树蛙科动物并记树蛙属一新种[J].四川动物.2005

标签:;  ;  ;  ;  ;  

蛙科动物论文-黄建伟,刘忠权,韩德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