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糖铝和黄连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硫糖铝和黄连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付数清李学峰

(甘肃省宕昌县南阳卫生院甘肃宕昌7485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应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单纯黄连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应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较低,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顽固性胃炎硫糖铝黄连素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106-02

慢性胃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慢性顽固性胃炎主要是指经过正规抗酸治疗,或者清除幽门螺杆菌(HP)后仍然未见显著效果的一类胃粘膜炎症,临床上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糜烂性胃炎或者伴有胆汁返流性胃炎等症状较为常见[1]。慢性顽固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常会导致腺体萎缩等胃黏膜病理变化,部分患者会伴有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大大增加癌变的风险[2]。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方法较多,临床治疗疗效不一,我院近年来采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探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独的黄连素治疗以及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参照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胃神经官能症、幽门梗阻、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功能性慢性胃炎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介于25-74岁,平均(41.1±2.3)岁;病程10个月-11年,平均(3.3±1.4)年。疾病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例,伴有胃窦炎1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13例,十二指肠炎9例,糜烂性胃炎8例,具有典型上腹疼痛、纳差、反酸、嗳气等不明原因胃病者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介于24-73岁,平均(42.1±1.9)岁;病程11个月-12年,平均(4.1±1.2)年。疾病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例,伴有胃窦炎1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13例,十二指肠炎11例,糜烂性胃炎9例,具有典型上腹疼痛、纳差、反酸、嗳气等不明原因胃病者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用之前的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0.4g黄连素每日餐前口服治疗,1次/d,连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g硫糖铝于餐前1h服用,晚上临睡前在空腹状态下应加服1次,3次/d,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若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则改服0.4g黄连素片、1.0g硫糖铝片早晚空腹口服。待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退后,仅仅在临睡前给予0.4g黄连素片、1.0g硫糖铝片空腹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患者局部疼痛或不适、腰腹疼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恶心、饱胀、反酸、嗳气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经内窥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病变完全消失,或已经形成瘢痕,伴有胆汁反流患者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经Hp检测结果显示阴性。②有效:以上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有效改善,经内窥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病变的范围缩小面积超过1/2,胆汁反流现象有明显缓解,HP结果显示阴性或弱阳性。③无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经内窥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病变面积缩小在1/2以内,仍然存在明显胆汁反流现象,Hp检测结果显示阳性。④复发:近期治愈、治疗有效者进行1年以上的跟踪随访,停药后再次出现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且累计持续时间超过4周。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复发率

观察组60488456(93.3)2(3.3)

对照组6033151248(80.0)18(30)

2.2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型的临床疗效。具体如表2所示。

表2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型的临床疗效(n,%)

疾病分型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萎缩性胃炎53205(100)

浅表性胃炎32103(100)

胃窦炎17151116(94.1)

胆汁返流性胃炎13111112(92.3)

十二指肠炎97118(88.9)

糜烂性胃炎87108(100)

不明病因53114(80)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便秘、大便干结症状,并未进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然消失。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4],慢性胃病的主要诱因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浓度过高以及幽门螺菌(HP)感染所致,因此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病应以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彻底根除HP为主要原则。但由于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病因具有多样化,仅仅采用抑酸治疗以及HP根除治疗的临床疗效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不仅应注重胃酸分泌过高以及HP感染等“攻击因子”的处理,同时也应该强调对胃黏膜因子的保护,近年来胃黏膜保护剂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重视。胃黏膜保护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损伤黏膜上皮的修复,促进黏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修复以及重建,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硫糖铝是一种化学结构含有8个硫酸根的蔗糖硫酸酯铝盐,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其在酸性胃液中,可结合蛋白质蛋白酶、大分子肽类、金属类物质,形成多阴离子凝胶样物质,与受损黏膜表面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等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一种炎性反应或溃疡保护性屏障,有利于保护胃黏膜上皮遭受损伤。同时硫糖铝可与胆汁充分结合,吸附胆汁酸以及胆盐,减少胆汁酸、胃蛋白酶以及胃酸的腐蚀以及渗透,可积极促进胃黏膜黏液以及碳酸氢盐的分泌,使壁细胞对胃酸敏感性降低,抑制胃酸扩散,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其浓度,有利于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次硫糖铝可促进合成磷脂、糖蛋白,有利于刺激形成新生血管,改善胃黏膜血流状况,促进胃黏膜上皮组织结构的修复以及再生。且硫糖铝可有效抑制细菌的脂多糖作用,以及HP的移生因子抗原作用,降低HP菌体的活性,降低HP菌体的繁殖以及密度,有利于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黄连素是一种生物碱类,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三颗针、黄柏、黄连等植物,是中医治疗中均为清热解毒、抗感染的良药。最新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连素不仅具有抗心衰、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心率失常、调节体内血脂平衡等功效,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胃肠黏膜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抑制、消除HP,抗炎、抑酸、调节全身机体免疫的效果。陆永德等研究表明,黄连素可减少菌体表面菌毛,有效抑制细菌的吸附作用,通过机体免疫调节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经研究发现黄连素可有效诱导癌前病变细胞以及胃癌细胞的凋亡,有利于胃癌的防治。

本组研究表明,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单用黄连素治疗提高了13.3个百分点,研究结果(93.3%)高于李旭辉等,且复发率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进一步证实,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应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昭徐.硫糖铝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现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5(03):144-145.

[2]李旭辉.硫糖铝和黄连素治疗顽固性慢性胃炎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7(05):87-88.

[3]黄桂平.硫糖铝和黄连素治疗顽固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4(12):122-123.

[4]李锦明.硫糖铝和黄连素联用方案治疗顽固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123.

标签:;  ;  ;  

硫糖铝和黄连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