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论文题目: 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曲淼

导师: 唐启盛,周东丰

关键词: 抑郁症,中医证候,培元解忧方,肾虚肝郁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抑郁症(Depression)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难治性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目前西药物治疗具有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的特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虽有一定优势,但是有关于抑郁症的中医分型和治疗方药目前均无统一的认识,各医家提出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均从个人经验出发,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规范研究以验证。本研究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从症状入手,进行一定样本量的证候观察,借助统计学手段初步拟订中医分型。并同时设立中药和西医对照组,评定各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证候观察及疗效观察时,均配合使用精神科量表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一方面使疗效评价更准确、可信,另一方面可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西医诊断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本研究,初步制订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并对中药和西药的疗效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对于丰富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揭示抑郁症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在规律均具有一定意义。 本课题研究分证候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 1.证候研究部分: 目的:从症状入手,进行一定样本量的证候观察,借助统计学手段初步拟订中医分型,并探讨中医证候与西医症候群(HAMD因子)间的内在联系。方法:①本研究首先从症状入手,制订了中医症状观察表,主要症状都进行分级量化,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核心症状按照2、4、6分评定。次要症状按照1、2、3分评定。扩充增加的部分症状,按照无:0分,有:1分进行评价。配合使用西医HAMD抑郁量表,在北京地区5家医院,对105例原发、首发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证候观察,利用统计学手段总结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②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专家组经验,将74项症状归纳为16个因子,经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分层聚类分析)、Bivariate Correlation(双变量相关分析)、Partial Correlation(偏相关分析)和德尔菲法判定,初步拟订出抑郁症的中医分型及其证候标准。③使用Bivariate Correlation(双变量相关分析)和Partial Correlation(偏相关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病程、性别等与中医证候及HAMD量表因子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105例患者中,男性占31.3%,女性占68.7%,男女比约为1:2.1。年龄平均40.85±14.10,≥18岁<30岁占23.3%,≥30岁<50岁占48.4%,50岁以上占28.3%。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占92.4%。重度抑郁症患者占7.6%。②利用统计学手段和德尔菲法判定,初步拟订出抑郁症的6个中医分型及其证候标准:心胆气虚、气虚血瘀、心肾不交、脾肾两亏、肾虚肝郁、气郁化火。③经相关性研究,肾精不足与HAMD量表阻滞因子(包括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阻滞和性症状五项症状)相关性最高,与肾虚肝郁型相关的HAMD因子数最多(焦虑/躯体化、体重因子、阻滞因子、睡眠障碍、绝望感)。经理论探讨,提示肾精不足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肾虚肝郁型为本次抑郁症调查中的主要证型之一。④结果显示,女性的中医证候、抑郁程度重于男性;肾虚肝郁证型与病程呈正相关。即病程越长,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国外研究

1.2 国内研究

2.抑郁症的诊断

2.1 诊断标准

2.2 评定量表

2.3 影像学与电生理研究

3.临床表现

3.1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3.2 抑郁症的周边症状

4.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研究

4.1 神经递质学说

4.2 遗传因素研究

4.3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

5.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心理治疗

5.3 电痉挛治疗(ECT)

6.预后

综述二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探讨

1.抑郁症的中医历史沿革

2.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1 古代文献研究

2.2 现代研究

3.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研究

3.1 抑郁症中医证候古代文献研究

3.2 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现代研究

4.抑郁症辨证论治研究

4.1 古代医家观点

4.2 现代医家观点

4.3 益肾疏肝法

前言

第一部分 抑郁症中医证候研究

研究方案流程图

判断抑郁症流程图

研究标准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2.1 建立抑郁症中医证候研究专家组

2.2 证候观察

2.3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2.中医症状调查结果

3.抑郁症症状(HAMD量表)调查结果

4.患者一般情况与HAMD量表的相关研究

5.患者一般情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

6.中医证候与HAMD量表的相关研究

7.抑郁症中医证型及证型标准研究

7.1 聚类研究

7.2 确定各证型的主次症状

8.中医证型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9.各证型与患者基本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10.各证型在患者中的分布研究

讨论

1.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2.抑郁症的中医证候与HAMD抑郁量表相关性研究

2.1 肾精不足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

2.2 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主要证型

3.患者个人情况与中医证候、HAMD因子的相关研究

3.1 个人情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

3.2 个人情况与HAMD因子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方案流程图

诊疗标准

临床资料

结果

1 两组组间HAMD因子及总分分值比较

2 两组组间中医症状及总分分值比较

3 肾虚肝郁评定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4 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益肾疏肝法的治疗研究

2.肾虚肝郁评定表信度和重复效度检验

结论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 郑开梅.天津中医学院2005
  • [2].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D]. 吴崇胜.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3].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型诊断量表及证候特征研究[D]. 尹冬青.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4].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特征研究[D]. 李那永.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5].基于贝叶斯(Bayes)网络技术的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 包祖晓.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 [6].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王红艳.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标签:;  ;  ;  ;  

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