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虚寒证特征与证候研究流程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虚寒证特征与证候研究流程

论文摘要

目的①总结虚寒证的证型及症状分布等特征,验证虚寒证基因表达谱中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②建立中西医结合宏微观贯通研究的理论认知方法学示范;③构建实用性、操作性较强以及可个性化裁剪的“证候-生物信息学”整合研究的流程框架和配套图谱。方法1.系统整理13年来的虚寒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数据进行综合性数理统计,并对分析的结果从中医学理论方面展开阐述和讨论;2.使用“虚寒证量化评估表”与专家组单盲辨证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虚寒证患者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抽取血样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验证候选特征基因的差异表达;3.引进软件工程学模块式系统设计的理念方法,构建具体化、个性化、易操作和可裁剪的“证候-生物信息学”交叉、渗透及整合研究的流程模式。结果1.13年间彭州地区虚寒证患者占流调总人数的34~37%;其中以兼证居多,心脾肾阳虚占56%,脾肾阳虚占21%,心肾阳虚占12%。单纯脏腑证型或无定位的虚寒证比例小,其中肾阳虚居首,占患者的5%。单纯证型与兼证中有肾阳虚表现的占患者的93%。心脾肾阳虚在女性中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患肾阳虚的年龄小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时q-PCR实验数据分析显示,虚寒证组能量代谢基因NDUFV1、NDUFA1、ATP6V0D1、ATP5C1和ATP4A的相对表达量的均值高于正常人组,ENO1和P2RX5(重复验证)低于对照组,ACLY、GAPDH和CYC1区别不明显;T检验显示ATP6VODI和ATP4A的高表达有统计学意义。3.构建了“证候-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流程模式,包括整体模式图和各模块分解图,以及流程图的文字描述、说明及其在虚寒证研究中的应用。结论1.一套具体方法学示范——综合性证候-生物信息学的处理方法合理方法的选择对解决海量数据的困惑至关重要;同时形形色色的分析软件也为研究者带来困扰。只有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才能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概括为有用的信息。总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证候-生物信息学”研究都具有可行性。2.一组流程框架——多平台生物信息学交叉渗透分析流程模式良好的流程模式对解决研究中出现的数据管理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流程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不同的方法、平台需要合理地组合搭配,按照一定的步骤形成特定的流程。流程设计既要体现证候研究的共性,也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和灵活性。有必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目标,剪裁出最合适某一个具体研究的个性化流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形目录
  • 表格目录
  • 缩略词
  • 前言
  • 1.中医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1.1.中医学面临的挑战
  • 1.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 1.3.中西医宏微观贯通趋势
  • 1.4.证候-生物信息学交叉渗透研究
  • 1.5.中西医整合的历史机遇
  • 2.虚寒证的研究背景
  • 2.1.中医对虚寒证的认识
  • 2.2.虚寒证病理生理机制的探讨
  • 2.3.虚寒证的预防与治疗
  • 2.4.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 3.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3.1.流行病学调查样本分析需进一步深化
  • 3.2.方法学模式需直观具体化
  • 3.3.基因芯片实验的假阳性
  • 3.4.数据管理的严密性
  • 4.相关解决方案与意义
  • 4.1.中医诊断学指标与流行病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
  • 4.2.生物信息学横纵向研究的思路
  • 4.3.宏观证候与微观基因表达谱结合研究虚寒证
  • 4.4."证候-生物信息学"方法及流程研究
  • 5.研究目的
  • 5.1."证候-信息生物学"宏微观贯通的理论认知方法示范
  • 5.2.虚寒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5.3.构建"证候-生物信息学"流程框架
  • 第一章 虚寒证流行病学调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流行病学调查
  • 1.1.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学意义
  • 1.2.流行病学调查操作细则
  • 1.3.虚寒证的判别
  • 1.4.虚寒证轻重程度的评定
  • 2.虚寒证流调资料Excel平台的多角度统计分析
  • 2.1.流调数据的预处理和整体分析结果
  • 2.2.整体数据的纵列分析与结果
  • 2.3.Excel整体分析的总结和讨论
  • 3.整体流调样本的SPSS平台统计处理与结果
  • 3.1.定量分数的正态检验结果(Normal Distribution Test)
  • 3.2.因子频率分析与结果
  • 3.3.信度分析与结果(RA)
  • 3.4.主成分分析与结果(PCA)
  • 3.5.分层聚类分析与结果(HCA)
  • 3.6.SPSS分析结果的深层梳理与讨论
  • 第二章 虚寒证证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心脾肾阳虚证特征的分析结果
  • 1.1.Excel分析与结果
  • 1.2.SPSS平台统计分析与结果
  • 1.3.与非心脾肾阳虚的纵向比较结果
  • 1.4.心脾肾阳虚型分析总结与讨论
  • 2.脾肾阳虚证特征的分析结果
  • 2.1.Excel分析与结果
  • 2.2.SPSS平台综合分析与结果
  • 2.3.脾肾阳虚型分析总结
  • 3.心肾阳虚证特征的分析结果
  • 3.1.Excel分析与结果
  • 3.2.SPSS平台综合分析与结果
  • 4.肾阳虚证特征的分析结果
  • 4.1.Excel分析与结果
  • 4.2.SPSS平台综合分析与结果
  • 5.虚寒证各证型分析总结与讨论
  • 5.1.各证型积分与年龄相关性
  • 5.2.同证型两性症状的差异性
  • 5.3.四个证型的高频次因子
  • 5.4.分层聚类的分类趋向性
  • 第三章 虚寒证功能紊乱基因的q-PCR验证
  • 1.被验证基因及引物
  • 2.样本采集与试剂仪器准备
  • 2.1.血样采集和分离白细胞所需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血样采集与分离白细胞
  • 2.3.提取RNA
  • 3.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3.1.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实验步骤
  • 4.实验结果
  • 4.1.RNA质检结果
  • 4.2.基因的扩增及熔解曲线
  • 5.实时q-PCR相对表达量数据分析与结果
  • 5.1.基因相对表达量Excel比较结果
  • 5.2.虚寒证组与正常人组相对表达量的均值
  • 5.3.SPSS平台分析结果
  • 5.4.验证结果和讨论
  • 第四章 证候-生物信息学整合研究流程
  • 1.研究流程的概述与设计
  • 1.1.流程的概念与特点
  • 1.2.医学研究流程的特点
  • 1.3.证候-生物信息学整合研究流程设计
  • 2.流程模式图谱及描述
  • 2.1.流程最高层次:整体框架
  • 2.2.一级分解—模块一:流行病学群体调查设计与操作
  • 2.3.一级分解—模块二:专家筛查与确定
  • 2.4.一级分解—模块三:基因表达谱实验
  • 2.5.一级分解—模块四:跨平台综合数据统计分析
  • 2.6.一级分解—模块五:研究成果输出
  • 3.流程的实际应用示范
  • 3.1.模块一的实现
  • 3.2.模块二的实现
  • 3.3.模块三的实现
  • 3.4.模块四的实现
  • 3.5.模块五的实现
  • 4.结果和讨论
  • 结语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虚寒证辨证因子及评分细则
  • 附件2:致谢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综述—证候与虚寒证的现代基础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氧化损伤在妇科虚寒证中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8)
    • [2].家系虚寒证与非家系虚寒证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7)
    • [3].虚寒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2)
    • [4].用特征功能模块法挖掘一个虚寒证家系的基因表达谱[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5)
    • [5].妇科虚寒证大鼠模型的创建[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1)
    • [6].曹氏家系肾阳虚寒证十五年追踪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7)
    • [7].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 2011(02)
    • [8].从脏腑虚寒证辨治口苦[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7)
    • [9].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黄芪水煎液对虚寒证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9)
    • [10].基于PLS虚寒证大鼠模型表征评价体系的研究[J]. 陕西中医 2011(12)
    • [11].温经汤治疗月经病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18)
    • [12].冷应激对虚寒证人群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1)
    • [13].虚寒证的微观化诊断方法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05)
    • [14].温经汤对妇科虚寒证模型大鼠卵巢能量代谢的影响[J]. 中成药 2013(07)
    • [15].改良天灸散穴位贴敷虚寒证老年腰痛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14)
    • [16].“整肠宁丸”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慢性腹泻虚寒证4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0(11)
    • [17].Nrf2与NF-κB信号交互作用介导妇科虚寒证氧化损伤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2)
    • [18].金匮温经汤对妇科虚寒证模型大鼠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09)
    • [19].《内经》寒证的探讨与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7(02)
    • [20].附子正丁醇、水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8)
    • [21].五子衍宗丸联合隔药灸治疗下元虚寒证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4)
    • [22].破壁灵芝孢子粉对虚热证和虚寒证小鼠环核苷酸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 2019(07)
    • [23].中药热奄包联合艾灸配合临床护理治疗虚寒证慢性胃炎胃脘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3)
    • [24].基于代谢组学的实寒证、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尿液的比较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12)
    • [25].安胃疡胶囊联合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证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5)
    • [26].艾附暖宫丸对月经后期虚寒证患者卵巢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2)
    • [27].温经汤治疗月经病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2)
    • [28].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氧化应激的变化及金匮温经汤的干预机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02)
    • [29].利血平所致大鼠虚寒证模型的研究及热药吴茱萸的干预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11)
    • [30].温肾止遗方辨治下元虚寒证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标签:;  ;  ;  ;  ;  ;  ;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虚寒证特征与证候研究流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