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它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雷雨》短短七万多字却有着313个反问句,反问句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以往对《雷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语言艺术或者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而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主要从语言本体的角度,以句法、语义、语用为出发点,结合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知识对《雷雨》反问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句法的角度,把《雷雨》反问句分为特指型反问句、是非型反问句、正反型和选择型反问句。分别分析之后,我们把是非类反问句分为“难道”类、“不/没有”类、“不是”类、“还”类、“以为”类、“反而”类和无标记类;特指类反问句分为“谁”类、“怎么”类、“哪”类、“什么”类、“为什么”类、“何必”类等几种类型。选择类和正反类是使用频率比较低的两种反问句。选择型的反问句分为三种类型:全项否定式、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反问句;正反型反问句分为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否定式两种。从语义角度分析,我们发现句法结构、语境和语调都对反问句的语义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语用角度,通过对《雷雨》反问句的分析,我们发现《雷雨》反问句的衍生功能一共有5个,有表达不满情绪的功能,不满情绪有时因具体语境不同而有强弱差异,有时不满中还兼有埋怨、责怪、反驳、嘲讽、愤怒、厌恶等。另外还有:表达辩驳的功能,表达提醒的功能,表达困惑的功能和表达建议、劝解的功能。另外,对《雷雨》反问句进行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分析后,在每章的小结里我们都有一些对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反问句的教学有所帮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雷雨》版本研究综述[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2].《雷雨》与中国早期现代佳构剧[J]. 文艺争鸣 2019(12)
 - [3].这个冬天,烟台版《雷雨》来了[J]. 走向世界 2019(52)
 - [4].戏剧动作魅力解读——以《雷雨》为例进行探讨[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6)
 - [5].《雷雨》版本研究的意义、现状与瞻望[J]. 许昌学院学报 2020(03)
 - [6].歌剧《雷雨》中音乐对四凤的角色刻画[J]. 中国戏剧 2020(09)
 - [7].改造原著:《雷雨》的电视剧改编[J]. 艺术科技 2018(12)
 - [8].话剧《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浅析[J]. 戏剧之家 2018(28)
 - [9].《雷雨》中的寂寞者形象探析[J]. 名作欣赏 2018(12)
 - [10].教材研究与教学不能画等号[J]. 中学语文教学 2017(02)
 - [11].禁锢与反抗——《雷雨》意象分析[J]. 电视指南 2017(18)
 - [12].《雷雨》研究与教学现状述评[J]. 中学语文教学 2013(04)
 - [13].研究话剧《雷雨》的电影、电视改编[J]. 大众文艺 2018(22)
 - [14].人性的挣扎与毁灭——论《雷雨》的思想主题[J]. 现代交际 2017(10)
 - [15].《雷雨》中的弦外之音[J]. 戏剧之家 2017(14)
 - [16].《雷雨》中潜台词的关联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17].存在主义式的伦理悲剧——用存在主义分析造成《雷雨》悲剧的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8)
 - [18].《雷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06)
 - [19].莫把“翘首”当“翘楚”[J]. 咬文嚼字 2015(03)
 - [20].《雷雨》笑场的积极启示[J]. 编辑学刊 2015(03)
 - [21].《雷雨》的市民接受真相——兼及20世纪40年代上海话剧通俗化的趋势[J]. 文艺争鸣 2015(07)
 - [22].浅析《雷雨》[J]. 中学语文 2020(03)
 - [23].组串聚合 深度促学——《雷雨》(统编本二下)教学片段及解读[J]. 小学语文教学 2020(10)
 - [24].《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04)
 - [25].谈谈“项目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雷雨》为例[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03)
 - [26].切实的存在与执念的虚无——用存在主义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根源与悲剧之美[J]. 青年文学家 2020(21)
 - [27].《雷雨》教学设计[J]. 新课程 2020(18)
 - [28].浅析《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异同[J]. 青年文学家 2018(35)
 - [29].“众声喧哗”论《雷雨》——《〈雷雨〉研究资料》导言[J]. 中文论坛 2018(02)
 - [30].浅析《雷雨》人物性格形象[J]. 北方文学 20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