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论文摘要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并且脑卒中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由于该方法时间窗短,继发脑出血风险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应用。研究有效的脑保护成为目前脑卒中研究的热点。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广泛的分布于人体的组织中,对人体产生多种病理和生理的作用,如血压的调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肿瘤的生长与浸润、炎症反应和血管的再生等过程。KKS广泛的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炎症、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 TK)对脑梗死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对脑缺血的作用存在着争议。有些研究表明,在大鼠脑缺血开始,应用TK可以加重脑缺血区组织的炎症反应,使脑缺血病变加重。有些人认为,在脑缺血发生后,延迟使用TK(在8小时以后使用)可以减轻脑缺血病变,更有益于缺血脑组织的恢复。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缓激肽(Bradykinin BK)B2受体发挥作用的。BK-B2R被阻滞以后这种保护作用消失。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以后,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对大鼠的脑缺血有无保护作用,对缺血区脑组织作用机制以及它对缺血区缓激肽及其受体的影响。我们拟通过本研究明确TK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缺血型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目的:探讨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TK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90分钟后再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8小时,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1d-1,连续注射3天。TK治疗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8小时,给予腹腔注射TK17.5PNAU·kg-1d-1,连续注射3天。于术后第3天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SS),然后处死大鼠行梗死体积(TTC染色)的计算、缺血区的病理改变(HE染色)的检查以及缺血区神经细胞情况(尼氏染色)的检查,评价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结果: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8小时,给予TK治疗能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使大鼠的梗死体积变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TK治疗使大鼠缺血区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使缺血区的尼氏染色结果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区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第二部分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区的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TK治疗组。实验动物的制备方法及给药情况同第一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TK的作用机制:1、对缺血区细胞凋亡的影响,主要检测缺血区的TUNEL染色和Caspase-3的免疫组化情况。2、对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主要检测缺血区TNF-α、IL-6的免疫组化情况。3、对缺血区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主要检测缺血区NSE免疫组化情况。4、对缺血区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主要检测缺血区GFAP免疫组化情况。5、对缺血区血管增生的影响,主要检测缺血区vWF的免疫组化情况。结果: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8小时以后应用TK治疗,缺血区的脑组织保护作用机制主要有:1、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区的细胞凋亡,使脑缺血区的TUNEL染色、Caspase-3的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区的炎症反应,使脑缺血区TNF-α、IL-6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能促进脑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再生,使脑缺血区NSE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增多,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4、能促进脑缺血区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使脑缺血区GFAP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增多,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5、能促进脑缺血区血管的增生,使脑缺血区的vWF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增多。结论: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抑制缺血区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促经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再生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第三部分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缓激肽及其受体的影响目的:探讨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的BK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TK治疗组。实验动物的制备方法及给药情况同第一部分。采用ELISA法检测缺血区的缓激肽浓度。采用RT-PCR方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BK-B1R、BK-B2R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BK-B1R、BK-B2R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8小时以后,应用TK治疗使脑缺血区BK的浓度升高。使脑缺血区BK-B1R轻度升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BK-B2R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TK治疗使脑缺血区BK-B1R的蛋白表达轻度升高,使BK-B2R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延迟应用TK(在再灌注后8小时应用),使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区的缓激肽B1受体轻度升高,使缓激肽B2受体明显升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本论文常用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 KKS)的激活及其代谢
  • 二、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在脑缺血治疗中作用存在的争议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缓激肽及其受体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14(03)
    • [2].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脑组织水肿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08)
    • [3].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09)
    • [4].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5(05)
    • [5].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的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8)
    • [6].中医药抗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09(04)
    • [7].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10)
    • [8].灯盏花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04)
    • [9].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MMP-2、MMP-9表达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05)
    • [10].L-卡尼汀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机制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05)
    • [11].三七总皂苷保护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02)
    • [12].制作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要点及体会[J]. 实验动物科学 2013(04)
    • [13].运动对老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01)
    • [14].不同麻醉下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及氧供需平衡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1)
    • [15].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及HSP70表达的影响[J].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3)
    • [16].基于游离脂肪酸靶向脂质组学的脑缺血再灌注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20(02)
    • [17].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2)
    • [18].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和GFAP表达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04)
    • [19].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7)
    • [20].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04)
    • [21].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4)
    • [22].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 四川医学 2010(10)
    • [23].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2)
    • [24].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4)
    • [25].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09(05)
    • [26].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GFAP表达的影响[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12)
    • [27].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8(02)
    • [28].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损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9)
    • [29].紫菜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营养学报 2016(05)
    • [30].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白质的损伤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31)

    标签:;  ;  ;  ;  ;  ;  

    组织型的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