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山区型采煤废弃地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日益严重,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指出这类区域生态修复与生态服务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门头沟近年修复实践,挖掘出多种适合该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山顶生态采摘园式、山坡梯田林果式、矸石山景观重建式、沟谷水保式、文化主题公园式和矿山博物馆式等;在示范区修复实践中创新性延伸出系列集成技术,包括:山坡塌陷坑充填植被重建集成技术、山坡塌陷梯田林果集成技术、矸石山无覆土植被景观重建集成技术、矿井水综合利用水脉修建集成技术、高新生态人居景观修建集成技术和生态军事体验旅游开发集成技术;对于该类地区的生态修复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修复后生态系统,指出其具有畅通的生态流和价值流,是自我调节和反馈的相对独立的健康生态系统;并依据生态服务分析和效应表征、效益分析,揭示出采煤废弃地生态修复是生态服务实现的原动力,生态服务的最优化是生态修复的导向,这二者互动关系,人是这一过程的调节者。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详细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综述1.3 研究目标和内容1.4 研究意义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2.1 相关概念与内涵2.1.1 生态修复2.1.2 矿区生态修复2.1.3 生态服务2.1.4 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2.1.5 生态修复与生态服务的关系2.2 基础理论2.2.1 恢复生态学2.2.2 生态学理论2.2.3 可持续发展2.2.4 生态经济学2.2.5 系统论2.2.6 耗散结构理论2.2.7 控制论2.3 本章小结3. 研究区概况3.1 研究区的简介3.1.1 研究区的选定3.1.2 研究区基本概况3.2 研究区环境破坏现状3.2.1 煤矸石3.2.2 废弃房屋3.2.3 植被损害3.2.4 崩塌、滑坡、泥石流3.2.5 塌陷和不均匀沉降3.3 示范区的确定3.3.1 典型示范区的选择3.3.2 典型示范区的代表性3.4 本章小结4. 山区型采煤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4.1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目标4.2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内容4.2.1 受损农地再利用4.2.2 废弃矿业资源再开发4.2.3 合理开发和保护未利用废弃地4.2.4 地质灾害防治4.2.5 生态景观建设4.3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模式4.3.1 生态农业模式4.3.2 生态旅游模式4.3.3 沟谷水保模式4.3.4 矸石山景观再造模式4.3.5 矿山工业再利用模式4.3.6 科学研究基地模式4.4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技术模式4.4.1 生态修复技术4.4.2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4.5 本章小结5.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应用案例1:西马各庄示范区的生态修复5.1 示范区范围5.2 研究内容5.3 研究目标5.4 研究区环境调查5.4.1 技术依据5.4.2 工作内容5.4.3 技术要求5.4.4 环境调查工程5.5 生态修复规划5.5.1 研究区基本情况分析5.5.2 设计理念5.5.3 规划分区5.6 生态修复规划内容5.7 实施方案设计5.7.1 塌陷严重区治理工程5.7.2 京白梨塌陷地整理工程5.7.3 矸石堆生态修复工程5.7.4 排水、蓄水工程5.7.5 稀疏林改造工程5.7.6 景观工程5.7.7 道路工程5.7.8 科技孵化基地平整工程5.7.9 污水处理工程5.8 预算5.8.1 编制依据5.8.2 经费概算5.9 采煤塌陷地修复效果5.9.1 塌陷梯田修复(京白梨)修复效果5.9.2 塌陷坑修复效果5.10 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成果5.11 本章小结6.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应用案例2:韭园桃花谷示范区的生态修复6.1 示范区概况6.2 规划设计的理念6.3 研究内容6.4 研究区规划设计6.5 研究区重点工程6.5.1 矿井水处理工程6.5.2 生态房工程6.5.3 道路工程6.5.4 集水池工程6.5.5 拓展工程6.6 预算6.6.1 编制依据6.6.2 经费概算6.7 修复效果6.7.1 生态房修建6.7.2 旅游设施修建6.7.3 生态暖房修建6.7.4 集水池修建6.7.5 景观修建6.7.6 整体修复效果6.8 本章小结7.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分析7.1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综合分析7.1.1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7.1.2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分析7.2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和价值流分析7.2.1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流7.2.2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价值流7.2.3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流与价值流的关系7.2.4 研究区生态修复与生态流和价值流的关系7.3 研究区生态修复产生的生态效益分析7.3.1 生态修复产生的良性生态效应表征7.3.2 研究区生态修复产生的生态效益7.4 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生态服务的关系7.4.1 生态修复是生态服务的原动力7.4.2 生态服务是生态修复的导向7.5 山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可行途径7.5.1 影响生态修复的因素7.5.2 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途径7.5.3 促进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措施7.6 本章小结8 结论与展望8.1 结论8.2 本论文创新点8.3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干扰理论的重庆市关闭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策略与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0(04)
- [2].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问题与对策[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18)
- [3].安徽省工矿废弃地现状分析研究[J]. 智能城市 2018(14)
- [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策略思考[J]. 山东煤炭科技 2017(04)
- [5].南京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5)
- [6].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工矿废弃地再开发模式及策略[J]. 生态学杂志 2020(06)
- [7].管控好工矿废弃地复垦的质量阀门——基于对泸州市试点的调研[J]. 中国土地 2016(06)
- [8].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探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划研究——以济宁市任城区为例[J]. 低碳世界 2016(20)
- [10].德州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 2016(09)
- [11].煤矿废弃地的展示设计利用模式[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01)
- [12].废弃地复垦与赛场投建探讨[J]. 能源环境保护 2015(01)
- [13].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估算方法[J]. 煤炭经济研究 2008(11)
- [14].城市废弃地的再利用[J]. 园林 2016(09)
- [15].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10)
- [16].鸡西市采煤废弃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01)
- [17].浅谈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J]. 华北国土资源 2012(06)
- [18].本期主题 废弃地改造与复建[J]. 中国园林 2008(02)
- [19].欧美国家城市废弃地改造发展与实践研究[J]. 河南农业 2017(27)
- [20].煤矿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与应用[J]. 山西建筑 2014(29)
- [21].关于地震废弃地的景观重塑策略探讨[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5)
- [22].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分类与方案确定研究[J]. 中国矿业 2018(03)
- [23].工矿废弃地复垦——赛场投建复垦方向探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6)
- [2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究[J]. 艺术教育 2015(07)
- [25].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以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案例探讨[J]. 艺术科技 2014(04)
- [26].基于物-场模型的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徐州市辖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4(08)
- [27].浅析辽宁省工矿废弃地现状及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必要性[J]. 国土资源 2012(07)
- [28].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以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例[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2(05)
- [29].“城市双修”视角下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探究[J]. 现代园艺 2020(14)
- [30].湖北黄梅马尾山铁矿废弃地恢复的工程学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3)
标签:采煤废弃地论文; 生态修复论文; 生态服务论文; 技术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