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港口是海洋运输与陆地运输的连接点,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全球一半以上的财富也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依托沿海贸易迅速实现工业化,进而走上发达富强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港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把一个国家国际性港口的数量和吞吐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贸易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标准。我国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沿海港口吞吐量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港口的高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港口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三大港口群。本文以港口发展对临港产业变迁的影响为主要分析对象,对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在此领域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文章的研究做理论指导,运用产业经济与港口经济一些基本原理和现代经济学、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等手段,以青岛港与青岛市各产业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沿海三个主要港口进行归纳总结,并与青岛市进行了横向比较,找出青岛的优势与不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在此领域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国内外对港口与临港城市产业影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其次回顾了青岛港及青岛市产业结构的变迁,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港口对城市产业的影响程度,两者总体上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接着应用弹性系数、多元回归模型两种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青岛市及青岛港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的发展对青岛市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港口发展对青岛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明显,青岛市各产业对港口变量中集装箱吞吐量的依赖性超过了对港口吞吐量的依赖,说明青岛市经济正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并在此基础上,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三大港口群中各选取其中一个主要城市,对其进行与青岛市相同的弹性系数与回归分析,并与青岛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青岛的优势与不足。结果发现青岛市与上海市最为类似,这两个城市的共同点是港口对城市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而且城市产业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拟合度更好,这表明青岛港与上海港不仅仅促进了港口所在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港口经济腹地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能更好的促进两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然后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对上述四个港口城市进行了回归分析,从整体上分析我国港口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把分析结果与青岛市的分析结果相对比。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果,对青岛市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克服不足,提出政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发挥港口优势,把青岛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港口发展对临港产业影响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港口发展对临港产业影响的理论基础研究
  • 2.1 产业与产业结构
  • 2.2 产业结构的分类
  • 2.3 港口发展理论
  • 3 青岛市产业结构与青岛港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
  • 3.1 青岛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
  • 3.1.1 青岛市产业结构基本状况
  • 3.1.2 青岛市各产业的变化趋势分析
  • 3.1.3 青岛市各产业就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分析
  • 3.1.4 青岛市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变化趋势分析
  • 3.2 青岛港港口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
  • 3.2.1 青岛港概况
  • 3.2.2 青岛港港口吞吐量变化趋势分析
  • 3.2.3 青岛港集装箱变化趋势分析
  • 3.2.4 青岛港进出口额变化趋势分析
  • 4 港口对临港产业结构影响的弹性系数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2 弹性系数原理
  • 4.3 青岛市各产业对港口各变量的弹性系数分析
  • 4.3.2 青岛市各产业对港口吞吐量的弹性系数分析
  • 4.3.3 青岛市各产业对集装箱吞吐量的弹性系数分析
  • 4.3.4 青岛市各产业对进出口额的弹性系数分析
  • 4.4 青岛市与其它沿海城市的弹性系数对比分析
  • 5 临港产业与港口变量的计量统计分析
  • 5.1 变量的选择及模型的设定
  • 5.2 临港产业与港口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 5.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5.2.2 数据的协整性检验
  • 5.2.3 临港产业对港口变量的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
  • 5.3 临港产业对港口变量的回归分析
  • 5.3.1 青岛市各产业对港口变量的回归分析
  • 5.3.2 青岛市与其它城市回归结果的对比分析
  • 5.4 临港产业对港口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成立70年云南省县域产业结构发展的路径研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2].重庆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测度分析[J]. 统计与管理 2019(11)
    • [3].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1)
    • [4].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人口因素研究[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4)
    • [5].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2)
    • [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4)
    • [7].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产业结构发展探索[J]. 商 2015(34)
    • [8].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 文教资料 2019(07)
    • [9].山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3)
    • [10].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J]. 知识经济 2010(18)
    • [11].浅谈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问题与调整途径[J]. 网友世界 2014(08)
    • [12].恩施州产业结构发展历程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4(07)
    • [13].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调整趋势[J]. 统计与管理 2014(02)
    • [14].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4)
    • [15].基于耦合模型的兵团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07)
    • [16].江西产业结构发展分析与调整战略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0(02)
    • [17].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途径探讨[J]. 北方经贸 2015(12)
    • [18].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对河南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4)
    • [19].昆明市产业结构发展分析[J]. 商 2014(21)
    • [20].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产业结构发展的个案研究——基于图们市月晴镇的案例分析[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21].四川省高等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发展影响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17)
    • [22].湖南产业结构发展分析与调整战略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0(01)
    • [23].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4(10)
    • [2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 中国商论 2020(14)
    • [25].甘肃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的量化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1)
    • [26].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研究[J]. 经济视角(上) 2010(05)
    • [27].综合利用城市名片促进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沧州城市名片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02)
    • [28].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 商 2016(09)
    • [29].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J]. 巢湖学院学报 2017(01)
    • [30].青海省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发展[J]. 中国民商 2018(07)

    标签:;  ;  ;  ;  

    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