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性研究

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性研究

论文摘要

自Permutter于1978年第一次提出非宾格动词(The UnaccusativeHypothesis)理论以来,非宾格动词现象的研究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语言学家对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非宾格动词的赋格以及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句式上。本文对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考察了文献中两个不同方向的研究对此现象研究的合理性与否,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非宾格动词提出的理论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如非宾格动词的赋格。然后对两个侧重点不同方向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即侧重句法结构的研究和侧重语义的研究。侧重句法结构的研究强调动词论元所处的句法结构位置而忽略句法学和词汇语义学之间的差异;而侧重语义的研究则更重视动词本身语义特征的研究,如动词是否具有施事性或有界性。最后本文就文献中对非宾格动词现象研究的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特别是重新剖析了Levin和Rappaport-Hovav(1995)对方式运动动词的句法表现所做的分析。本文认为学者们两个不同方向的研究对非宾格动词现象的解释都存在某些缺陷,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例如,侧重句法的研究对非宾格动词在结果结构句中的分布特征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侧重语义的研究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同一语言或跨语言中某些动词对助动词选择的规律性和参数性差异特征。此外,本文通过观察语言事实发现,Levin和Rappaport-Hovav(1995)对方式运动动词的分析存在某些问题。她们对“roll”类动词与“swim”类动词在三种句法结构中的不同表现所做的解释与语言事实不符。本文指出方式运动动词在这些句法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可能与动词本身的语义选择限制条件有关,今后有待进一步观察更多的语言事实进行更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in Unaccusativit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 Organization of this Thesis
  • Chapter 2 The Unaccusative Hypothesis
  • 2.1 Transitive vs. Intransitive
  • 2.2 Split Intransitivity
  • 2.3 Burzio's Generalization
  • 2.4 The Case of Unaccusative Verbs
  • 2.4.1 Partitive Case Proposal
  • 2.4.2 Structural Case
  • 2.5 Summary
  • Chapter 3 Approaches to Unaccusativity
  • 3.1 The Syntax-based Approach
  • 3.1.1 Causative/Inchoative Alternation
  • 3.1.2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 3.1.3 Locative Inversion Construction
  • 3.1.4 Auxiliary Selection
  • 3.1.5 Empirical Challenges for the Syntactic Approach
  • 3.2 The Semantics-based Approach
  • 3.2.1 Unaccusativity and Telicity
  • 3.2.1.1 The Notion of Telicity
  • 3.2.1.2 Auxiliary Selection
  • 3.2.1.3 Prenominal Participle Modification
  • 3.2.2 Unaccusativity and Agentivity
  • 3.2.3 Unaccusativity and Proto-roles
  • 3.2.4 Problems with the Semantic Approach
  • 3.3 Summary
  • Chapter 4 Debated Issues in Unaccusativity
  • 4.1The Case of Unaccusative Verbs
  • 4.2 Unaccusativity Mismatches
  • 4.3 Agentive Verbs of Manner of Motion
  • 4.3.1 Distribution
  • 4.3.2 Previous Studies
  • 4.3.3 Problems
  • 4.4 Summary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宾格世界存在论——自旅游视角[J]. 旅游论坛 2017(04)
    • [2].宾格我旅游动机及其体验[J]. 旅游论坛 2016(03)
    • [3].⑦满语宾格“■”的用法[J]. 满族文学 2020(04)
    • [4].本期Puppy Star:史宾格宝宝出处:N.B.P&FINEMOST KENNEL[J]. 宠物派 2008(09)
    • [5].国外非宾格假说研究的理论和实证视角[J]. 现代外语 2020(03)
    • [6].青海省贵南县汉语方言宾格标记隐现的调查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7].宾格眼:非己设备的旅游他拍[J]. 旅游研究 2017(01)
    • [8].激情飞扬——史宾格犬[J]. 宠物派 2008(01)
    • [9].酵田抽提物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思宾格在亚太区最大的应用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J]. 食品科学 2014(15)
    • [10].与你的相遇是奇迹 这只爱吃胡萝卜的史宾格犬叫花花[J]. 宠物世界(狗迷) 2018(12)
    • [11].思宾格亚太区新应用实验室开业剪彩[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7)
    • [12].浅谈史宾格犬训练的五大体会[J]. 中国工作犬业 2013(05)
    • [13].史宾格犬在搜爆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工作犬业 2011(06)
    • [14].对非宾格假设理论内涵和意义的再认识[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4)
    • [15].先秦趋向动词的非宾格性探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6].从格林德伯恩到大都会——鲁道夫·宾格回忆录(一)[J]. 歌剧 2015(01)
    • [17].我的活泼型史宾格犬训练方法[J]. 中国工作犬业 2008(05)
    • [18].例谈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正确选用[J]. 初中生必读 2012(Z2)
    • [19].显性非宾格结构的主题化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05)
    • [20].旅游宾格的安全隐患[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 [21].旅游宾格与本我、自我的话语融合[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 [22].广州史宾格犬正常的血常规参数[J]. 中国工作犬业 2011(12)
    • [23].思宾格的新标志 思宾格公布启用新的标志设计[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11)
    • [24].技术型干部史宾格[J]. 宠物世界(狗迷) 2013(04)
    • [25].基于事件过程的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研究[J]. 外国语文 2020(05)
    • [26].论哈萨克语宾格的句法转移现象[J]. 语言与翻译 2009(04)
    • [27].最简方案下非宾格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J]. 外语学刊 2017(02)
    • [28].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非宾格性[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
    • [29].如何给史宾格仔犬断奶分窝[J]. 中国工作犬业 2013(11)
    • [30].试论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宾句[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标签:;  ;  ;  ;  

    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