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海洋红藻和两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三种海洋红藻和两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论文摘要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天然产物宝库,约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蕴藏着80%的生物资源。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海洋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结构独特多变和活性特殊多样的代谢产物。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为寻找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独特的先导化合物,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论文对中国沿海的三种海洋红藻和两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以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对红藻似瘤凹顶藻Laurencia similis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35个,通过波谱学方法(IR、MS、NMR等)鉴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2, 2′, 5, 5′, 6, 6′-sixibromo-3, 3′-bi-1H-indole (1),3,5-dibromo- 1-methyl-indole (2),3’,5’,6,6’-tetrabromo-2,4-dimmethyldiphenyl ether (3),1,2,5- tribromo-3-bromoamino-7-bromomethylnaphthalene (4),2,5,8-tribromo-3-bromo- amino-7-bromomethylnaphthalene (5) , 2,5,6-tribromo-3-bromoamino-7-bromo- methylnaphthalene (6), 2,5,6,5’,6’-pentabromo-3,4,3’,4’-tetramethoxybenzophenone (7), (4E)-1-bromo-5-[(1’S*,3’R*)-3’-bromo-2’,2’-dimethyl-6’-methylenecyclohexyl] -3-methylpent-4-ene-2,3-diol (8),4-hydroxy-Palisadin C (9),Isopalisol (10),Luzonensol (11),Palisadin B (12),Aplysistatin (13),Palisadin A (14),5-Acetoxypalisadin B (15),Aristolan-1(10)- en-9-ol (16),Aristol-8-en-1-one (17),Aristolan-9-en-1-one (18),Aristolan-1(10)-en- 9-one (19),Aristofone (20),Aristolan-1(10)-8-diene (21),Aristolan-1,9-diene (22),10-Hydroxyaristolan-9-one (23),7,11,15-trimethyl-3-methylene-hexadecan-1,2-diol (24),3β-Hydroxyergosta- 5,24(28)-dien-7-one (25),Isofucosterol (26),β-sitosterol (27),豆甾-4-烯-3α,6β-二醇(28),Cholesta-5-en-3β-ol (29),Stigmasterol (30),2,3,5,6-四溴-吲哚(31),2,3,6-tribromo-1H-indole (32),3,5,6-tribromo-1-methylindole (33),3,5,6-tribromo -1H-indole (34),2,3,5-tribromo-1-methylindole (35),其中化合物1-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0-15、20和化合物24-30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对新化合物1-9进行PTP1B酶抑制剂活性筛选,新化合物1、3、7显示强的PTP1B酶抑制活性。对红藻齐藤凹顶藻Laurencia saitoi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11个,通过波谱学方法(IR、MS、NMR等)鉴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2-hydroxyl-Luzofuranone (1),2-hydroxyl-Luzofuranone B (2),4-hydroxyl-Palisudin C (3) , 2-bromo-γ-ionone (4) , Aplysistatin (5) ,5-Acetoxypalisadin B (6),Palisadin B (7),Palisadin A (8),Pacifigorgiol (9),豆甾-4-烯-3α,6β-二醇(10),2, 3, 5, 6-四溴-吲哚(11),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通过MTT法对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1-4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4个新化合物对所测肿瘤细胞株均无明显的活性。对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5个,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等)鉴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胆甾醇(3),3,7,11,15-tetramethyl-hexadec-2-en-1-ol (4),4-羟基苯甲醛(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对海洋放线菌M159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13个,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等)鉴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5-(4’,6’-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 (A),phenethyl alcohol (1),4-羟基苯甲醛(2),anthranilic acid (3),4-Hydroxy-3-methoxy- phenyl-propionic acid (4),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 (5),p-Hydroxyphenylethyl alcohol (6),3-Indoleacrylic acid (7),Indol-3-carboxylic acid (8),Adenine cordyceposide (9),腺嘌呤核苷(10),尿嘧啶核苷(11),Thymidine (12),其中化合物A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株放线菌中得到。对海洋放线菌L211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15个,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等)鉴定了7个结构,分别为:spatozoate (1) , anthranilic acid (2) , 3-Indolylethanol (3) , 1-Acetyl-β-carbolin (4) ,p-Hydroxyphen- ylethyl alcohol (5),Indole-3-acetic acid (6),Indol-3-carboxylic acid (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株放线菌中得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一览表
  • 引言
  • 第一章 红藻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 1.1 凹顶藻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 1.2 凹顶藻中的二萜类化合物
  • 1.3 凹顶藻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 1.4 凹顶藻中的C15 聚乙酰类化合物
  • 1.5 凹顶藻中的吲哚类化合物
  • 1.6 凹顶藻中的其它代谢产物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似瘤凹顶藻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 2.1 似瘤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
  • 2.2 似瘤凹顶藻中化合物结构解析
  • 2.2.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 2.2.2 已知化合物结构解析
  • 2.3 实验与结果
  • 2.3.1 材料来源与鉴定
  • 2.3.2 仪器与试剂
  • 2.3.3 提取分离
  • 2.3.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2.3.5 PTP1B 酶抑制剂活性实验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齐藤凹顶藻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 3.1 齐藤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
  • 3.2 齐藤凹顶藻中化合物结构解析
  • 3.2.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 3.2.2 已知化合物结构解析
  • 3.3 实验与结果
  • 3.3.1 材料来源与鉴定
  • 3.3.2 仪器与试剂
  • 3.3.3 提取分离
  • 3.3.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3.3.5 药理活性筛选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 4.1 瘤状软骨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
  • 4.2 瘤状软骨凹顶藻中化合物结构解析
  • 4.2.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4.3 实验与结果
  • 4.3.1 材料来源与鉴定
  • 4.3.2 仪器与试剂
  • 4.3.3 提取分离
  • 4.3.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放线菌M159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放线菌M159 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
  • 5.2.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 5.2.2 已知化合物结构解析
  • 5.3 实验与结果
  • 5.3.1 仪器设备
  • 5.3.2 材料
  • 5.3.3 发酵液粗提物的制备
  • 5.3.4 生物活性测试
  • 5.3.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放线菌L211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6.1 放线菌L211 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
  • 6.1.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6.2 实验与结果
  • 6.2.1 仪器设备
  • 6.2.2 材料
  • 6.2.3 发酵液粗提物的制备
  • 6.2.4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 6.2.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之处及后续工作
  • 博士在读期间研究论文及专利情况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3)
    • [2].走进淡水中的红藻[J]. 生命世界 2020(02)
    • [3].南极红藻Iridaea cordata和Curdiea racovitzae转录组分析及其极端光环境适应相关基因的挖掘[J]. 海洋学报 2020(10)
    • [4].有红藻的池塘[J]. 文艺研究 2018(11)
    • [5].不同养殖区红藻表面假交替单胞菌多样性分析[J]. 海洋科学 2013(10)
    • [6].基于海洋微生物酵解因子的红藻饮品研制[J]. 饮料工业 2018(05)
    • [7].红藻碳代谢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9(06)
    • [8].红藻石和蓝藻石概念及分类归属的综述和修订[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02)
    • [9].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8)
    • [10].美国研究人员培育红藻新品种:味道像培根[J]. 中国食品学报 2015(07)
    • [11].中国淡水红藻研究进展[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2].红藻碳代谢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集刊 2009(00)
    • [13].红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19)
    • [14].嗜硫原始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高产藻胆蛋白的混养条件优化[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9)
    • [15].红藻糖苷对超低温冻存微藻的保护作用[J].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5)
    • [16].红藻和绿藻对猪肠道健康的促进作用[J]. 猪业科学 2018(11)
    • [17].温度对经济红藻龙须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18].海生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藻胆体的制备[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0(02)
    • [19].高温胁迫下坛紫菜中红藻糖苷及其异构体的含量变化[J]. 核农学报 2019(01)
    • [20].红藻凝集素G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9(10)
    • [21].中国药用红藻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J]. 中国海洋药物 2010(03)
    • [22].食用红藻鸡冠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5)
    • [23].红藻提取物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产甲烷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20(06)
    • [24].五株红藻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筛选[J]. 广州化工 2017(20)
    • [25].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多管藻中光合色素[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6].红藻糖苷的提取及其对草鱼鱼糜抗冻性能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17(02)
    • [27].红藻真江蓠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5(02)
    • [28].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洁净”之梦[J]. 董事会 2008(01)
    • [29].海洋药用红藻龙须菜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0)
    • [30].海生红藻R-藻红蛋白和隐藻藻蓝蛋白光吸收系数测定[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2(04)

    标签:;  ;  ;  ;  ;  ;  ;  

    三种海洋红藻和两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