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交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共外交日益兴起,并且逐渐取代传统外交成为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外交的一种新形态,公共外交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家形象,甚至是国家利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探讨中国公共外交的特点、条件以及制约因素,从而对中国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公共外交的特征和公共外交的作用。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进行说明、说服工作,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外交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其次介绍了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主要对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进行探讨。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由来已久,对美公共外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至中美建交期间的公共外交和中美建交后的公共外交。由于各个时期的国际形势不同,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也呈现出不同特点。最后主要分析了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条件、制约因素、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进一步对美推行公共外交提出建议。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对美国民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和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密成为了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条件。同时,文化差异、人权问题和“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公共外交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 1 公共外交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
  • 1.1 公共外交的相关理论
  • 1.1.1 公共外交的概念
  • 1.1.2 公共外交与外交的关系
  • 1.1.3 公共外交的特征
  • 1.2 公共外交兴起的原因
  • 1.3 公共外交的目标及其作用
  • 1.3.1 公共外交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 1.3.2 公共外交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 1.3.3 公共外交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 2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
  • 2.1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
  • 2.1.1 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共外交
  • 2.1.2 新中国成立后至中美建交期间的公共外交
  • 2.1.3 中美建交后的公共外交
  • 2.2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特点
  • 2.2.1 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为依托
  • 2.2.2 公共外交的非政府因素逐渐加强
  • 2.2.3 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同时进行
  • 2.2.4 政府主导型公共外交向全方位、多层次转变
  • 3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影响因素
  • 3.1 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条件
  • 3.1.1 中国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
  • 3.1.2 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国际影响不断加深
  • 3.1.3 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 3.2 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面临的制约因素
  • 3.2.1 “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
  • 3.2.2 人权问题等对中国国家形象“妖魔化”的影响
  • 3.2.3 跨文化沟通与文化认同的障碍
  • 3.2.4 缺少民间智库对公共外交的支持
  • 3.3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现状分析
  • 3.3.1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取得的成效
  • 3.3.2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 4 推动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政策选择
  • 4.1 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4.2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4.3 对公共外交客体加以研究
  • 4.4 从受众国角度考量公共外交的推行
  • 4.5 促进公共外交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意大利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9(03)
    • [2].让我们一起伴随孔子学院建设成长[J]. 孔子学院 2019(05)
    • [3].美国孔子学院纵横谈——为孔子学院十五周年而作[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9(03)
    • [4].《孔子学院》期刊征稿启事[J]. 孔子学院 2019(05)
    • [5].“一带一路”背景下新西兰孔子学院的建设路径探析[J]. 世界教育信息 2019(24)
    • [6].基于媒介传播力的视角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建设[J]. 北极光 2019(12)
    • [7].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及其作用与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2)
    • [8].“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海外孔子学院服务性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06)
    • [9].巴尔干地区孔子学院文化课程现状及发展趋势[J]. 教育观察 2019(36)
    • [10].孔子学院总部举办2019“开放日”活动[J]. 孔子学院 2019(06)
    • [11].社会表征理论视域下的孔子学院跨境发展研究——以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1)
    • [12].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孔子学院的发展[J]. 新闻前哨 2020(03)
    • [13].孔子学院创新发展[J]. 孔子学院 2020(01)
    • [14].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期间签署部分新设孔子学院等中文教育机构合作协议[J]. 孔子学院 2020(01)
    • [15].先进孔子学院/课堂[J]. 孔子学院 2020(01)
    • [16].孔子学院先进个人[J]. 孔子学院 2020(01)
    • [17].孔子学院助推中俄“一带一盟”对接中的人文交流[J]. 对外传播 2020(06)
    • [18].孔子学院学员满意度调查研究——以个别俄罗斯孔子学院(课堂)为例[J]. 现代交际 2020(11)
    • [19].吉林省孔子学院总部外派项目师资情况的现状及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7)
    • [20].“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5)
    • [21].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国际传播交流探析——以孔子学院为例[J]. 人文天下 2020(11)
    • [22].中医孔子学院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中的作用与发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8)
    • [23].黑河学院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共建孔子学院13周年[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7)
    • [24].慕课建设与孔子学院结合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1)
    • [25].湖南省高校孔子学院建设探析——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6].文化“走出去”,如何“走进去”?——非洲八所孔子学院学生调查分析[J]. 外语与翻译 2018(04)
    • [27].基于大数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分布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01)
    • [28].“一带一路”框架下俄罗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再思考——以俄中部一家孔子学院数据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06)
    • [29].非洲孔子学院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管理观察 2019(02)
    • [3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标签:;  ;  ;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