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文摘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在社会转轨时期,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复杂因素,社会上出现了分配不公、乃至两级分化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上的风必然激起大学校园里的浪。随着社会上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校园里也出现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在他们之中,呈现出经济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能力弱势群体、交际弱势群体、身体弱势群体等形形色色的弱势群体(之中有交叉)。文章将形形色色弱势群体的外在表现仅作为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对精神弱势的研究。这就涉及到一个复杂情况:精神弱势之人其背后必定有弱势之处(犹如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反过来讲,有弱势之处不一定就是精神弱势之人。这是因为,在具体弱势和精神弱势之间存在着中介,这一中介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环境、家庭、社会阅历、个人意志品质等。中介的良莠,关系到具体弱势与精神弱势的趋同程度:不良的中介,会使二者极易趋同,即由某一个方面的弱势之人不知不觉地就演变成精神弱势之人;良好的中介,则会使大学生弱势群体卧薪尝胆、将坏事变成好事,即以弱势条件激励自己的上进,而避免向精神弱势演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阻止大学生弱势群体由具体弱势滑向精神弱势,而且能在精神不倒的意志力作用下改变弱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大学生弱势群体“立向”、“立志”、“立势”和“立人”指明方向和道路。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大学生弱势群体“人穷志不短”,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本事、有抱负、有骨气、有品味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本文的论证逻辑思路是:首先从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定义、目标、理论依据、标准、核心、特点和意义入手阐述,为全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其次,列举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顺藤摸瓜,找出了由于该教育的失误而引发出来的受教育者问题。并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主客观根源。这是全文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为最终解决问题铺路。再次,文章明确地提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内容——灌输“马列主义”、建树“共同理想”、激励“两种精神”、明辨“八荣八耻”。这是文章的核心,是解决大学生精神弱势的根本和良药。最后,文章提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循循善诱原则、目标责任原则、与时俱进原则以及实施方案——高扬“马列主义”,从战略高度看弱势群问题;围绕“共同理想”,做到教育与实践密切结合,弘扬“两种精神”,建立起疏通心理负荷渠道,遵循“八荣八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是按客观规律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部分,是全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以及采取的技术方案
  • 0.4.1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 0.4.2 本论文的研究难点
  • 0.4.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0.4.4 论文采取的思路和技术方案
  • 第一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概述
  • 1.1 相关概念的定义
  • 1.1.1 弱势群体
  • 1.1.2 大学生弱势群体
  • 1.1.3 核心价值观
  •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 1.3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依据
  • 1.3.1 革命导师的论述
  • 1.3.2 思想政治教育机理
  • 1.3.3 优良传统
  • 1.3.4 中国军旅精神——亮剑精神
  • 1.4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 1.4.1 系统性
  • 1.4.2 分阶段性
  • 1.4.3 体现个性
  • 1.4.4 实践性
  • 1.5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 1.5.1 从指导思想上讲,为保证不出废品
  • 1.5.2 从政治角度上讲,有利维持社会稳定
  • 1.5.3 从方法角度上讲,为综合治理开了先河
  • 第二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2.1 高校教育者存在的问题
  • 2.1.1 教育情感较淡漠
  • 2.1.2 教育模式不配套
  • 2.1.3 教育水平比较低
  • 2.1.4 实践教育跟不上
  • 2.1.5 精力投入很有限
  • 2.2 从弱势大学生身上折射出来的教育缺陷
  • 2.2.1 认知上的“我命苦”
  • 2.2.2 情感上的“我嫉妒”
  • 2.2.3 信念上的“随天意”
  • 2.2.4 意志上的“走着看
  • 2.2.5 行为上的“低级错”
  • 2.3. 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 2.3.1 客观原因
  • 2.3.2 主观原因
  • 第三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 3.1 为使教育对象在政治上“立向”,灌输“马列主义”
  • 3.1.1 “立向”上的主旋律教育
  • 3.1.2 “立向”上的创新性教育
  • 3.1.3 “立向”上的全面性教育
  • 3.1.4 “立向”上的免疫力教育
  • 3.2 为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立志”,建树“共同理想”
  • 3.2.1 “立志”上的主旋律教育
  • 3.2.2 “立志”上的创新性教育
  • 3.2.3 “立志”上的全面性教育
  • 3.2.4 “立志”上的免疫力教育
  • 3.3 为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上“立势”,激励“两种精神”
  • 3.3.1 “立势”上的主旋律教育
  • 3.3.2 “立势”上的创新性教育
  • 3.3.3 “立势”上的全面性教育
  • 3.3.4 “立势”上的免疫力教育
  • 3.4 为使教育对象在社会上“立人”,明辨“八荣八耻”
  • 3.4.1 “立人”上的主旋律教育
  • 3.4.2 “立人”上的创新性教育
  • 3.4.3 “立人”上的全面性教育
  • 3.4.4 “立人”上的免疫力教育
  • 第四章 开展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措施
  • 4.1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 4.1.1 以人为本原则
  • 4.1.2 循循善诱原则
  • 4.1.3 目标责任原则
  • 4.1.4 与时俱进原则
  • 4.2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
  • 4.2.1 高扬“马列主义”,加快高校政治课教学改革
  • 4.2.2 围绕“共同理想”,实现教育与实践密切挂钩
  • 4.2.3 弘扬“两种精神”,开辟打造精神强势的渠道
  • 4.2.4 根据“八荣八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生活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13)
    • [2].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7)
    • [3].“校园贷”的违规乱象、规制体系与高校应对[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S1)
    • [4].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J]. 理论观察 2015(09)
    • [5].浅谈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J]. 通俗歌曲 2016(09)
    • [6].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分析[J]. 才智 2016(11)
    • [7].浅析高校大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现象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1)
    • [8].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路径研究[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9].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J]. 才智 2013(09)
    • [10].高校大学生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现代交际 2016(06)
    • [11].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现状与展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4)
    • [12].防身学理论下大学生防控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杭州市部分高校为例[J]. 体育风尚 2018(09)
    • [13].高校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08)
    • [14].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0)
    • [15].湖州在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认同”现状及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0)
    • [16].高校大学生网瘾问题浅析[J]. 品牌 2014(11)
    • [17].推进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重搞好“四个结合”[J]. 生活教育 2015(03)
    • [18].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综述[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19].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1)
    • [20].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S1)
    • [21].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12)
    • [22].浅析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管理举措[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02)
    • [23].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 祖国 2017(21)
    • [24].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J]. 现代交际 2013(03)
    • [25].论大学生外宿现象[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6].高校防诈骗教育的研究与对策[J]. 科技经济市场 2016(06)
    • [27].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1)
    • [28].对高校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相关思考[J]. 长江丛刊 2015(16)
    • [29].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网络阅读中运用探析[J]. 市场论坛 2011(09)
    • [30].高校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方法探微[J]. 教育与职业 2008(32)

    标签:;  ;  ;  ;  

    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