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缺血后处理的离体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性的信号转导研究

七氟烷缺血后处理的离体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性的信号转导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观察七氟烷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七氟烷IPO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激酶B(PK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和线粒体钾离子敏感性三磷酸腺苷通道(mKATP通道)影响,探讨mKATP通道和mPTP作用的相关性。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70g~325g,随机分为8组,每组15只。8组分别为:Control组(空白对照,不加任何干扰因素)、ISCH组(心肌缺血未行保护措施)、ISCH+ATR组(心肌缺血+苍术甙(ATR))、ISCH+5—HD组(心肌缺血+5-羟癸酸(5-HD))、Vehicle组(心肌缺血+溶剂二甲亚砜(DMSO))、IPO组(心肌缺血+七氟烷缺血后处理)、IPO+5-HD组(心肌缺血+七氟烷IPO+5—HD)、IPO+ATR(心肌缺血+七氟烷IPO+5—ATR)。2.5%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股静脉注射肝素1000 U/kg抗凝。开胸,取下心脏放入4℃改良Krebs-Henseleit(K—H)液中,主动脉插管悬挂心脏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用K—H缓冲液行主动脉逆行灌流(灌注压为10.67 kPa)。连接压力换能器至PowerLab多导生理监测仪,以Chart 5 forWindows软件实时观察并分析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记录平衡20 min、再灌注15 min和60 min冠脉流量,并保存心肌灌注流出液。K-H缓冲液灌注自主跳动的心脏20 min,以达到平衡的目的(baseline),继之以停灌注40 min以达到实验性缺血(global ischemia)的目的。Control组未行其他处理,只是时间匹配。ISCH组全心缺血40min,未给其它干预措施。ISCH+ATR组再灌注伊始给予ATR 20μM/L,15 min后复灌45 min。ISCH+5HD组再灌注伊始给予5-HD 15μM/L,15 min后复灌45 min。Vehicle组全心缺血40 min后给予DMSO,15 min后复灌45 min。IPO组在复灌起始阶段,给予七氟烷1.0 MAC(2.0vol%)15 min行麻醉药缺血后处理。七氟烷通过Isotec 3麻醉气体蒸发罐(Datex-Ohmeda)平衡缓冲液。以Datex气体检测仪持续监测缓冲液中七氟烷浓度,以保证进入主动脉灌注液的七氟烷浓度维持在2.0%(vol/vol)(1.0 MAC,大鼠,37℃)。再灌注前10 min,将1.0 MAC七氟烷充入K-H液中,以饱和缓冲液。复灌15 min后更换无七氟烷K-H液续灌45 min。IPO+5-HD组和IPO+ATR组,为分别复合使用七氟烷+5-HD及复合使用七氟烷+ATR,方法同前。用2,3,5-氯三苯四唑(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区面积。用Image J 1.37行图像分析,砖红色为正常区域,灰白色为梗死区域。梗死面积由左室总坏死区占左室总切片区的百分数来界定。复灌60 min,取左心室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标本行TUNEL染色,计算凋亡指数(AI)。分别在心脏灌流平衡20 min,再灌注60 min收集心脏流出液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采用组织匀浆法分离心肌细胞胞浆和线粒体。采用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法分析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细胞色素C(Cyt C)的线粒体和胞浆含量、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Akt)和PKB/Akt的比率以及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和GSK3β的比率。结果由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知,各组基础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和基础值相比,缺血后的各组LVDP,±dp/dt,HR和CF均显著性下降(P<0.05)。和对照组比,其它实验组的LVDP,±dp/dt,HR和CF均显著性下降(P<0.05)。和七氟烷IPO组比,除对照组除外其它各组缺血后LVDP、±dp/dt、HR和CF均显著性下降(P<0.05)。和对照组比,ISCH组、IPO组复灌后心脏灌注流出液的LDH、CK-MB和cTnI均显著升高(p<0.05);和ISCH组比,IPO组复灌后心脏灌注流出液的LDH、CK-MB和cTnI均显著降低(p<0.05)。和基础值比,对照组K-H液灌流120 min的LDH、CK-MB和cTnI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ISCH和IPO组复灌60 min的LDH、CK-MB和cTnI均显著升高(p<0.05)。Control组TTC染色未见明显的梗死区。与ISCH组比,各实验组的TTC染色显示的梗死区占左室总面积的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和ISCH比,Control组、IPO组和IPO+5-HD组的AI显著降低(P<0.05);和Control组比,其它实验组的AI值均显著增高(P<0.05):和IPO比,除Control组外其它各组AI值显著升高(P<0.05)。和Control组比,除Vehicle和IPO组外,其它各组Bcl-2值均显著性下降(P<0.05);和ISCH组比,Control、Vehicle和IPO组值显著上升(P<0.05);和IPO组比,除Control组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降低(P<0.05)。和Control比,除IPO组外,其它各组线粒体中的Cyt C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和ISCH比,Control组、IPO组和IPO+5-HD组线粒体中的Cyt C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和IPO比,Control组线粒体的Cyt C值显著增高(P<0.05),而其它各实验组线粒体中的Cyt C含量显著下降(P<0.05)。和Control比,各试验组胞浆中Cyt C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和ISCH比,Control组、IPO组和IPO+5-HD组胞浆中的Cyt 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和IPO比,Control组线粒体的Cyt C值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实验组胞浆中的Cyt C含量显著上升(P<0.05)。和Control组比,其它实验组的p-AKT/AKT比率显著增高(P<0.05);和ISCH组比,IPO组和IPO+5—HD组显著增高。与Control组比,其它各实验组的p-GSK3β/GSK3β比率显著升高(P<0.05);与ISCH组比,ISCH+ATR和IPO+ATR显著降低P<0.05),而IPO和IPO+5-HD显著上升P<0.05)。结论七氟烷缺血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七氟烷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PKB/Akt-GSK3β可能是七氟烷缺血后处理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之一;七氟烷缺血后处理时,mKATP对调节mPTP的功能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目录
  •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磨削到精加工:增材制造的后处理解决方案[J]. 现代制造 2020(20)
    • [2].远端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01)
    • [3].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及中毒后处理[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4)
    • [4].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及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 2011(15)
    • [5].心肌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8)
    • [6].酸中毒、活性氧簇与心肌缺血后处理[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8(S1)
    • [7].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17(02)
    • [8].远端缺血后处理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04)
    • [9].缺血后处理激活自噬保护皮瓣机制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02)
    • [10].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6)
    • [11].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03)
    • [12].缺血后处理对保护皮瓣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03)
    • [13].缺血后处理的研究现状[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02)
    • [14].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05)
    • [15].缺血后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34)
    • [16].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兔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比较[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10)
    • [17].全自动酶免后处理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应用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2)
    • [18].中国后处理坎坷前行[J]. 中国核工业 2015(01)
    • [19].从埃克松厂浅议后处理厂安全特点[J]. 核安全 2013(S1)
    • [20].缺血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4(01)
    • [21].联合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和药物性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研究现状[J]. 西南军医 2013(01)
    • [22].缺血后处理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机制探讨[J]. 山东医药 2013(14)
    • [23].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24].缺血后处理兔心肌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07)
    • [25].缺血后处理对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06)
    • [26].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12)
    • [27].依达拉奉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6)
    • [28].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05)
    • [29].线粒体功能在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J].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4(01)
    • [30].两种不同后处理措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7)

    标签:;  ;  ;  ;  ;  

    七氟烷缺血后处理的离体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性的信号转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