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班通”网络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整合

浅谈“班班通”网络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整合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西关小学265500

摘要:“班班通”网络化资源是网络化美术课程的新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科间交融,整合校内外资源,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创新能力,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整合了校内外课程资源。

关键词:网络美术教学课程资源人文学科

在教育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与多学科整合已被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成为优化美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班班通”网络化资源是网络化美术课程的新资源,“网络美术教学”也是现今社会进行艺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定的美术教学主题,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创作、研讨、评述等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它将形、声、色、动画融为一体,大大拓展了美术教学空间,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审美的需要。自从班班通教学设施走进我们的美术课堂,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和谐性、开放性和高效性如约而至。

下面,我就“班班通”网络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整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实现学习方式转变

“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情境的创设是整合课的基础。利用“班班通”网络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就现行的教学条件来说,在美术课上,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而教室班班通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憾。教师通过班班通网络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影像资料等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其视野开拓,学习兴趣提高。

例如在《学画中国画》课中,通过展示大量的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作品,让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分析、比较,强化了学习效果。

又如,在分析齐白石的作品《虾、蟹》时,通过制作动画,让虾、蟹动起来,并组合成不同的画面结构,生动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黑、白、灰搭配带来的不同审美视觉效果,促使学生充分领悟到大师原作中看似随意却匠心独运以及水墨画特有的笔墨趣味与黑白灰美感。这样,就把我们用语言很难表达的艺术理论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欣赏李苦禅的中国画《万里一擎中》,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图、黑白灰布局,表现了中华民族高瞻远瞩的雄心和气魄。

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奋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再如欣赏《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使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教师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网络美术教学”顺应了网络化时代,对课程设置时代性的要求。

二、扩大视野,获取更多的美术资源

“班班通”网络美术教学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直观形象,为美术创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去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到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实践整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内外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借景”,感受自然环境之美,更能让学生深刻了解园林艺人的杰作,充分理解我国传统哲学倡导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及“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为学生写生创作提供素材。

如在创作画《繁忙的交通》一课学习时,课上我让学生观看了我们的家乡—烟台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园的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已的家园,他们的收获真是不仅仅是表现在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其美术审美文化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样,根据课程自身实际、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得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学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高效重组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网络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法……。”

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欣赏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让美术与文学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西方美术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更是血脉相通。充分利用电化手段,开发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资源,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及文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我在上《色彩的对比》一课时,提供了鲁迅先生关于《少年闰土》一段的描绘,让学生一边欣赏吴冠中的《鲁迅乡土》、林风眠的《秋艳图》、朱奇的《荷花水鸟》等作品,一边通过与美术作品中形象的比较,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美术形象的可视性与典型性。

再如讲《图文并茂》这一课时,我展示了多媒体课件,并配加了配乐诵读杨万里的《小池》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中国画的意象之美和诗书画相结合的悠远意境。

2.让美术与音乐相互交融

音乐与美术尽管在审美特点上千差万别,但在主题与意境的追求上往往是相似的。

例如《鸟语花香》一课,首先让学生凝神静听古筝协奏曲《高山上流云》一段,那优美旋律让学生切实感受美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起到了良好的启发作用。

又例如在传统的书法或国画欣赏时,配以节奏柔美、充满古韵的二胡、古筝等民族乐曲,也可以更多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西方绘画则配以钢琴曲或轻音乐,更能充分展现其色彩斑澜的审美意象;而欣赏凡高的作品最好配上充满热情、活力、富有动感的交响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绘画大师凡高跳动的色彩和火焰般燃烧的激情。

在美术课件的制作中,音乐的运用可以起到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联想空间,起到深化主题、启迪思想的作用。

3.让美术与社会等人文学科实现整合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生活及思想意识形态的反映。美术欣赏课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整合社会等相关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还可以从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获得丰富的知识,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涵养孩子们的人文潜质。

例如:不了解“各种各样的建筑”就无法理解《神秘的城堡》创作意图;不了解格林童话故事中蕴含的或美丽善良或英俊威武或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进而也就无法理解意大利画家莎琳娜·瑞里狄《胡桃夹子》等作品体现的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精神及思想情感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音乐、图片、影视片断等播放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主动检索,获取、处理网络中提高能力,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性的发挥。因此“网络美术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这比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更直观、有效。

四、和谐互动,提高美术创新精神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网络美术学习,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增强教学中师生和谐互动。

如《喜怒哀乐》一课,我播放了一段小孩子在各种生活环境中开心、气愤、悲伤、嬉笑的录像,随着录像中小孩子的喊叫和那些带着表情面具的同学乱蹦乱跳地进入教室,两者所形成的视听觉刺激,很容易使学生投入到所学新知中去。同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使其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由单一讲解、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方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得到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加深,能更加高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得到开发,进一步提高了美术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使用“班班通”网络技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前设计、课堂组织以及语言引导等。网络技术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运用上一定要恰当合理,从而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标签:;  ;  ;  

浅谈“班班通”网络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整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